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爾本被贊譽為“文化之都”與“藝術之城”。多元的文化背景,紛繁的藝術場景,將美與創意融入血液的藝術家們,讓這里的藝術氛圍愈發濃厚。除了優雅的傳統藝術,一些肆意張揚、極具視覺沖擊的“另類”文化也頗受矚目。
作為南半球最負盛名的文化名城,墨爾本的音樂、電影、舞蹈等時尚文化備受外界關注,而除此之外,隨心創作的“涂鴉文化”同樣引人矚目。在墨爾本,小巷像動態的幕布,帶著色彩鮮明、視覺沖擊強烈的藝術作品“蜿蜒流動”在城市各處,為不同的季節與節日增添風情。這里是名副其實的涂鴉天堂,吸引著大批擁有涂鴉才華的藝術家與熱衷涂鴉文化的游客們前來。
不一樣的涂鴉小巷 一場享用不完的驚喜藝術盛宴
在墨爾本,天氣晴好時,捧一杯醇香咖啡,與三兩好友在涂鴉小巷閑庭信步,鼻尖縈繞著濃烈香氣,舉目皆是各有千秋的創意圖景,可謂是多重享受。不過,墨爾本的涂鴉小巷眾多,如果你還在思考哪里值得留下足跡,不妨先踏入霍爾西巷涂鴉街體驗一番。
霍爾西巷涂鴉街位于弗林德斯街聯邦廣場對面,在這里,各色涂鴉并不滿足于平面創作,從地面到鐵窗,甚至消防柱都擁有個性十足的“涂鴉外套”。涂鴉街也以畫作用色大膽、圖案多變聞名,漫步其中猶如走進色彩集市,視覺沖擊強烈。街區墻上不止亮橙、檸檬黃、玫瑰紅等鮮艷色彩,灰白、淺粉、濃黑同樣存在,各種色彩張揚肆意地鋪在墻面上,一眼望去頗為震撼。
手持彩噴的藝術家們,毫不吝嗇自己的涂鴉才華,將自己想與外界傾訴的話語,通過瀟灑明快的筆觸,或粗獷或細膩的線條展現在小巷墻面上。在這里,不僅能見到厚重且具有年代感的涂鴉,也可以看到極富時尚感的現代圖稿,甚至充斥未來氣息的賽博畫作。雖然風格不盡相同,但它們都用極強的存在感“訴說”著獨屬自己的精彩故事。
霍爾西巷整條街成北高南低之勢,與很多地區固定不變的彩繪作品不同,墻面就是流動的幕布,層出不窮的內容仿佛驚喜盲盒。墻面的更新頻率非常快,時時“投影”新作品,儼然一個動態的涂鴉王國。藝術家們創作激情的熱切與否,直接決定了這些涂鴉的變更速度。藝術墻幾乎每星期都會“賦彩煥新”,若是運氣好,還可以近距離欣賞藝術家們戴著口罩、手拿彩噴的炫技現場。不過,多數情況下,這些“彩衣”都是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慢慢出現。或許昨晚停留的區域是占據整面墻的“沼澤精靈”,今早再次經過就變成“重裝機甲戰士”。
這條街道的涂鴉內容種類也非常豐富,打破了部分人對涂鴉文化的審美局限。提起涂鴉,很多人會聯想到憤世嫉俗的藝術。但是霍西爾巷涂鴉街的創作內容,創作風格應有盡有:抽象與荒誕、哥特與印象、浪漫與寫實、游戲與科技……有情緒發泄的涂鴉,但更多是用視覺符號,向外界傳遞自己對當下社會風貌和文化的思考與希冀,表達自己對美的獨到見解。在這里,藝術與自由、創想與包容、古典與時尚的審美,都能找到自己歸宿。
總之,涂鴉街里的繪畫作品,就像奇幻童話里不斷出現美味菜肴的長桌,時時奉上一場享用不完的驚喜藝術盛宴。
地理優勢與人文包容 涂鴉與墨爾本的命中注定
了解完不一樣的霍西爾巷涂鴉街,再來看看涂鴉本身。
涂鴉是一種色彩對比鮮明,容易讓人產生強烈視覺體驗的創作形式。創作主體多樣,不管是卡通寫實還是人物風景都能成為主角。而它們出現的地方也非常多,喧囂的街市、熱鬧的火車站、安靜的咖啡館,浪漫的酒館都有其身影。
現代涂鴉大約出現在20 世紀60年代的美國,居住在紐約布朗克斯區的貧窮青年們,因為沖突矛盾需要自保,開始建立幫派劃分區域。在動物江湖中,動物會通過體味標記來劃分自己的領地,布魯克林街區的人們則選擇用涂鴉的方式,在自己活動區域寫上幫派名字。隨著時間推移,一些頗具繪畫天分又沒有幫派的青年也開始了他們的創作。起初他們只會畫上簡單的綽號或者門牌號,后來涂鴉家族慢慢壯大,各類藝術文字與風格迥異的圖案畫作都開始出現。
1982 年,電影制作人托尼·西沃爾帶著心愛的攝像機,著手記錄涂鴉與涂鴉手們,兩年后,傳奇紀錄片電影《潮流之戰》(《Style wars》)登上熒屏。2003 年,他與多年前那批涂鴉手們再聚首,制作了《潮流之戰:重溫》。涂鴉文化,不再是單一的圖案或者文字表述,它既是一種文化的表達形式,也是傳遞個人對當下社會風貌思考、展現自身精神內核的溝通工具。
那么,這種有趣的街頭文化是如何與墨爾本結緣的呢?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街頭藝術被視為非法行為,街頭涂鴉也處于被否定的尷尬局面,但墨爾本和澳大利亞其他地區地理位置上的距離,使涂鴉這種街頭文化免受諸多管制,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它的發展。加上墨爾本是一座包容的城市,本土文化與街頭文化有自己的生機,特別是早期的涂鴉作品得到官方與本地民眾的認可,吸引了更多藝術家的到來。
創作涂鴉的介質并不受局限,墨爾本這些錯綜的巷道成了天然的創作“畫布”,為創作者們提供了無限可能的創作空間。而霍西爾巷地處市中心,優越的地理環境更是讓本地文化和涂鴉藝術發生碰撞,藝術家們可以在此傾情創作施展才華。在霍西爾巷,哪怕是一個小小的垃圾箱,也有著自己的個性。這些涂鴉作品生動又充滿創意,其中的情緒話語往往飽含激情與叛逆、躁動與未知,所以受到了大批年輕人的追捧與喜愛,墨爾本的另一面,由此被世界看見。
如今,在不斷發展之下,墨爾本街頭涂鴉藝術已經成為很多藝術創作者生活中的一部分,霍西爾涂鴉巷更是個性與藝術相映成趣的大觀園。
當街頭涂鴉成為文化標志 帶上“發現美”的眼睛去尋寶
墨爾本可能是首個公開包容且以正面形象宣傳涂鴉的城市。2004 年,墨爾本舉辦了街頭噴繪藝術節,這讓熱愛涂鴉的人們歡欣鼓舞。在兩年后,當地政府還出版了《墨爾本設計指南》,以專業藝術設計角度解讀這種另類文化。街頭涂鴉能在墨爾本成為主流文化,離不開這里友好、開放的文化氛圍。
涂鴉與商業元素的結合,讓街頭文化向主流文化更進一步,推動的經濟效應與大眾的認可,都讓它的存在不容被忽視。有意思的是,街頭藝術家已經開辟新賽道,成為自由職業者大軍的一員。墨爾本政府與一些商家開始進行投資,請涂鴉手們用涂鴉為自己宣傳。2013 年,阿迪達斯就找到了一家由一群涂鴉藝術家們開辦的工作室Graffiti Life,并提供了一大面墻給他們創作,希望他們為開在倫敦的旗艦店做一些宣傳。
如今,當地文旅開啟新篇章,在澳大利亞旅游局的宣傳下,涂鴉藝術已經在國際上獲得認可與聲譽,開放包容的態度催生了文化新的可能性。觀賞者可以帶上發現美的眼睛來墨爾本“尋寶”:巧妙應用透視技巧與逼真陰影打造的3D 視覺畫、多人合作的創造性壁畫、擁有復雜設計的模板藝術繪畫……游客可以駐足觀賞那些占據整個墻面宏大壯觀的藝術作品,也可以另辟蹊徑,獨自尋覓那些藏在街角巷落里的畫作。不管是為積極向上的畫作鼓掌,還是欣賞低調素雅的涂鴉,或者與書寫著頹廢語錄的涂鴉共情,都是尋寶中的小驚喜。
在多年以前,街頭涂鴉還被認為是破壞性行為,當時的政府甚至為了清除墻面上的涂鴉花費數十萬澳元。但當大家用多重視角和眼光重新接受這種文化時,會發現它也不全是負面的,涂鴉由此帶動了當地的旅游經濟與潮流文化。
至于最具代表性的霍西爾巷涂鴉街,現在已是旅游熱門打卡點,有很多博主在社交平臺推薦,亞洲知名歌手周杰倫也曾在這里附上自己與心儀涂鴉大作的合照,很多人甚至會將此處作為婚紗照和藝術寫真的取景地。
當然,作為涂鴉之都,涂鴉不止在霍西爾巷。如果你熱愛搖滾,還可以去以音樂和搖滾樂為主題的AC/DC 巷,感受搖滾文化的精神力量;若你是紅綠色彩的追隨者,那么擁有濃烈紅與綠色彩的中央小道(CentrePalce)定會讓你眼前一亮。總之,在墨爾本,隨時都有“不期而遇”的驚喜。
編輯+ 周薇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