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本期精選的幾篇小作者作品,以其真摯的情感和生動的敘述,帶領我們重溫了那些關于成長、家庭、友情和自我探索的溫暖瞬間。《那個夏天》不僅是對一個難忘夏天的回憶,更是對親情的頌歌,展現了家庭的溫暖和勞動的樂趣。《母親的前半生》深刻地表達了對母親的感激與理解,展現了母愛的偉大與深沉。《外公小傳》以樸實無華的語言,勾勒出了一位平凡而堅韌的外公形象。《微筆笑讓生活更美好》傳遞出寬容、友善的美好品質,讓人感受到微笑的力量。《追尋》對生活的熱愛與執著,以及面對成長挑戰時的內心掙扎與不屈精神。這些作品不僅是孩子們對個人經歷的真實記錄,也是他們對生活的深刻感悟。它們提醒我們,無論生活多么忙碌,都應珍惜那些讓我們微笑的瞬間,因為這些瞬間構成了我們生命中最寶貴的部分。希望這些故事能夠觸動你的心弦,讓你在閱讀中找到共鳴,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1951年5月25日,外公在江西南昌出生了,他的人生到現在已經過去了73年。
外公剛出生沒多久,戰爭就爆發了,外公的大家族就一起逃亡到了貴州。外公家在當地算得上是富農,所以外公上過小學。依稀記得我小的時候,外公還教過我數學。
外公沒上初中就回家干活了。外公的媽媽生了7個孩子,四男三女。而外公在他們當中是二哥,所以很早就下地干活了。和其他農村青年一樣,外公在29歲時迎娶了我的外婆。外公和外婆從此過上了平凡的生活。外公30歲那年,和外婆一起生下了他們的第一個女兒,我的大姨媽。兩年之后,他們又生下了第二個女兒,我的媽媽。外公家當時有錢,所以我的大姨媽和我的媽媽都上了小學。
外公42歲那年,家里的錢已經很多了,外公決定把家搬到山下去,為此特地請了村里最有名的工匠,幫外公蓋了一座三層樓房。這層房子到現在還留著。當時的外公高興壞了,辦了酒席請全村的人都來吃。
外公48歲那年,去開挖掘機,但當時前面有個洞外公沒看到,挖掘機掉了下去,除此外公的一條腿也斷了。后來媽媽給他配了一只假肢,但外公總說穿起來別扭。
直至今日,外公雖然斷了一條腿,但走起路來卻一點也不遜色于成年人。而外公雖然不能開車了,但媽媽給他買了一輛電瓶車,他經常騎著電瓶車上山割菜。每次都要給我們拿一大堆菜回來。
我的外公是一個堅強的人,從我出生那天就沒見他哭過,聽媽媽說,外公摔斷腿那次也沒有哭。
點評:這篇《外公小傳》以樸實無華的語言,勾勒出了一位平凡而堅韌的外公形象。作者通過對外公生平的敘述,展現了外公在艱難歲月中的成長與奮斗,以及對家庭的付出與擔當。文章條理清晰,情感真摯,讓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對外公的深厚感情。外公的堅強與樂觀,尤其是在面對困境時的不屈不撓,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體而言,這是一篇充滿溫情與敬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