政府會計制度是政府會計改革的重要內容。本文分析了我國政府會計標準體系的構成,闡述了政府會計科目的設置,探討了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的雙重功能,比較了權責發生制與收付實現制的應用,論述了政府決算報告與財務報告的雙重報告體系。研究表明,我國政府會計制度體系初步建立,但在具體實施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完善和規范。
隨著我國財政管理改革的深化,建立健全政府會計制度成為迫切需要。2015年以來,我國政府會計改革全面啟動,政府會計標準體系逐步建立。本文在梳理我國政府會計制度構建過程的基礎上,重點分析了政府會計的主要特點,包括雙功能、雙基礎、雙報告等,以期為政府會計制度的進一步完善和有效實施提供參考。
一、政府會計標準體系概述
(一)政府會計標準的形成與背景
政府會計標準的形成源于我國財政管理改革的深化。2014年國務院印發《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改革方案》,標志著政府會計改革全面啟動。這一改革旨在提高政府會計信息質量,增強財政透明度和政府公信力。隨后,財政部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政府會計標準,構建了符合中國國情的政府會計標準體系,為政府會計核算和信息披露提供了規范依據。
(二)政府會計標準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
我國政府會計標準體系主要由三部分組成。2015年10月發布的《政府會計準則——基本準則》是體系的理論基礎和總綱。政府會計具體準則及應用指南針對具體經濟業務或事項制定,截至2021年已發布10項具體準則和2項應用指南。政府會計制度是核心內容,2017年10月發布的《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規定了具體的會計核算方法。此外,還包括一系列配套的銜接規定、補充規定和解釋,以確保準則制度的有效實施。
二、政府會計的會計科目設置
(一)政府會計科目的分類與結構
政府會計科目按照雙功能特點分為財務會計科目和預算會計科目兩大類。財務會計科目包括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費用五類,反映政府會計主體的財務狀況和運行情況。預算會計科目包括預算收入、預算支出、預算結余三類,反映預算執行過程。這種分類結構既體現了政府會計的特殊性,又保持了與企業會計的一致性,有利于全面反映政府財務信息和預算執行情況,為決策和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二)各類會計科目的作用與管理
財務會計科目反映政府資源占用和使用效率,為評估財務狀況和運行成效提供基礎。預算會計科目則聚焦預算收支執行,確保預算管理的有效性。科目的設置和使用必須嚴格遵循《政府會計制度》規定,確保會計信息的準確性和可比性。同時,政府會計主體應根據實際需要,在允許范圍內設置明細科目,以提高核算的精細化程度,更好地滿足內部管理和信息使用者需求。
三、雙功能: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
(一)財務會計的定義、功能及其在政府會計中的作用
財務會計是政府會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政府會計主體發生的各項經濟業務或事項進行全面核算。其主要功能是反映和監督政府會計主體的財務狀況、運行情況和現金流量。在政府會計中,財務會計發揮著提供全面財務信息的作用,包括資產負債狀況、收支結構、運營成本等。這些信息不僅反映了政府資源的占用和使用效率,還為評估政府財務可持續性和風險狀況提供了依據。財務會計信息對于提高政府財務透明度、加強財務管理、優化資源配置具有重要意義。同時,財務會計信息也是政府績效評價的重要基礎,有助于提高政府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效率。財務會計采用權責發生制,能夠全面反映政府的經濟資源、債務責任和運行成本,為政府和社會公眾提供更加完整可靠的財務信息,有利于加強政府受托責任的履行和考核。
(二)預算會計的定義、功能及其在政府會計中的作用
預算會計專注于政府預算執行過程,對預算收入和支出進行全面核算。其主要功能是反映和監督預算執行情況,確保預算收支的完整性和準確性。在政府會計中,預算會計發揮著預算控制和監督的作用。通過預算會計核算,可以及時掌握預算執行進度,發現和糾正預算執行中的偏差,保證預算約束的有效性。預算會計信息是編制決算報告的主要數據來源,為評價預算執行效果、改進預算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據。此外,預算會計還有助于強化預算約束,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促進財政資金的規范管理和有效利用。預算會計采用收付實現制,能夠客觀反映政府預算收支的實際執行情況,有利于加強預算管理和監督,確保公共資金的合理使用和分配。預算會計的實施有助于提高政府預算的透明度和可信度,為公眾參與預算監督提供了基礎。
(三)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的互動與協調
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雖然功能不同,但在政府會計體系中相互關聯、相互補充。兩者的互動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信息共享,預算會計的部分信息可直接用于財務會計核算,如預算收入可對應財務會計的收入;二是數據驗證,兩套賬務可相互印證,提高會計信息的準確性;三是綜合分析,結合兩類信息可全面評估政府財務運行狀況和預算管理水平。在實際運作中,需要加強兩者的協調:統一核算口徑,確保數據一致性;完善信息系統,實現數據自動轉換;加強人員培訓,提高綜合核算能力。通過有效協調,可以充分發揮雙功能優勢,提供更加全面準確的政府會計信息,為政府決策和管理提供有力支持。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的協調運行,有助于構建全面系統的政府會計信息體系,為政府財務管理和預算管理提供多維度、多層次的信息支持,促進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
四、雙基礎:權責發生制與收付實現制
(一)權責發生制的基本概念與應用
權責發生制是一種以經濟事項發生為依據來確認收入和費用的會計核算方法。在政府會計中,權責發生制主要應用于財務會計領域。它要求在經濟事項發生時即確認收入和費用,無論現金是否收付。這種核算方法能夠全面反映政府的經濟資源、債務責任和運行成本,提供更加完整可靠的財務信息。權責發生制的應用有助于加強政府受托責任的履行和考核,提高財務信息的質量和透明度。例如,在固定資產核算中,權責發生制要求按照資產的使用年限計提折舊,更準確地反映資產的價值變化和使用成本。在長期負債核算中,權責發生制能夠及時反映政府的潛在債務風險。
(二)收付實現制的基本概念與應用
收付實現制是以現金或現金等價物的收付作為確認依據的會計核算方法。在政府會計中,收付實現制主要應用于預算會計領域。它要求在實際收到現金或支付現金時確認收入或支出,簡單直觀,便于操作和理解。收付實現制能夠客觀反映政府預算收支的實際執行情況,有利于加強預算管理和監督,確保公共資金的合理使用和分配。例如,在稅收收入核算中,收付實現制要求在實際收到稅款時確認收入,這與預算執行的實際情況相符。在政府采購支出核算中,收付實現制在實際支付款項時確認支出,便于控制預算執行進度。收付實現制的實施有助于提高政府預算的透明度和可信度,為公眾參與預算監督提供了基礎。
(三)權責發生制與收付實現制的比較與實踐中的選擇
權責發生制能夠提供更全面準確的財務信息,有利于長期財務決策和績效評價,但實施難度較大,要求較高的會計專業素質。收付實現制操作簡單,易于理解和執行,適合短期預算管理和現金流控制,但無法反映全面的財務狀況。我國政府會計改革采取了“雙基礎”并行的策略,即財務會計采用權責發生制,預算會計采用收付實現制。這種選擇充分考慮了我國會計的實際情況和發展需求,既保持了與國際趨勢的一致性,又兼顧了現實可操作性。在具體實施中,需要加強兩種核算基礎的協調,完善信息系統,加強人員培訓,逐步提高權責發生制的應用水平。同時,還應當根據不同層級政府和不同類型單位的特點,在權責發生制的具體應用范圍和程度上做出適當調整,以確保會計改革的平穩推進和實施效果。
五、雙報告:政府決算報告與政府財務報告
(一)政府決算報告的定義與內容
政府決算報告是綜合反映政府會計主體年度預算收支執行結果的文件。它主要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編制,以預算會計核算生成的數據為準。決算報告的內容通常包括預算收入執行情況、預算支出執行情況、預算結余情況等。這種報告形式直接對應預算編制,便于比較預算與實際執行的差異,有助于評估預算執行的效果和效率。政府決算報告為立法機關和公眾監督預算執行提供了重要依據,是政府預算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通過決算報告可以清晰看到各項收入的實際完成情況,各項支出的實際使用情況,以及結余資金的構成和使用計劃。這些信息對于評價政府預算管理水平、財政政策執行效果以及改進下一年度預算編制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政府財務報告的定義與內容
政府財務報告是反映政府會計主體某一特定日期的財務狀況和某一會計期間的運行情況和現金流量等信息的文件。它主要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編制,以財務會計核算生成的數據為準。財務報告的內容通常包括資產負債表、收入費用表、現金流量表等。這種報告形式全面反映了政府的財務狀況、運行成果和現金流量,提供了更加完整的財務信息。政府財務報告有助于評估政府的財務可持續性、資源使用效率和長期償債能力。例如,通過資產負債表可以清晰看到政府的資產構成和負債水平,收入費用表反映了政府運營的成本效益,現金流量表則展示了政府的現金流動情況。這些信息對于評價政府的財務管理水平、風險狀況以及長期發展能力都具有重要意義。
(三)雙報告體系的功能與作用
雙報告體系的設立體現了政府會計的雙重功能,既滿足了預算管理的需要,又提供了全面的財務信息,發揮著多方面的重要作用。在預算管理方面,決算報告直接對應預算,便于監督和評價預算執行情況,有助于加強預算約束和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在財務管理方面,財務報告全面反映政府財務狀況和運行情況,為優化資源配置、評估財務風險提供了依據。雙報告體系還有利于提高政府財務信息的透明度,增強政府公信力。例如,通過對比決算報告和財務報告,可以全面了解政府的現金收支情況和權責發生制下的財務狀況,有助于識別潛在的財務風險和長期財務壓力。此外,雙報告體系為不同信息使用者提供了多維度的信息,滿足了不同的決策需求。
結語:
政府會計制度的構建是我國財政管理改革的重要內容,旨在提高政府會計信息質量,增強財政透明度和政府公信力。通過建立政府會計標準體系,包括基本準則、具體準則及應用指南、政府會計制度等,為政府會計核算和信息披露提供了規范依據。政府會計科目的設置體現了雙功能特點,財務會計科目和預算會計科目相互配合,構成完整的核算體系。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的雙重功能,使得政府會計能夠全面反映財務狀況和預算執行情況,為決策和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作為政府會計的雙重核算基礎,分別應用于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領域。權責發生制能夠全面反映政府的經濟資源、債務責任和運行成本,提供更加完整可靠的財務信息。收付實現制則客觀反映政府預算收支的實際執行情況,有利于加強預算管理和監督。我國政府會計改革采取“雙基礎”并行策略,既保持了與國際趨勢的一致性,又兼顧了現實可操作性。
政府決算報告和政府財務報告構成的雙報告體系,全面展現了政府的預算執行情況和財務狀況。這一體系既滿足了預算管理的需要,又提供了全面的財務信息,有利于提高政府財務信息的透明度,增強政府公信力。然而,政府會計制度的實施仍面臨諸多挑戰,如會計人員素質、信息系統建設、報告使用者理解能力等。未來需要進一步完善制度設計,加強培訓和指導,提高制度執行的有效性,以充分發揮政府會計制度在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