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云南省大理州森林資源豐富,擁有國家重點保護的蒼山等重要生態系統。然而,近年來大理州森林火災時有發生,給珍稀生物資源和當地經濟造成嚴重影響。加強大理州森林防火工作,對于維護當地生態安全和經濟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為了提升大理州森林防火綜合能力,守護生態文明建設成果,以大理州森林防火現狀和面臨的突出問題為切入點,分析了林區供水系統不健全、航空消防保障能力不足、專業撲火隊伍建設滯后等問題,提出了加強林區供水系統建設、提升航空消防保障能力、加大專業撲火隊伍建設力度等對策建議。
關鍵詞 森林防火;供水系統;航空消防;云南省大理州
中圖分類號:S762.3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22.083
大理州位于云南省中部偏西,東臨楚雄州,南接普洱市、臨滄市,西連保山市、怒江州,北靠麗江市,總面積2.95萬km2。大理州境內有大小河流160余條,主要湖泊有洱海、天池、茈碧湖、西湖、東湖、劍湖、海西海及青海湖8個湖泊。全州有自然保護地47個,自然保護區28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3個、省級自然保護區3個、州級自然保護區22個;風景名勝區7個,其中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個、省級風景名勝區5個;國家森林公園6個;國家濕地公園2個;國家地質公園2個;涉及國際履約稱號保護地2個。全州森林覆蓋率達57.41%。大理州不僅擁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更是云南省重要的森林資源集中區和生態功能區[1]。然而,近年來,受多重因素影響,大理州森林火災時有發生,給寶貴的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帶來嚴重威脅。因此,加強大理州森林防火工作,最大限度避免火災發生,提高撲救能力,維護大理州生態安全和經濟綠色發展勢在必行,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1 大理州森林防火工作概況
1.1 森林資源分布
大理州森林資源極為豐富,是云南省重點林區。截至2021年,全州有林地面積187萬hm2,森林蓄積量1.25億m3。主要樹種有云南松、華山松、鐵杉、冷杉、馬尾杉、思茅松等針葉樹種,以及柏木、櫟、樟等闊葉樹種。在森林資源的分布上,大理州呈現明顯的高山峽谷、丘陵平原和盆地等區域差異。高山峽谷區集中在西北部,以亞熱帶常綠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為主;丘陵平原區主要位于中部,以馬尾松、油杉等的純林和混交林為主;盆地分布于東南部,主要為人工經濟林。豐富的森林資源是大理州最寶貴的自然財富和生態本底。
1.2 森林火災發生狀況
近年來,大理州森林火災形勢持續嚴峻。據統計,“十三五”至今,大理州共發生森林火災85次,其中一般森林火災36次、較大森林火災49次,無重特大森林火災發生,年平均發生森林火災11次,火災過火面積3 415.89 hm2,受害森林面積1 461.85 hm2,平均每10萬hm2發生火災0.3次。從發生時間分布看,3—5月是大理州森林火災的高發期,這一時段發生火災次數占全年的70%左右。從空間分布看,火災主要集中在西北部的高山峽谷區,占比超過50%,其次是中部丘陵區。火災起因主要有燒荒燒地、煉山燒牧場、焚香燒紙、吸煙等,其中以生產性火源和野外用火占比最大。大部分火災發生在春季干燥時節,加之復雜多變的地形地貌,一旦失去控制,極易導致火勢迅速蔓延,撲救難度加大。
2 存在的問題
2.1 林區供水系統不健全
林區水資源匱乏,已成為阻礙大理州森林防火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因素。雖然大理州擁有洱海、天池等湖泊水系,但由于地形復雜多變,山高坡陡,大部分集中連片林區往往距離水體較遠,自然水源極為缺乏。據數據統計,目前全州僅有35個專用于防火的儲水池,且大多儲量有限,無法滿足實戰中較大的用水需求。與此同時,全州林區公路路網密度僅為1.52 m·hm-2,遠低于國家標準,不僅大量森林資源區沒有通暢的運輸干線,而且阻礙水罐車等消防車輛迅速到位[2]。此外,由于長期以來防火投資不足,加之山區建設工程艱難,大理州林區供水管網基礎設施極為薄弱。一旦發生火情,供水壓力和輸水能力都難以保證,撲火裝備無法充分發揮效能。依靠人力背負水袋運輸,效率低下且人身安全隱患極大,長此以往對于控制和撲救重大森林火災無疑是一個嚴重制約因素。
2.2 航空消防保障能力不足
2009年,原國家林業局南方航空護林總站在大理州成立森林航空消防基地,目前在大理鳳儀機場設置了通航機位。近年來,在大理鳳儀機場駐防的直升機機型及數量逐漸增加,駐防時間也逐漸延長,由2020年的上半年駐防發展到2022年的全年駐防。從近3年直升機的駐防時間及飛行架次看,高峰期有3架直升機同時駐防,載重和航程都較為有限。一旦發生大面積高強度的森林火災,單憑有限的航空力量難以有效介入。同時,近年來大理鳳儀機場的業務量快速增長,預測到2030年,旅客吞吐量將達到390萬人次,年起降3.6萬架次,是一個日益繁忙的民用運輸機場。隨著大理州航空護林飛行架次日益增多,繼續在大理鳳儀機場布置森林航空護林直升機,將不可避免地影響大理鳳儀機場運輸飛機的運行。加之周邊缺乏應急加油補給點,極大制約了消防直升機的作業半徑和持續作戰能力。
除直升機數量不足外,大理州其他地區幾乎沒有配套的直升機應急起降場地。這不僅影響了航空撲救力量的快速調度,更加重了初期火情被拖延的風險。據測算,目前大理航空消防力量覆蓋半徑約60 km,但整個州轄區東西跨度就超過300 km,北起劍川縣、西至云龍縣,航空力量根本無法快速到達。航空消防在大理州林火的快速發現、攔阻和撲救方面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發揮,而僅憑地面力量又無法在第一時間控制失火點火情,易導致滅火工作錯失最佳撲救時機,給火災的進一步蔓延造成嚴重隱患。
2.3 專業撲火隊伍建設滯后
專業撲火隊伍建設一直是大理林火防控的短板。雖然目前全州共有地方專業撲火隊78支、隊員1 860人,半專業隊167支、隊員4 564人,但實際執勤能力和裝備水平卻參差不齊。其中,很多隊伍尚處于半專業化階段,無論是理論知識還是實戰經驗都存在嚴重不足,隊員流失率也極高,難以保證滅火力量的持續性[3]。更為嚴重的是,撲火裝備不齊全成為制約隊伍戰斗力的關鍵因素。截至目前,全州僅配備風力滅火機1 958臺、動力噴水滅火機1 251臺,運兵車、水罐車等關鍵性裝備異常匱乏,數量無法滿足投送需求,以至于在火場,消防救援人員不得不攜帶沉重裝備徒步數公里,給撲救增加了極大的安全隱患。此外,受財力和地形的限制,大理州的地方撲火隊在裝備種類和數量上遠落后于發達地區,缺少重型裝備,如直升機投送水箱、機載遙控高壓水槍等,只能依賴人力作業,面對極具威脅的高山森林大火時往往力不從心。
2.4 火情監測預警有待加強
雖然大理州目前已初步建立了森林火災監測預警體系,但在火情監測預警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目前,大理州前端火情監測手段相對落后,監測覆蓋面有限。林區內缺乏先進的無人機、衛星遙感等監測裝備,仍主要依賴人工巡護和視頻監控,火情搜尋、識別和判讀的精確性不高,盲區面積較大。自動化火險監測網絡布設也不夠密集,雖有一些森林可燃物含水率采集點和測報站,但站點分布較為分散,很多偏遠山區火險狀況難以獲取,綜合預警分析缺乏數據支撐。同時,現有預警系統與其他信息系統的融合度不足,缺乏多源監測數據的無縫共享和智能化處理手段,預警的時效性和精準度有待進一步提高。此外,上下級監測系統難以互聯互通,各地前端監控系統銜接不暢,火情發現后無法快速上傳至省級平臺指揮調度。
3 對策建議
3.1 加強林區供水系統建設
加強林區供水系統建設是保障大理州森林防火工作有效落實的關鍵。1)加大林區儲水設施建設力度,科學選址修建一批大中型水庫和防火池,確保關鍵林區有充足的儲備水源。同時,積極修建完善的管網系統,將儲水設施與臨時取水點、滅火線路和重點防護目標對接,打造立體化的供水保障網絡[4]。2)重視林區道路、機場等基礎設施的修建,為消防供水車輛的快速通行創造條件。規劃建設一批臨時加注點和輸水站,縮短車輛補給距離,提高效率。同時,加強與民航單位的合作,為消防直升機的投送救援創造便利條件。3)除基礎設施建設外,還需要積極探索新型供水模式。可考慮采用無人機和航拍等新技術手段,摸清林區河流、水庫分布情況,建立一批臨時取水點。同時,加大林區無人值守儲水及補給系統的開發力度,解決人工補給問題。
3.2 提升航空消防保障能力
提升航空消防保障能力是大理州林火撲救工作的現實需求。1)應盡快擴大直升機消防隊伍的規模,引進一批大型直升機,提高載重和航程,增強遠距離投送作戰的能力。同時,大理州需要加快森林航空護林場站和加注點的建設步伐,減少機場占用和短途加注的影響,為直升機的持續作戰創造條件。2)積極在大理州內規劃建設一批直升機應急起降場地,確保直升機編隊能夠較為均勻地覆蓋州內各林區。同時,加強與周邊省市的協同配合,建立航空消防力量的區域調度和互助機制,實現跨區域高效應急投送。3)除增加現有消防直升機的數量和種類外,還要加強航空滅火設備的現代化改造。對現役直升機進行技術升級,配備水箱滅火系統、遙控投放裝置等先進設備,顯著提高單架次的滅火效率。同時,研究制訂航空投火藥劑的使用機制,為重點難點火場提供高強度航空支援。4)加強航空偵查技術的應用,構建火場智能偵察體系。在重要森林區域建設全天候衛星遙感監視網絡,配合無人機低空偵察,努力實現對林火發展動態的全方位跟蹤。通過高新技術手段,極大提高航空撲救的精準指導能力和效率。
3.3 加大專業撲火隊伍建設力度
加大專業撲火隊伍建設力度,是增強大理州林火撲救能力的重中之重。1)全面加強隊伍專業化建設,完善職業化運作機制,努力提高撲火指戰員的職業素養。積極開展培訓和實戰演練,夯實消防隊員的理論功底,豐富其實戰經驗。同時,健全職業發展通道,為撲火英模提供充分的晉升空間,吸引和留住更多的年輕人才加入。2)進一步加大裝備投入力度,全面更新和充實各類撲火裝備。優化裝備品種和保障模式,重點引進一批高效先進的重型裝備,如遙控水炮、機載噴霧器等,為林火作戰提供堅實火力支撐[5]。同時,不斷提高便攜式撲火裝備的攜帶性和實用性,增強官兵的戰場機動能力。3)進一步加強撲火基地建設,縮短火災救援人員的機動距離,使其能夠第一時間抵達火場。還要提高通信網絡建設和信息化水平,實現火情快速共享和作戰調度,切實加快響應速度。
3.4 優化火情監測預警系統
優化火情監測預警系統是提高大理州林火防控水平的關鍵一環。大理州需要加大新技術新裝備的應用力度,全面提高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1)大力推廣無人機的應用,加強前端監控等設備在重點林區的部署,提高火情搜尋、識別和判讀的精確性。2)加快衛星遙感等新興監測手段在大理州普及的步伐,實現對全域森林的動態立體監控。3)覆蓋全域的自動測報系統網絡也不可或缺,大理州要加大投入力度,在林區持續布設林火測報站、可燃物含水率采集點等,提高火險數據的采集和傳輸能力,為預警分析提供足夠的基礎數據支撐。4)加快借助省、州、縣前端監控互聯互通的網絡傳輸系統,加快全省林草感知“一張網”建設步伐,為火情的發現和快速處置提供智能化支持。還要持續推進信息化建設,加快預警平臺與地理信息系統、航空偵察等多種資源的深度融合,實現各類監測數據的無縫共享,為撲救力量的調度指揮提供及時精準的服務。
4 結語
提升大理州森林防火工作的質量和效率,是一項緊迫而艱巨的任務。大理州應從加強林區供水系統建設、提高航空消防保障能力、加大專業撲火隊伍建設力度、優化火情監測預警系統等方面著手,切實解決目前存在的突出矛盾和薄弱環節。只有系統落實一系列綜合性對策措施,構建起立體化、專業化、現代化的林火防控體系,才能從根本上夯實林火防控的基礎保障,為確保大理州綠色生態屏障持續發揮作用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 陳晨,王力,杜新,等.高分衛星助力云南省森林防火監測與評估應用[J].衛星應用,2023(5):34-39.
[2] 李貴榮,范淑艷.云南大理森林火災以水滅火體系建設探討[J].消防界(電子版),2023,9(1):151-153.
[3] 謝志勇,趙巧寧,馬士茹,等.昆明市森林防火信息化建設工作探析[J].森林防火,2022,40(2):64-66.
[4] 齊興彬,李峻屹,舒宇.云南省森林火災風險隱患及建議措施[J].今日消防,2021,6(6):4-7.
[5] 何亞東.云南大理州林火預測的高斯過程分類模型研究[D].昆明:云南大學,2020.
(責任編輯:張春雨)
作者簡介:尹黎明(1978—),本科,工程師,主要從事森林草原防火。
*為通信作者,E-mail:wuts11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