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充分認識農村發展資源及其轉化的重要性,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突破鄉村振興的發展瓶頸,是我國當前的關鍵任務之一。為加快推進廣東省連平縣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簡要分析了連平縣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現狀,深入剖析了連平縣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存在的農村產業結構不完善、人才引進和培養存在短板、人居環境整治不夠徹底、傳統文化傳承困難等問題,并提出了推動農村產業多元化發展、做好人才引進和培養、加大人居環境整治力度、注重傳統文化傳承、激發農村教育新活力、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領導作用等對策。
關鍵詞 農業農村現代化;鄉村振興;廣東省連平縣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22.034
農業農村現代化不僅涵蓋傳統意義上的農業生產現代化,還包括鄉村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升級、鄉村社會治理體系的現代化建設,以及鄉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于農業農村現代化,國內眾多學者以多方位多角度提出自己的觀點。梁健從數字經濟影響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的視角,以實證數據表明,數字經濟對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提升效果顯著[1]。李媛結合“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角度指出,必須引入新的發展元素,促進數字化農業與農村深度融合,建立新型城鄉關系及新的制度保障,以全面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的建設[2]。謝玲紅等從金融支農創新的角度指出,推進金融支農創新是加強鄉村振興金融服務的重要途徑,也是全面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引擎[3]。
在廣東省連平縣,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地方現代化進程的關鍵支撐,對于地區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至關重要。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目標,這使得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成為當務之急。因此,對連平縣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現狀及所面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對策,以期加快連平縣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步伐。
1 連平縣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現狀
在連平縣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進程中,各鎮區展現了獨特的優勢和潛力,為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做出了積極貢獻。1)連平縣內各鎮區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獨特的文化底蘊,如元善鎮的歷史文化遺產、上坪鎮的特色農業產業、內莞鎮的喀斯特地貌景觀,以及忠信鎮的民俗文化傳統。這些資源為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和廣闊空間。2)連平縣各鎮區在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過程中注重生態環境保護與改善。通過加強生態修復、提升鄉村人居環境、改善基礎設施等舉措,取得了顯著成效。例如,在內莞鎮實施的“三清三拆”工程,有效改善了農村居民的生活環境,提高了鄉村形象和農村居民生活品質。3)連平縣各鎮區在產業振興方面也展現了積極探索和創新。例如,上坪鎮依托當地的桃園資源,發展了以“一村一品”為特色的產業模式,提高了農民收入水平,助推了當地經濟發展;忠信鎮以忠信花燈等民間文化藝術為特色,通過打造特色產品和文化活動,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繁榮與發展。
2 連平縣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存在的問題
2.1 農村產業結構不完善
根據連平縣統計局2022年經濟運行分析,農林牧漁業在當地經濟中占據著重要地位,約占地區生產總值的35%。然而,盡管當地農業環境優越,景觀宜人,但農業產業結構單一,特色產業缺乏多樣化和高附加值。以鷹嘴蜜桃生產為例,盡管連平縣在鷹嘴蜜桃種植與銷售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但產業鏈較短,缺乏精深加工環節,導致銷售市場受限,經濟效益受到天氣和市場波動的較大影響。此外,連平縣在農產品深加工方面,存在規模小、分散、加工效率低等問題,硬件設施與配套存在不足,影響特色產業商業環境,缺乏龍頭企業帶動,農產品加工業發展不足,農民增收渠道不穩定,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受到一定制約。
2.2 人才引進和培養存在短板
連平縣在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中,在人才引進和人才培養方面仍存在不足。連平縣支持人才返鄉的政策力度不足,鄉村引進人才和激勵體系不健全,城鄉人才流動未實現雙循環,許多高學歷、高素質的人才不愿回鄉,導致農村人才短缺,城鄉人力資源配置不均衡,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人才支撐不足。同時,連平縣人才培養機制不健全,人才教育缺失,缺乏科學性、系統性的人才培養規劃和管理,對農村人才隊伍建設和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投入明顯不足,農村農民教育培訓機構規模小、培訓設備和手段落后,導致人才隊伍建設缺乏后勁。
2.3 人居環境整治不夠徹底
近年來,連平縣在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中致力于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雖然取得了一定進展,但仍面臨生活垃圾隨意傾倒、化肥農藥污染等問題,整體環境治理水平較低,存在制度不完善、農民環保意識不強等問題。同時,連平縣部分農村地區公共廁所分布不合理,影響農村旅游業發展;生活垃圾污染突出,反映出村民環保意識差和環保部門宣傳不力。此外,連平縣農村水污染問題和污水治理面臨投資高、管網建設滯后、維護困難等挑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水平不高,居住環境未同步提升,阻礙了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進程。
2.4 傳統文化傳承困難
文化傳承與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相輔相成,文化流失將會導致鄉村社會的精神空虛和文化斷層,甚至對鄉村社會的發展和穩定產生負面影響,制約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進程。例如,連平縣對忠信花燈和客家娘酒釀制技藝積極宣傳和傳承,得到較高認可度。然而,由于宣傳不足,缺乏傳承者和支持,連平縣紙馬舞和貓頭獅舞等傳統文化瀕臨失傳。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需要經濟支持,且鄉村人口大量流失,傳承者缺乏,增加了傳承難度,削弱了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文化動力,限制了鄉村綜合發展與可持續性。
3 對策
3.1 推動農村產業多元化發展
連平縣需要利用一二三產業協同效應,將自然資源轉化為經濟優勢,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以鷹嘴蜜桃產業為例,通過“產業+文旅”模式,連平縣可憑借特色農產品加速農業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促進鄉村振興和全域旅游發展。同時,連平縣需要建立完整產業鏈,從種植到加工、銷售和觀光,實現產業升級,提高農民收入和經濟效益。此外,連平縣需要優化物流體系、拓展銷售渠道,擴大市場份額,逐步實現規模化、產業化經營,借助現代產業園等平臺,推動土特產研發和推廣,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延伸和升級產業鏈,全面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
3.2 做好人才引進和培養
連平縣政府應加大人才引進和培養力度,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連平縣應加快制定人才引進政策,完善人才引進機制,吸引專業人士參與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為農業農村發展注入新鮮血液和創新思維,推動產業升級和技術創新,滿足高端人才需求,提高農村勞動者技能水平,增強農業農村經濟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同時,連平縣應建立農村創新創業通道,培養農村創業人才,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和經濟轉型升級,壯大農村人才隊伍,合理配置資源,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提供重要保障和人才支撐[4-6]。
3.3 加大人居環境整治力度
強化統一管理與協調,深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連平縣相關部門應根據各村鎮的發展需求,制訂具體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方案,并實施“一村一策”的整治計劃。在實施過程中,應充分進行實地調研,加強統一領導,組織干部深入基層,解釋政策、消除疑慮,做好進度安排和協調工作,以確保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順利進行。同時,加強人居環境整治,提高村民環境保護意識,對于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推進至關重要。連平縣政府部門應加強環境保護意識的宣傳教育工作,提高村民對環境保護的認識和意識,通過多種形式的教育培訓,引導村民合理使用農藥、化肥,保護土地環境,從而實現農村生態宜居的目標。連平縣應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大力推進街道清理、污染治理等,積極組織村民參與環境整治工作,營造人人關注環境、共同保護環境的氛圍。這些舉措不僅有助于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也為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社會氛圍,促進了農村的可持續發展。
3.4 注重傳統文化傳承
連平縣應加強傳統文化宣傳,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與傳統文化融合。通過多元化傳播渠道,營造良好文化環境,激發文化傳承活力,為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注入文化內涵[7]。連平縣應特別關注紙馬舞和貓頭獅舞等傳承困難的傳統文化,提供政策和經濟保障,促進傳統文化有效傳承和保護。連平縣可與博物館、文化館、社區活動中心等聯合開展文化公益活動,并開設傳統文化培訓課程,面向青少年宣傳和培訓,讓更多人了解并參與傳統文化傳承,培養更多傳承者,為傳統文化傳承提供可持續支持。通過傳承鄉土文化,為當地農村旅游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提供新動力,促進農村經濟多元化和鄉村社會穩定,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
3.5 激發農村教育新活力
連平縣政府應合理規劃教育資金,增加農村教育經費投入,通過項目投資等方式改善農村教育條件,滿足不同層次的教育需求,提高農村教育水平。相關部門應加強農村青少年思想教育,深入社區進行宣傳教育,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環境。同時,鼓勵青年大學生參與“山區行動”、大學生“村官”等志愿服務活動,通過為農村教育發展貢獻力量,推動農村教育與農村現代化相互促進。此外,鄉村教師隊伍是農村教育發展的關鍵力量,為了提高農村教育水平,連平縣政府應重視鄉村教師隊伍建設,采取資金支持、改善教學環境等措施,全面支持和提升鄉村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社會地位,實現“引進來、留下來”的目標。通過實施這些舉措,不僅能夠提高農村教育水平,也為培養更多的農村人才、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奠定基礎。
3.6 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領導作用
農村基層黨組織對于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具有重要作用。連平縣基層干部應深化拓展黨群服務中心功能,積極發揮黨員引領作用,提高聯系服務公眾水平。同時,以自身行動帶領村民開展黨建工作,積極探索“黨建+文化”模式。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活動要想取得理想效果,第一書記要真正發揮自身的模范帶頭和引領作用,帶領基層黨組織成員充分發揮出自身的示范作用,身體力行,用實際行動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
4 結語
針對連平縣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多個方面,從農村產業、人才、農村人居環境、傳統文化、農村教育及基層黨組織等多個層面分析了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關鍵因素。在連平縣,農業農村現代化不僅是經濟發展的問題,更是涉及人居環境、文化傳承、人才培養和教育等方面的綜合問題。為了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目標,連平縣政府需要制定具體的政策,強化統一管理與協調,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高村民環境保護意識,加大教育經費投入力度,改善農村學校教育條件,培養更多的農村人才,同時重視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宣傳,促進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的有機融合,以身作則加強黨建建設,為連平縣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提供堅實支撐。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宏偉目標,連平縣應積極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同時注重推動鄉村產業多元化發展、改善基礎設施,推動人才引進與留用。
參考文獻:
[1] 梁健.數字經濟、鄉村產業振興與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J].統計與決策,2024,40(6):11-15.
[2] 李媛.新發展階段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之構建[J].求是學刊,2024,51(2):81-90.
[3] 謝玲紅,滕晨光,呂開宇.金融支農創新:加速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引擎[J].中國經濟報告,2023(3):18-22.
[4] 李占芹,李欣,顏艷,等.果茶產業與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模式探究[J].中國果樹,2024(4):137-141.
[5] 景耀強.高校團學“三下鄉”項目實踐引領的思政作用[J].北京青年研究,2018,27(3):53-59.
[6] 徐瑤環.鄉村振興背景下全面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路徑研究[J].活力,2024,42(12):187-189.
[7] 陳文勝.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前沿趨勢與路徑選擇[J].山東社會科學,2024(6):16-27.
(責任編輯:劉寧寧)
作者簡介:謝可雯(2003—),在讀本科生。E-mail:8102221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