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油茶“雙千”(千萬畝油茶基地、千億元油茶產業)計劃的助推下,大桂山林場不斷擴大油茶種植規模,實現了油茶產量和品質雙提升。為進一步提高油茶產量和品質,挖掘油茶產業的發展潛力,促進油茶產業可持續發展,結合大桂山林場實際,從林地選擇、整地、苗木選擇及處理、定植及補植、撫育管理(中耕除草、追肥、整形修枝、病蟲害防治)等方面概括岑軟2號高產栽培技術。
關鍵詞 岑軟2號;整地;定植;撫育管理;大桂山林場
中圖分類號:S794.4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22.079
油茶是我國特有的木本油料作物,已有2 000年以上的栽培歷史。大力發展油茶產業,能進一步緩解我國油料供給矛盾和進口壓力,推進社會和諧、穩定發展。2018年,廣西實施油茶“雙千”(千萬畝油茶基地、千億元油茶產業)計劃,擴大油茶栽植面積,提升油茶產量和品質。大桂山林場積極響應政策號召,大力發展油茶產業。截至2023年,大桂山林場油茶新造林800 hm2,并完成了333.33 hm2高產油茶林示范基地建設[1]。現階段,大桂山林場油茶產業發展空間較大,探討油茶高產栽培技術,對于進一步促進大桂山林場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大桂山林場概況
大桂山林場位于廣西賀州市八部區,地理位置為東經111°20′5″~111°54′39″、北緯23°58′33″~24°14′25″,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大桂山林場熱量豐富、光照充足、雨水充沛,年平均氣溫19.3 ℃,年平均降水量2 000 mm以上,無霜期長達353 d,地形地貌以低山、丘陵為主,土壤以砂巖、砂頁巖發育而成的紅壤、黃壤、紫色土為主,十分適宜油茶生長。大桂山林場油茶以岑軟2號為主裁品種,以岑軟3號及香花油茶為配栽品種,林場全部實現油茶良種化。
2 岑軟2號品種特性
軟岑2號樹冠豐滿、圓頭形,枝條較柔軟,葉片披針形,果實青色。岑軟2號具有豐產、穩產、油質良好、適應性廣等特點,造林第2年開花,6年后可進入盛產期,平均年產量在900 kg·hm-2左右;鮮果含油率7%以上,種仁含油率40%以上;具有較強的抗病蟲害、抗干旱、抗嚴寒能力。
3 岑軟2號高產栽培技術
3.1 林地選擇
林地選擇是油茶栽植的關鍵環節。選擇種植地時,要綜合考慮3個因素。1)氣候環境條件。基于岑軟2號喜溫喜濕、喜光照的特性,應選擇在光照充足、降雨充沛的地方栽植,以選擇氣溫14~21 ℃、最低平均溫度不低于0 ℃、年平均降水量1 500 mm以上的地方栽植為宜。2)土壤條件。岑軟2號適宜生長在土層深厚、土壤疏松、排水良好、pH值5.5~6.5的偏酸性紅壤、黃壤。3)地形地貌。選擇海拔800 m以下的低山、丘陵區的林地為宜,且以坡度平緩(小于25°)的陽坡或半陽坡為宜。
3.2 整地
3.2.1 整地方法
整地通常在定植前1年的11—12月進行,根據林地立地情況,可選用機耕整地、帶狀整地2種方式。對于坡度小于15°的地塊,可采用機耕整地方式,順坡由上至下翻墾,整地深度以25~35 cm為宜;對于坡度16°~25°的地塊,沿等高線帶狀整地,從上往下挖水平梯帶,帶面外高內低,帶寬以2.0~2.2 m為宜,帶內機耕整地,深度以25~35 cm為宜,帶間保留生草帶。
整地后按“品”字形定點挖穴,株行距為(2.5~3.0)m×3.0 m,每公頃造林密度為1 111~1 334株,穴規格為60 cm×50 cm×50 cm。
3.2.2 基肥施放
基肥的作用是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為油茶生長創造良好的土壤條件[2]。基肥施放時間一般在定植前30 d,可用腐熟農家肥作為基肥,用量為每穴3~5 kg。先將基肥均勻撒入穴底,用表土回填至穴深1/2處,與基肥一起攪拌均勻后再用表土回滿整穴并高于地表5 cm左右。
3.3 苗木選擇及處理
造林苗木應選擇省(區)級育苗基地培養的2年生無性系嫁接大杯容器苗,要求苗木高度大于等于40 cm,地徑大于等于0.4 cm,分枝3個以上,冠幅20 cm×20 cm以上。苗木應頂端飽滿、根系發達且完整、生長健壯。
為提高苗木存活率,定植前應盡量縮短根部晾曬時間,盡量隨起隨栽,且對于當天栽不完的苗木放置在陰涼處。需要長距離運輸的苗木,可用泥漿蘸根,并用塑料薄膜或草包對其根系進行包裹,盡量減少苗木機械損傷。定植前,對苗木主根30 cm以上的部分進行修剪,并對枝葉進行適當修剪[3]。
3.4 定植及補植
3.4.1 定植
苗木定植時間以12月至翌年2月為宜,應選在雨后進行定植,可有效提高苗木成活率。定植時,將苗木放入種植穴中央,保證苗木根系完全舒展,用手將苗木端正,再分層覆蓋土壤,并向四周壓實。回填的表土中不能含有石塊、草根等雜物,且土塊直徑應小于等于6 cm。最后在苗木表面覆蓋一層松土,堆土狀似龜背形,回填表土高度以高于地表6~8 cm為宜。定植后及時淋足定根水。
3.4.2 補植
定植30 d后,及時查看苗木的成活情況,并對病苗、弱苗、死苗、缺苗的地塊進行補植,補植苗要選用同期同種優質苗木,保證全年成活率超過95%。
3.5 撫育管理
3.5.1 中耕除草
油茶造林后,需要對幼林持續撫育2年,每年應中耕除草2次。通常,5—6月進行第1次中耕除草,以植株為圓心,對其半徑70 cm區域范圍內的雜草全部鏟除干凈;8—9月進行第2次中耕除草,采用人工鏟草搭配除草劑進行除草,人工將樹根、芒根等鏟除,再用手動噴霧器噴灑除草劑,禁止直接使用機械噴灑,且藥液不能與目標樹種直接接觸,把藥液噴灑到雜草的葉面、葉背上。中耕深度要適宜,一般以8 cm左右為宜,定植當年宜淺,往后逐年加深,待油茶成林后,中耕深度以15 cm左右為宜;樹冠下應淺,冠外可逐漸加深。
此外,為改善林地生態結構,減少有害生物為害,且充分利用林地資源,以耕代撫,可在幼林地間種花生、黃豆、油菜、中草藥等作物,以達到以短養長的效果,不僅能減少雜草的生長,還能提高經濟效益,但不能種植高稈或攀緣植物[4]。
3.5.2 追肥
3.5.2.1 幼林追肥
油茶定植當年可不施肥或少量施加肥料,在6月底前可使用油茶專用肥進行追肥,用量為每株30 g。第2年起,可分別在2—3月、11—12月進行追肥。其中,2—3月以速效氮肥為主,以每株施尿素50~100 g為宜;11—12月以施加復合肥為主,每株施150~200 g。追肥時在樹冠投影兩側挖一條寬15 cm、深17 cm的施肥溝,把肥料撒入溝底后及時覆蓋一層細土,避免肥料揮發。
3.5.2.2 成林盛果期追肥
油茶進入盛果期后,需要消耗大量的養分。栽植人員應及時做好追肥工作,為油茶開花、掛果提供足夠的營養物質,以達到豐產、穩產的目的。根據油茶生長情況,分別在3—4月、7—8月、11—12月開展追肥工作。其中,3—4月可施加復合肥,用量為每株0.20~0.30 kg;7—8月可施加油茶專用肥,用量為每株0.25~0.30 kg;11—12月可施加腐熟有機肥,用量為每株2.00~3.50 kg。施肥方法同幼林追肥。
3.5.3 修枝整形
油茶成林后,應遵循“因樹制宜”原則進行修枝,以培育出早期高產樹形。油茶成年樹多以抽發春梢為主,而春梢是掛果枝的重要來源,盡可能不修剪,通常只剪除位置不適的枝條。一般在采果后至開春前,遵循“去弱留強、剪密留稀”的原則,剪除徒長枝、弱枝、病枝、交錯枝和干枯枝。
3.5.4 病蟲害防治
3.5.4.1 油茶炭疽病
炭疽病是由膠孢炭疽菌引起的,主要為害油茶嫩葉、嫩果、枝條等部位,受害的葉片會逐漸枯黃、掉落,嚴重時會引起落葉、落果、枝條干枯,影響油茶產量。該病每年3—11月易發生,8—9月蔓延最快。油茶炭疽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如下:1)定期清除林間的病果、病蕾、枝梢等,并集中進行銷毀,以控制病害傳播[5];2)在重病區,合理施肥,氮肥可不施或少量施加,增施磷、鉀肥,使油茶生長健壯,增強植株抗病性;3)發病初期,可采用10%吡唑醚菌酯600~800倍液或10%苯醚甲環唑1 000~1 500倍液噴灑葉面,每10~15 d噴灑1次,連續噴灑2~3次。
3.5.4.2 油茶軟腐病
軟腐病是由油茶黑黏座孢霉引發的病害,是油茶常見的病害之一,3—6月為發病高峰期,8—9月若遇陰雨天氣,會出現第2個發病盛期。軟腐病主要為害油茶的葉片、果實,受害葉片會出現不規則水漬狀黃褐色病斑,果實表面出現黃色圓斑[6]。隨著病情加重,葉片會逐漸脫落,果實會腐爛變軟,嚴重時會引起植株死亡。油茶軟腐病的防治措施如下:1)合理控制造林密度;及時修剪下垂枝、病枝,提高林間的透光性;2)發現病株要及時拔除,并使用生石灰對土壤進行消毒,以避免病菌蔓延;3)發病初期,可采用50%多菌靈600~800倍液噴霧防治,每5~7 d噴灑1次,連續噴1~2次。
3.5.4.3 油茶毒蛾
油茶毒蛾又稱茶毛蟲,以卵越冬,卵塊常附在油茶中下部葉片背面越冬[7]。其幼蟲會咬食油茶的葉片、果實等,大面積暴發時會造成油茶枯死,不利于油茶健康生長。油茶毒蛾的防治措施如下:1)人工摘除越冬的蟲卵并集中進行燒毀;2)成蟲大面積暴發時,利用成蟲趨光性,在林間懸掛一定數量的黑光燈,可有效減少蟲口基數;3)在油茶二三齡期,可采用2.5%溴氰菊酯1 000~1 200倍液噴霧防治,每7~10 d噴施1次,連續噴施3次。
3.5.4.4 油茶尺蠖
油茶尺蠖是油茶常見的害蟲之一,1年發生1代,以蛹在油茶樹兜周圍表面土壤或落葉下越冬。1—3月成蟲羽化、產卵,4月上中旬幼蟲孵化,6月上中旬幼蟲入土化蛹。油茶尺蠖幼蟲會啃食油茶葉片,形成弧形缺刻,發生嚴重時將整片油茶樹啃光,狀如火燒,導致落花、落果,影響油茶產量。油茶尺蠖的防治措施如下:1)冬季結合培土挖蛹,破壞蛹的生存環境,降低羽化量;2)幼蟲三四齡時,可用每毫升含0.6億左右孢子濃度的松毛蟲桿菌菌液噴灑防治;3)幼蟲盛發期時,可采用20%殺滅菊酯乳油1 500~2 000倍液噴霧防治。
3.5.4.5 藍翅天牛
藍翅天牛是油茶種植中常見的鉆蛀類害蟲,以幼蟲在油茶受害枝干內越冬。其幼蟲會蛀食枝干,受害枝干會腫脹成節,造成營養運輸受阻,引起枝干枯死,嚴重影響油茶產量。藍翅天牛的防治措施如下:1)適量引入啄木鳥、黃翅黑兜姬蜂等天牛的天敵,可有效減少蟲口數量;2)在成蟲暴發高峰期,可采用8%高效氯氰菊酯200~400倍液噴霧防治,每5~7 d噴施1次,連續噴施2次即可;3)采用40%氧樂果100~200倍液涂刷有蟲枝節結下部,可有效殺滅幼蟲。
4 結語
合理選擇良種,并采用高產栽培技術進行油茶造林,能有效提高油茶的產量和品質。未來,筆者會持續研究并優化油茶高產栽培技術,保障油茶健康、快速生長,促進油茶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局.廣西國有大桂山林場念好營林“四字訣”筑牢綠色生態屏障[EB/OL].(2024-04-01)[2024-05-03].https://www.forestry.gov.cn/c/www/gggddt/554355.jhtml.
[2] 張雷,袁琳.油茶攻“雙千良”良種良法牽:訪廣西林科院油茶專家馬錦林、陳國臣教授[J].廣西林業,2023(9):42-43.
[3] 賴鵬英,肖志紅,李培旺,等.油茶資源利用及產業發展現狀[J].生物質化學工程,2021,55(1):23-30.
[4] 陳隆升,袁冬菊,王瑞,等.不同間種模式對油茶幼林產量及病蟲害的影響[J].西南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2021,41(3):152-156.
[5] 廖旺姣,韋維,鄒東霞,等.廣西香花油茶炭疽病病原菌鑒定及生物學特性[J].西南農業學報,2022,35(6):1340-1347.
[6] 李志育,楊馨.桂北油茶高產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J].農村科學實驗,2023(8):133-135.
[7] 周光倫.油茶栽培關鍵技術與其經濟效益探討[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8(9):224-224.
(責任編輯:劉寧寧)
作者簡介:潘立頂(1986—),本科,工程師,主要從事營林技術研究。E-mail:3525940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