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王杰夫(1982— ),男,朝鮮族,吉林琿春人,研究生,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建筑防火;任長紅(1974— ),男,漢族,吉林延吉人,本科,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建筑防火。
摘要:消防監督資源優化配置是保障社會消防安全的重要環節。針對當前消防監督資源分配不均、效率不高的問題,本文提出了一種基于風險評估的消防監督資源優化配置方法。首先,構建了火災風險評估指標體系,對評估對象的火災風險進行量化;其次,利用風險矩陣進行風險等級劃分,確定不同區域的火災風險等級;再次,基于風險評估結果,運用優化算法對消防監督資源進行分配;最后,通過實例驗證了該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研究表明,該方法能夠顯著提高消防監督資源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為消防部門提供科學的決策支持。
關鍵詞:風險評估;消防監督資源;優化配置
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各類建筑、企業和公共場所日益增多,火災風險也隨之增加。消防監督資源作為保障社會消防安全的重要力量,其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對于預防和減少火災事故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在實際工作中,消防監督資源往往存在分配不均、使用效率低下等問題,導致一些地區或領域的火災風險得不到有效控制。因此,如何基于風險評估對消防監督資源進行優化配置,成為當前消防部門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火災風險評估指標體系構建
為了科學、客觀地評估不同區域或對象的火災風險,需要構建一套完整的火災風險評估指標體系。該指標體系應涵蓋火災發生的可能性、火災損失的嚴重程度以及消防設施的完善程度等多個方面。
(一)火災發生可能性指標
火災發生可能性指標主要反映火災發生的概率或趨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
第一,建筑物類型與用途。不同類型的建筑物(如住宅、商業、工業等)和用途(如倉儲、生產、娛樂等)具有不同的火災風險,如高層住宅、大型商場和化工廠等由于其特殊的結構和用途,往往具有較高的火災風險[1]。第二,人口密度與流動性。人口密度高、流動性大的區域(如城市中心、交通樞紐等)一旦發生火災,容易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第三,可燃物分布與數量。可燃物的種類、數量和分布直接影響火災的發生和蔓延速度,如存放大量易燃易爆物品的場所(如加油站、倉庫等)具有較高的火災風險。第四,電氣設備與線路狀況。電氣設備老化、線路故障等是引發火災的重要原因。因此,電氣設備的狀態、線路的布局和維護情況也是評估火災風險的重要指標。
(二)火災損失嚴重程度指標
火災損失嚴重程度指標主要反映火災可能造成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程度,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第一,建筑價值與結構。建筑的價值、結構類型和耐火等級直接影響火災損失的大小。高價值、易燃燒的建筑在火災中往往會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第二,人員密集程度與逃生條件。人員密集度高、逃生條件差的場所(如學校、醫院等)一旦發生火災,容易造成大量人員傷亡。第三,消防設施與救援能力。消防設施的完善程度(如滅火器、消防栓、煙霧報警器等)和救援能力(如消防通道、救援設備等)直接影響火災的撲救效果和損失程度。
(三)消防設施完善程度指標
消防設施完善程度指標主要反映消防設施的配置和使用情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第一,消防設施種類與數量。不同類型的消防設施(如滅火器、消防栓、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等)和數量是否滿足需求,直接影響火災的撲救能力。第二,消防設施維護與保養。消防設施的維護和保養情況直接影響其使用效果和壽命。定期對消防設施進行檢查、維修和保養是確保其正常工作的關鍵。第三,消防培訓與演練。消防培訓和演練是增強人員消防安全意識和自救能力的重要手段。定期開展消防培訓和演練,可以增強人員的火災防范意識和應對能力。
二、風險等級劃分與評估方法
在構建了火災風險評估指標體系后,需要利用一定的評估方法對風險進行量化,并劃分風險等級。本文采用風險矩陣法進行風險等級劃分。
(一)風險矩陣法概述
風險矩陣法是一種常用的風險評估方法,它通過構建風險矩陣,將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風險損失程度進行量化,從而確定風險等級。風險矩陣通常由兩個維度組成,即風險發生的可能性(通常用概率或頻率表示)、風險損失的程度(通常用經濟損失、人員傷亡等表示)。通過這兩個維度的組合,可以將風險劃分為不同的等級,以便采取相應的風險管理措施[2]。
(二)風險等級劃分步驟
第一,確定風險發生可能性的等級。根據歷史數據、專家經驗和實際情況,將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劃分為若干個等級,如極低、低、中、高、極高等。第二,確定風險損失程度的等級。根據歷史數據、專家經驗和實際情況,將風險損失程度劃分為若干個等級,如輕微、一般、嚴重、特別嚴重等。第三,構建風險矩陣。將風險發生可能性的等級和風險損失程度的等級進行組合,構建一個風險矩陣。在矩陣中,每個組合都對應一個風險等級,如低風險、中風險、高風險等。第四,確定風險等級。根據評估對象的實際情況,將其在風險矩陣中的位置確定下來,從而得到其風險等級。
(三)評估方法
在構建風險矩陣的基礎上,可以采用以下評估方法對風險進行量化。第一,專家打分法。邀請一定數量的專家對評估對象的火災風險進行打分,根據打分結果確定風險等級。這種方法簡單易行,卻依賴于專家的經驗和主觀判斷。第二,統計分析法。利用歷史數據對火災風險進行統計分析,得出風險發生概率和損失程度。這種方法較為客觀,卻需要大量的歷史數據支持[3]。第三,仿真模擬法。利用仿真軟件對火災場景進行模擬,得出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損失程度。這種方法能夠模擬真實的火災場景,計算復雜度高,需要專業的技術支持。
三、基于風險評估的消防監督資源優化配置
在確定了火災風險等級后,可以根據風險評估結果對消防監督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優化配置的目標是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確保在有限資源下實現最大的社會效益。
(一)資源配置原則
第一,重點優先。根據風險等級,將消防監督資源優先配置給高風險區域或對象,確保在火災發生時能夠迅速響應,減少損失。第二,均衡發展。在保障高風險區域或對象的同時,也要兼顧其他區域或對象的安全需求,實現消防監督資源的均衡發展。第三,動態調整。隨著城市化發展和火災風險的變化,消防監督資源應實現動態調整和優化配置,以滿足新的安全需求[4]。
(二)資源配置方法
第一,基于風險等級的分配方法。根據風險等級的不同,將消防監督資源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分配。高風險區域或對象分配更多的資源,低風險區域或對象分配較少的資源。這種方法簡單易行,需要注意資源的均衡性和可持續性。第二,基于需求的分配方法。根據評估對象的實際需求,如建筑物類型、用途、人口密度等,對消防監督資源進行分配。這種方法能夠更準確反映評估對象的安全需求,需要對需求進行詳細的調研和分析。第三,基于效益的分配方法。在資源配置過程中,考慮資源的投入與產出效益,確保在有限的資源下實現最大的社會效益。例如,可以通過優化資源配置方案,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減少資源浪費和重復建設。
四、實例驗證
為了驗證基于風險評估的消防監督資源優化配置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本文選取某城市的一個區域進行實例驗證。
(一)實例背景
該區域位于城市中心,具有較高的火災風險。區域內包括多個高層建筑、大型商場和娛樂場所等,人口密度大,流動性強。同時,雖然該區域的消防設施相對完善,但存在一定的維護和保養問題。
(二)風險評估與等級劃分
根據構建的火災風險評估指標體系,對該區域的火災風險進行評估。評估結果顯示,該區域的火災風險等級為中高風險。其中,高層建筑和大型商場的火災風險較高,娛樂場所的火災風險相對較低。
(三)資源配置方案
根據風險評估結果,制定消防監督資源的優化配置方案。第一,加強高層建筑和大型商場的消防監督。針對高層建筑和大型商場火災風險較高的特點,增加消防監督人員的數量和頻次,加強對消防設施的檢查和維護。同時,加強對這些場所的消防安全宣傳和培訓,增強人員的消防安全意識和自救能力[5]。第二,優化娛樂場所的消防安全管理。雖然娛樂場所的火災風險相對較低,但仍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因此,應對娛樂場所進行定期的消防安全檢查和評估,確保其消防設施完善且有效運行。同時,加強對娛樂場所的消防安全宣傳和培訓,增強人員的消防安全意識和應急處理能力。第三,加強消防設施的維護和保養。針對該區域消防設施存在的維護和保養問題,制定詳細的維護和保養計劃,并加強對消防設施的日常巡查和檢測。確保消防設施在關鍵時刻能夠發揮作用,有效遏制火災蔓延和擴大。第四,建立火災應急響應機制。建立完善的火災應急響應機制,明確各級各部門的職責和任務。在火災發生時能夠迅速啟動應急響應程序,調集足夠的消防力量和資源,對火災進行及時有效撲救。
(四)實施效果
經過上述優化配置方案的實施,該區域的消防安全狀況得到了顯著改善。第一,火災風險得到有效控制。通過對高層建筑、大型商場和娛樂場所等重點區域的消防監督和管理,這些區域的火災風險得到了有效控制。火災發生概率明顯降低,一旦發生火災,能夠迅速得到撲救,減少了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6]。第二,消防設施得到加強和完善。通過對消防設施的維護和保養計劃的實施,該區域的消防設施得到了加強和完善。消防設施的運行狀態良好,能夠在關鍵時刻發揮作用,為撲救火災提供了有力保障。第三,人員消防安全意識和自救能力得到提高。通過對人員的消防安全宣傳和培訓,人員的消防安全意識和自救能力得到了提高。他們更加了解火災的危害性和預防方法,掌握基本的滅火技能和逃生技巧,能夠在火災發生時采取正確的應對措施,保護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第四,火災應急響應機制得到完善。通過建立完善的火災應急響應機制,各級各部門的職責和任務得到了明確。同時,通過加強與其他部門的協調和合作,形成了聯動效應,提高了整體的應急響應能力[7]。
結語
本文提出了一種基于風險評估的消防監督資源優化配置方法,并通過實例驗證了其有效性和可行性。該方法通過構建火災風險評估指標體系,利用風險矩陣進行風險等級劃分,基于風險評估結果對消防監督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實例驗證結果表明,該方法能夠顯著提高消防監督資源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為消防部門提供科學的決策支持。然而,本文的研究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例如,在構建火災風險評估指標體系時,雖然考慮了多個方面的因素,但可能還有一些其他重要的因素沒有被納入其中。此外,在資源配置方法方面,雖然提出了多種方法,但還沒有形成一套完整、可操作的優化配置方案。未來,我們將繼續深入研究基于風險評估的消防監督資源優化配置方法。一方面,進一步完善火災風險評估指標體系,考慮更多的因素,提高評估的準確性和全面性。另一方面,探索更加科學、合理的資源配置方法,形成一套完整、可操作的優化配置方案。同時,加強對消防監督資源優化配置的實踐應用和研究,推動該方法在實際工作中的廣泛應用和推廣。總之,基于風險評估的消防監督資源優化配置方法是一個復雜而重要的課題。通過深入研究和實踐應用,可以不斷提高消防監督資源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為社會消防安全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參考文獻
[1]趙小偉.利用信息化手段強化消防監督工作分析[J].水上安全,2023(16):58-60.
[2]丁智超.消防防火監督工作的創新措施分析[J].今日消防,2023,8(12):96-99.
[3]靳汝晨.新時期消防監督標準化管理措施探究[J].大眾標準化,2023(22):104-106.
[4]臧路路,劉懷義.基于消防監督的火災事故風險評估與預警研究[J].消防界(電子版),2023,9(05):86-88.
[5]楊建平.智慧社區視角下公安派出所消防監督管理新模式探究[J].上海公安學院學報,2021,31(04):32-36.
[6]李帥,莫宇欣.智慧消防在核電領域的應用探索與實踐[J].消防界(電子版),2019,5(22):57+60.
[7]陳秋華.基于火災風險評估的城市區域消防安全治理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