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為比較分析2022—2023年廣西天然草地生態安全指數變化情況,依據“壓力-狀態-響應”模型建立天然草地生態安全評價模型,結合2022—2023年廣西天然草原調查等相關數據資料,對廣西各地354個樣地的調查結果進行統計整理,測度和評價廣西各地級市天然草地資源生態安全指數。結果表明,廣西天然草地生態指數整體有所增長,但從各市天然草地生態指數結果來看,2023年廣西有6個地區天然草地生態指數出現負增長;2022年和2023年廣西天然草地生態安全指數整體評價為Ⅲ級,處于中等水平,即天然草地生態系統結構穩定性和完整性一般,天然草地生態環境仍受一定干擾和破壞,天然草地生態安全依然面臨巨大挑戰。
關鍵詞 天然草地;生態安全評價;資源保護;廣西
中圖分類號:X826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22.028
草地(草原)資源是具有多功能性的可再生自然資源,具有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及固碳釋氧等重要功能[1-2]。筆者以廣西天然草地為研究對象,探討各地草地資源與草地生態安全現狀,以期為廣西草地資源保護和管理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區域概況
廣西地處我國南部,位于云貴高原東南邊緣,整體地勢呈西北向東南傾斜,以山地丘陵性盆地地貌為主,包括山地、丘陵、平原及臺地4種類型,其中山地面積占62.05%,丘陵面積占14.49%,平原、臺地面積各占14.33%、9.13%。截至2021年,廣西草地面積28.24萬hm2,其中天然牧草地面積0.38萬hm2,占1.34%,主要分布于桂林市、南寧市、河池市等地;人工牧草地面積0.05萬hm2,占0.18%;其他草地面積27.81萬hm2,占98.48%。廣西草地鮮草年總產量219.31萬t,平均鮮草產量為7 765.93 kg·hm-2;草地綜合植被覆蓋度為82.82%,以熱性灌草叢類為主,植物分屬195個科1 352種[3]。研究區域覆蓋廣西14個地級市,共354個草原樣地,國家固定樣地317個,廣西其他樣地37個;238個樣地的植被結構為灌草型,116個樣地的植被結構為草本型。
1.2 研究方法
基于2022—2023年廣西天然草原調查數據資料,以及《廣西統計年鑒2023》、2023年廣西各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的數據,加之對廣西14個地級市354個樣地的調查結果進行統計整理,構建廣西天然草地生態安全評價模型,測度廣西各市天然草地生態安全指數,分析2022—2023年廣西各市天然草地生態安全指數變化情況。
1.2.1 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根據廣西天然草地資源現狀,構建廣西天然草地生態安全“壓力-狀態-響應”評價模型,分別從壓力系統、狀態系統、響應系統3個維度測度廣西各市天然草地生態安全指數,并基于熵值法和綜合評價法確定各指標權重[4]。
1.2.2 權重的確定
由于正向指標和逆向指標的含義存在差異,為確保評價數據的準確性,對廣西天然草地生態安全評價模型中的正向指標和負向指標進行無量綱化處理,并采用Mathlab軟件對m個樣本中的n個評價指標進行權重的測算。其中,熵值的計算公式為
(1)
式中:ej為第j項指標值的熵值;Pij為第i個評價單元的第j項指標值的比重。
指標權重的計算公式為
(2)
式中:Wj為第j項指標的權重。
廣西天然草地資源生態安全評價指標體系和權重見表1。
1.2.3 綜合評分法
基于廣西天然草地生態安全評價體系,對壓力系統、狀態系統、響應系統各指標進行測度,并采用綜合評分法計算出某市天然草地生態安全指數,計算公式為
(3)
式中:P為某市天然草地生態安全指數;yij為第i個地區第j個指標的標準化值。
1.2.4 天然草地生態安全等級劃分
評價標準參考相關草地資源生態安全等級劃分表,結合廣西各市的天然草地資源綜合評價得分情況,將廣西天然草地資源生態安全狀態劃分為5個等級[5]。1)Ⅰ級(優質):0.445≤P,即境內天然草地環境好,未受干擾或破壞,生態系統結構穩定完整,生態修復能力好。2)Ⅱ級(良好):0.320≤P<0.445,即境內天然草地生態環境良好,受較少干擾或破壞,生態系統結構相較穩定,生態修復能力較強。3)Ⅲ級(一般):0.196≤P<0.320,即境內天然草地生態環境一般,受到一定干擾或破壞,生態系統結構穩定性和完整性一般,局部出現天然草地生態環境問題。4)Ⅳ級(較差):0.071≤P<0.196,即境內天然草地生態環境較差,受到較大干擾或破壞,生態系統結構穩定性和完整性較差,出現天然草地生態環境問題較多,生態修復能力較差。5)Ⅴ級(惡化):P<0.071,即境內天然草地生態環境惡化,受到極大干擾或破壞,生態系統結構不穩定、不完整,天然草地生態環境問題發生較多,生態修復難度大。
1.3 數據處理
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勘測設計院2022—2023年廣西天然草地調查表,運用Microsoft Excel 2018對數據進行整理統計,并運用統計學軟件SPSS Statistics 28進行數據標準化處理,計算熵值和權重。
2 結果與分析
2.1 2022年廣西天然草地生態安全評價
由表2可知,基于廣西天然草地生態安全評價模型,利用熵值法和綜合評價法對2022年廣西14個地級市的天然草地生態安全指數進行測度,廣西各市天然草地生態安全指數在0.117~0.322,其中以來賓市的天然草地生態安全指數最高(0.322),其次為南寧市(0.316)和貴港市(0.306),賀州市最低(0.117)。廣西各市天然草地生態安全指數平均值為0.204,其中5個地級市天然草地生態安全指數高于平均水平。根據廣西天然草地生態安全等級劃分標準,天然草地生態安全等級為Ⅱ級的占7.14%(1個),為來賓市;天然草地生態安全等級為Ⅲ級的占28.57%(4個),分別為南寧市、貴港市、防城港市、河池市;天然草地生態安全等級為Ⅳ級的占64.29%(9個),包括柳州市、百色市、崇左市、北海市、梧州市、桂林市、欽州市、玉林市及賀州市。綜合各市天然草地生態安全指數,2022年廣西天然草地生態安全指數整體評價為Ⅲ級,即境內天然草地生態環境一般,受到一定干擾或破壞,生態系統結構穩定性和完整性一般,局部出現天然草地生態環境問題。
2.2 2023年廣西天然草地生態安全評價
由表3可知,基于廣西天然草地生態安全評價模型,利用采用熵值法和綜合評價法對2023年廣西14個地級市的天然草地生態安全指數進行測度,廣西各市天然草地生態安全指數在0.089~0.383,其中以桂林市的草地生態安全指數最高(0.383),其次為南寧市(0.379)和防城港市(0.277),梧州市最低(0.089)。廣西各市天然草地生態安全指數平均值為0.214,其中有7個(占50.0%)地級市天然草地生態安全指數高于平均水平。根據廣西天然草地生態安全等級劃分標準,天然草地生態安全等級為Ⅱ級的占14.28%(2個),分別為桂林市和南寧市;天然草地生態安全等級為Ⅲ級的占42.86%(6個),分別為防城港市、河池市、來賓市、玉林市、崇左市及柳州市;天然草地生態安全等級為Ⅳ級的占42.86%(6個),分別為北海市、欽州市、百色市、貴港市、賀州市及梧州市。綜合各市天然草地生態安全指數,2023年廣西天然草地生態安全指數整體評價為Ⅲ級,即境內天然草地生態環境一般,受到一定干擾或破壞,生態系統結構穩定性和完整性一般,局部出現天然草地生態環境問題。
2.3 綜合評價
綜合2022年和2023年廣西天然草地生態安全指數的測度和評價結果來看,2023年廣西天然草地生態安全指數整體上有所增長,其中以桂林市的增長最快,其次為玉林市、崇左市、南寧市。此外,從廣西各市2022年和2023年的天然草地生態安全指數增長情況來看,6個地區的天然草地生態安全指數出現負增長,分別為北海市、賀州市、百色市、來賓市、梧州市及貴港市,其中以貴港市的天然草地生態安全指數下降速度最快,來賓市次之。由此可見,隨著廣西各地對天然草地生態的建設,部分地級市天然草地生態安全指數有所提高;然而由于城鄉生產與經濟活動的影響,部分地級市的天然草地生態安全指數有明顯下降趨勢。2022—2023年,廣西天然草地綜合生態安全等級處于中等水平,天然草地生態安全依然面臨巨大挑戰。
3 結論與討論
我國南方地區地域遼闊,氣候溫和,水資源豐富,在草地生態建設和發展草地農業方面具有獨特的天然優勢,因此對廣西天然草地資源生態安全狀況進行研究,在促進我國南方地區草地資源可持續利用方面具有重要意義。筆者通過構建廣西天然草地生態安全評價模型,并測度廣西各地級市天然草地資源生態安全狀況,綜合評價廣西各地天然草地生態安全情況。結果表明,廣西天然草地生態安全整體水平較一般,天然草地生態安全等級為良好的地區數量較少,且存在各地天然草地生態安全指數分布不平衡的問題,天然草地生態安全等級較高水平地區主要分布在廣西中北部,而南部和東部地區的天然草地生態安全等級整體較低。從各地級市天然草地生態安全評價結果來看,盡管廣西部分地級市的天然草地生態安全指數有明顯增長的趨勢,然而受氣候、環境條件等因素影響,天然草地生長受限。此外,部分地區存在過度利用草地的情況,如全年放牧等人類活動的干擾,導致天然草地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完整性被破壞,部分地區天然草地生態安全指數出現不增反降的情況。因此,對于天然草地的利用應進行合理規劃,落實生態紅線管理機制,切實增強天然草地生態的自我
修復能力。
參考文獻:
[1] 佚名.草原具有錢庫重要功能: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草原管理司有關負責人闡釋草原“四庫”功能[N].中國綠色時報,2022-06-09(1).
[2] 佚名.美麗草原 人類的財富[J].綠色中國,2022(6):3.
[3] 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局.廣西壯族自治區2021年林業生態資源狀況報告[EB/OL].(2022-06-07)[2024-08-03].http://lyj.gxzf.gov.cn/bsfw/sjfb/qtsj/ t11988696.shtml.
[4] 丁金梅.寧夏中南部草地生態安全評價研究[D].銀川:寧夏大學,2022.
[5] 劉依川.福建省草地資源特征及其生態安全評價[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9.
(責任編輯:張春雨)
作者簡介:李賢輝(1985—),大專,工程師,主要從事森林資源調查監測、規劃設計、評估等。
*為通信作者,E-mail:4083493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