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為了確定鉀肥最佳施用量,保證油菜種植效果,分析油菜產量和品質在不同鉀肥施用量下的具體表現。于青海省同仁市開展試驗,分析不同鉀肥施用量對油菜形態指標、生理生化指標及產量的影響。結果表明,各處理油菜株高、莖直徑、綠葉數,油菜整株、根、葉片、角果干物質量,油菜葉片和角果的全氮、可溶性糖、硫貳含量,油菜主莖每角果粒數、有效角果數、每角果粒質量、千粒重、產量均高于對照組,其中T2處理(鉀肥施用量為90 kg·hm-2)效果最佳。由此可以得出,90 kg·hm-2為同仁市鉀肥最佳施用量,可以明顯提高油菜產量和品質。
關鍵詞 油菜;鉀肥;生理生化指標;干物質量;產量;青海省同仁市
中圖分類號:S565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22.001
油菜是我國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在國內外市場上廣受歡迎[1]。近年來,我國油菜種植面積常年在730.00萬hm2以上,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油菜生產國[2]。青海省同仁市是油菜種植大區,油菜種植面積約
15.50萬hm2。根據市場需求和油菜產量可知,油菜產量仍然無法補足市場缺口[3]。為了進一步提升油菜產量和品質,研究油菜需肥規律意義重大。與其他作物相比,油菜需肥量較大、耐肥性強,適當增施鉀肥能夠促進油菜莖稈和分枝生長,增強油菜的抗逆能力,提高油菜產量,改善油菜品質。筆者將研究不同鉀肥施用量對油菜的影響,旨在為鉀肥的合理施用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于青海省同仁市農牧業綜合服務中心油菜種植園開展此次試驗。試驗地屬高原性大陸氣候區,年平均降水量為487.2 mm,年平均氣溫為5.8 ℃,年日照時間為2 450.2 h。試驗地土壤以砂壤土為主,全氮含量為0.73 g·kg-1、速效磷含量為16.83 mg·kg-1、速效鉀含量為61.46 mg·kg-1、有機質含量為6.70 g·kg-1。
1.2 試驗材料
試驗油菜品種為“青雜4號”,是由青海省農林科學院選育的雜交油菜品種。試驗用氮肥、磷肥、鉀肥分別為尿素(含氮量為12%)、過磷酸鈣(含磷量為12%)、氯化鉀(含鉀量為60%)。
1.3 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隨機區組設計,共設置6個處理,其中空白對照組鉀肥施用量為0 kg·hm-2(CK),處理組鉀肥施用量設置5個水平,分別為60 kg·hm-2(T1)、90 kg·hm-2(T2)、120 kg·hm-2(T3)、150 kg·hm-2
(T4)、180 kg·hm-2(T5)。每個處理重復3次,共計18個小區,每個小區面積為20 m2。氮肥施用量為135 kg·hm-2,磷肥施用量為20 kg·hm-2。在種植油菜前,將60%的氮肥和鉀肥作為基肥施入,20%的氮肥和鉀肥在種植油菜后作為苗肥施入,20%的氮肥和鉀肥作為薹肥施入,磷肥作為基肥一次性施入。
1.4 田間管理
于2022年3月15日開始田間試驗。播種前,做好整地工作,按照各處理設計要求施入肥料,之后采用直播方式,每667 m2均勻播撒種子0.5 kg,確保每667 m2保留油菜3萬株。其他田間管理措施保持一致。
1.5 測定指標與方法
1.5.1 油菜形態指標
于油菜成熟期,從各小區采集10株具有代表性的植株,用直尺測定油菜株高,用游標卡尺測定油菜莖直徑,統計油菜葉片數。
1.5.2 油菜生理生化指標
于油菜成熟期,從各小區采集10株具有代表性的植株,清洗后,分成根、葉、角果3部分,分別裝入牛皮紙袋中,并置于105 ℃的烘箱中殺青30 min后,再調至80 ℃烘干至質量恒定,分別稱取整株油菜、根、葉、角果的干物質量。
于油菜成熟期,從各小區采集10株具有代表性的油菜,用剪刀截取植株的倒3葉和倒4葉,同時剪取角果,而后將功能葉片和角果置于105 ℃的烘箱中殺青40 min,再調至80 ℃烘干至質量恒定。使用N-Pen N110-便攜式植物葉片氮含量測量儀(南京銘奧儀器設備有限公司)測定功能葉片和角果全氮含量,利用蒽酮法測定功能葉片和角果可溶性糖含量,使用液相色譜儀測定功能葉片和角果硫貳含量。
1.5.3 油菜產量及構成因素
于油菜成熟期,從各小區采集10株具有代表性的植株,清洗干凈后,使其自然風干后進行考種,對油菜植株性狀進行測定,具體測定指標包括主莖每角果粒數、有效角果數(主莖和分枝)、每角果粒質量(主莖和分枝)及千粒重。
1.6 數據處理
采用Excel2018軟件完成詳細記錄與初步分析,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方差分析與多重比較。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鉀肥施用量對油菜形態指標的影響
由表1可知,油菜株高、莖直徑、綠葉數隨著鉀肥施用量的增加均呈現先增加后減少趨勢,并且處理組油菜株高、莖直徑、綠葉數均大于CK,其中T2處理各指標分別比CK大13.48%、7.88%、66.67%。
2.2 不同鉀肥施用量對油菜生理生化指標的影響
由表2可知,油菜整株、根、葉片、角果干物質量隨著鉀肥施用量的增加均呈現先增加后減少趨勢,并且處理組油菜整株干物質量、根干物質量、葉片干物質量、角果干物質量均高于CK,其中T2處理各指標分別比CK高10.40%、25.60%、11.53%、75.00%。
由表3可知,油菜葉片和角果的全氮、可溶性糖、硫貳含量隨著鉀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減少趨勢。在油菜葉片全氮含量方面,T1、T2、T3、T4、T5處理組油菜葉片全氮含量均高于對照組,其中T2處理組油菜葉片全氮含量最大,比對照組增加58.62%。在油菜葉片可溶性糖含量方面,T1、T2、T3、T4、T5處理組油菜葉片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對照組,其中T2處理組油菜葉片可溶性糖含量最大,比對照組增加57.15%。在油菜葉片硫貳含量方面,T1、T2、T3、T4、T5處理組油菜葉片硫貳含量均高于對照組,其中T2處理組油菜葉片硫貳含量最大,比對照組增加42.29%。
在油菜角果全氮含量方面,T1、T2、T3、T4、T5處理組油菜角果全氮含量均高于對照組,其中T2處理組油菜角果全氮含量最大,比對照組增加50.00%。在油菜角果可溶性糖含量方面,T1、T2、T3、T4、T5處理組油菜角果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對照組,其中T2處理組油菜角果可溶性糖含量最大,比對照組增加18.41%。在油菜角果硫貳含量方面,T1、T2、T3、T4、T5處理組油菜硫貳含量均高于對照組,其中T2處理組油菜角果硫貳含量最大,比對照組增加39.79%。
2.3 不同鉀肥施用量對油菜產量及構成因素的影響
由表4可知,油菜主莖每角果粒數、有效角果數、每角果粒質量、千粒重、產量隨著鉀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減少趨勢。在油菜主莖每角果粒數方面,T1、T2、T3、T4、T5處理組油菜主莖每角果粒數均高于對照組,其中T2處理組油菜主莖每角果粒數最多,比對照組增加20.63%。在油菜主莖有效角果數方面,T1、T2、T3、T4、T5處理組油菜主莖有效角果數均高于對照組,其中T2處理組油菜主莖有效角果數最多,比對照組增加14.89%。在油菜分枝有效角果數方面,T1、T2、T3、T4、T5處理組油菜分枝有效角果數均高于對照組,其中T2處理組油菜分枝有效角果數最多,比對照組增加33.83%。在油菜主莖每角果粒質量方面,T1、T2、T3、T4、T5處理組油菜主莖每角果粒質量均高于對照組,其中T2處理組油菜主莖每角果粒質量最大,比對照組增加22.37%。在油菜分枝每角果粒質量方面,T1、T2、T3、T4、T5處理組油菜分枝有效角果數均高于對照組,其中T2處理組油菜分枝每角果粒質量最大,比對照組增加56.25%。在油菜千粒重方面,T1、T2、T3、T4、T5處理組油菜千粒重均高于對照組,其中T2處理組油菜千粒重最大,比對照組增加10.50%。在油菜產量方面,T1、T2、T3、T4、T5處理組油菜產量均高于對照組,其中T2處理組油菜產量最大,比對照組增加37.92%。
3 結論與討論
油菜是一種需肥量較高的蔬菜,對鉀元素吸收量較大,而且鉀元素能夠影響油菜產量[4]。對此,農戶在種植油菜過程中,應科學、合理地施用鉀肥[5]。
此次試驗表明,不同鉀肥施用量對油菜形態指標具有顯著影響,每公頃施用90 kg鉀肥下的油菜株高、莖直徑、綠葉數最大;不同鉀肥施用量對油菜干物質量具有顯著影響,每公頃施用90 kg鉀肥下的油菜整株、根、葉片質量及角果干物質量最大;不同鉀肥施用量對油菜生化指標具有顯著影響,每公頃施用90 kg鉀肥下的油菜葉片和角果的全氮、可溶性糖、硫貳含量最大;不同鉀肥施用量對油菜產量及構成因素具有顯著影響,每公頃施用90 kg鉀肥下的油菜主莖每角果粒數、有效角果數、每角果粒質量、千粒重、產量最大。綜合以上研究結果,90 kg·hm-2為鉀肥最佳施用量,能夠優化油菜生理生化指標,促進油菜產量提升。
參考文獻:
[1] 劉陳,王昆昆,廖世鵬,等.氮肥用量對玉米-油菜和水稻-油菜輪作模式下油菜產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響[J/OL].作物學報:1-13[2024-09-08].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1809.S.20240423.1746.010.html.
[2] 陳慶華,何云龍.有機無機肥配施對油菜產量和經濟效益的影響[J].基層農技推廣,2024,12(3):32-35.
[3] 林海晴,李靜,李嘉煒,等.鎂肥用量對4種葉類蔬菜產量、品質及養分吸收的影響[J].中國農學通報,2024,40(4):74-82.
[4] 王申,周炳妤,張培竹,等.不同施鉀處理對甘藍型油菜菜薹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中國瓜菜,2024,37(1):103-109.
[5] 陳森用,湯楊,張兵兵,等.長江中游地區不同鉀肥用量對油菜生物量、產量和養分吸收利用的影響[J].中國油料作物學報,2024,46(2):312-323.
(責任編輯:張春雨)
作者簡介:韓素芬(1973—),本科,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業技術推廣。E-mail:198595345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