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必由之路。為加快推進山東省博興縣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總結博興縣農業經濟發展概況,分析農業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提出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應用,提高現代化水平;完善農村人才培養機制,促進人力資本回流;完善土地流轉機制,激發農業經濟新活力;優化城鄉公共服務供給,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等對策。
關鍵詞 鄉村振興;農業經濟;山東省博興縣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22.038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對于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1]。山東省博興縣作為農業大縣,其農業經濟發展面臨諸多機遇與挑戰。基于博興縣農業經濟發展概況,分析鄉村振興背景下其存在的問題,提出對策,以期為實現博興縣鄉村振興提供參考。
1 博興縣農業經濟發展概況
博興縣地處黃河三角洲腹地,土地肥沃,光照充足,水資源豐富,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近年來,博興縣立足當地資源稟賦,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鄉村振興戰略,大力發展現代農業,農業經濟呈現出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的良好態勢。在農業生產方面,博興縣廣泛應用先進農藝技術,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精準灌溉等精細化管理措施,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資源利用率[2]。例如,在小麥生產中引入葉面噴施尿素等追肥技術,促進小麥提質增產;在設施蔬菜種植中采用水肥一體化系統,實現水肥精準管控,提升蔬菜品質。同時,博興縣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進程,引進大型拖拉機、聯合收割機、植保無人機等先進農機裝備,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在農產品加工領域,博興縣積極引導龍頭企業通過技術創新驅動產品升級,延伸產業鏈條,提高農產品附加值。例如,糧油加工企業引進低溫榨油、氮氣保鮮等先進工藝,生產富含多種營養成分的食用油;畜禽加工企業應用高壓處理、超臨界萃取等技術,開發風味獨特的肉制品[3]。博興縣還大力發展都市農業,利用農業物聯網、大數據分析等現代信息技術,建設智慧農業園區,發展生態觀光農業,打造集生產、加工、觀光、體驗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集群,拓展農業多種功能,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2 存在的問題
2.1 農業現代化水平偏低,制約產業升級
博興縣農業現代化發展總體水平偏低,制約了農業產業的轉型升級。精準農業、智慧農業等現代農業生產方式在博興縣的應用不夠廣泛,農業生產中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有待提高。例如,在農業生產過程,監測預警、遠程診斷、精準管理等技術在大田作物種植中應用較少,導致生產過程缺乏實時監控和科學指導,難以實現產量和品質的同步提升。此外,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相對滯后,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尚未實現,消費者對博興縣農產品的信任度有待提高。農業科技創新能力不足,關鍵核心技術儲備匱乏,現代生物育種、設施栽培、精深加工等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較弱,導致現代農業發展的內生動力不足[4]。
2.2 農村人力資本外流,發展后勁不足
近年來,博興縣農村勞動力大量流向城市,許多從事設施農業、精準農業等技術含量較高農業生產的骨干力量選擇前往經濟更為發達的地區尋求發展。例如,在番茄生產過程中,由于缺乏精通水肥一體化、病蟲害遠程診斷等現代農業技術的人才,許多番茄種植大棚的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難以得到有效提升。在玉米種植中,由于缺少掌握測土配方施肥、玉米密植等技術的專業人員,單位面積產量水平和資源利用效率普遍不高。在畜禽養殖領域,養殖戶對自動化飼喂系統、廢棄物處理系統等缺乏深入了解,影響了規模化養殖水平的提高[5]。農村熟練掌握現代農業技術的青壯年勞動力不斷流失,農業科技人才引進難度加大,極大削弱了博興縣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后勁,制約了農業現代化進程。同時,農村人力資本外流導致農村基層組織、農村公共服務等領域面臨后繼乏人的風險,不利于統籌推進鄉村振興。
2.3 土地流轉機制不完善,農業經濟發展滯后
博興縣土地流轉市場發育存在不充分現象,制約了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導致農業經濟增長動力不足。1)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改革有待深化,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進展緩慢,農民對承包地的占有、使用、收益、流轉等權能缺乏保障,影響了農民的土地流轉意愿。2)土地流轉市場運行機制不成熟,入場交易有難度,土地流轉交易成本偏高,信息不對稱問題突出,大宗土地流轉需求與小規模分散流轉供給難以有效匹配,阻礙了農地規模化經營。3)財政金融支持力度不夠,針對土地流轉的財政補貼資金投入不足,“政府+銀行+保險+擔保”的土地流轉金融服務模式尚未健全,小規模農戶獲得貸款難度大,抑制了農民參與土地流轉的積極性。
2.4 城鄉公共服務配套滯后,制約農村發展
目前,博興縣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發展不平衡,農村公共服務明顯滯后于城鎮,制約了農村發展活力的釋放。例如,在農村供水工程建設中,受限于地理條件和管網老化等因素,博興縣部分村莊自來水普及率不高,供水管網漏損率較大,二次供水設施監管水平有待提高,農村飲水安全保障面臨挑戰。在污水處理方面,農村生活污水收集管網建設不完善,污水處理設施配套不到位,人工濕地、生態濾床等污水處理技術推廣應用不足,農村黑臭水體問題突出。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水平不高,垃圾焚燒、填埋等無害化處理設施能力不足。在農村物流配送體系建設方面,冷鏈倉儲、分揀配送、信息管理等關鍵環節亟待加強,標準化冷庫、自動分揀設備等現代物流設施裝備普及率偏低。“最后一公里”配送難題尚未得到有效破解,無人機配送、智能快遞柜等新型配送方式有待進一步推廣。此外,農村公共文體設施不健全,數字文化站點、智慧圖書館等新型服務平臺建設相對滯后。
3 對策
3.1 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應用,提高現代化水平
博興縣應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引進和培育現代農業發展所需的各類人才,加大農業科研投入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全面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博興縣可探索建立政府引導、企業參與、高校院所支撐的農業科技創新聯盟,聚焦生物育種、智慧農業、農產品精深加工等領域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例如,在生物育種方面,博興縣可發揮當地農作物種質資源優勢,采用分子標記輔助選擇、基因編輯等現代生物技術手段,加快優質高產、抗逆性強的新品種選育,促進良種化生產。在農業生產環節,博興縣應大力推廣應用物聯網、人工智能、5G等現代信息技術,加快發展智慧農業。例如,在大田作物生產中,可利用遙感、航拍等技術構建農情監測體系,及時掌握苗情長勢、病蟲草害等信息;應用智能節水灌溉、變量施肥等技術實現精準化管理,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建立農機作業信息平臺,推進農機深松整地、秸稈還田等全程機械化作業。在農產品加工業,博興縣要推動數字化、智能化改造,采用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優化生產流程,提高加工效率和產品品質,延伸產業鏈條,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同時,博興縣應健全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創新科技特派員制度,開展“科技小院”“田間課堂”等活動,加快先進適用技術推廣應用,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為鄉村振興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
3.2 完善農村人才培養機制,促進人力資本回流
為有效應對農村人力資本外流問題,博興縣需要完善農村人才培養機制,促進人力資本回流。1)博興縣應建立“農村工匠”培養計劃,面向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定期開展現代農業技術培訓,重點培養一批精通設施農業、智慧農業、生態農業等領域的技術骨干。培訓課程應針對性強,緊扣農業生產實際,培訓內容應包括溫室智能環控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生物防治技術等,通過“理論+實操”的方式,快速提高農業從業者的技術水平。2)博興縣需要完善職業農民培育體系,采取農業院校+基地的模式,鼓勵職業院校與農業龍頭企業合作共建人才培養實訓基地,培養一批掌握現代農業生產技術的新型職業農民。在培養過程中,要注重實踐教學,讓學生深入田間地頭,參與農業生產全過程,強化動手能力;同時聘請優秀農民、種養大戶等擔任實訓導師,發揮師徒制優勢,促進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3)博興縣需要健全農村人才回引機制,完善農業科研人員“下沉”制度,鼓勵農業院校專家學者深入鄉村一線,開展技術指導服務;制定農村人才回流優惠政策,在住房、子女教育、創業扶持等方面給予適當傾斜,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投身鄉村振興事業。
3.3 完善土地流轉機制,激發農業經濟新活力
針對博興縣土地流轉機制不完善導致農業經濟發展滯后的問題,應著力完善土地流轉機制,激發農業經濟新活力。1)博興縣應利用好農地產權制度改革成果,扎實推進農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的經營與發展、帶動村集體增收,應用區塊鏈、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建立農村土地產權動態管理平臺,明晰產權歸屬,保護農民財產權益,提高農民土地流轉意愿。例如,探索建立農村土地產權交易智能合約,應用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對農地流轉全過程進行實時監測和智能化管理,提高流轉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2)博興縣應健全土地流轉市場運行機制,加強土地流轉綜合服務平臺建設,采用大數據分析、智能匹配等技術,精準對接土地流轉供需雙方,促進分散小規模流轉向適度規模經營集中。例如,整合遙感、氣象、土壤等數據資源,利用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建立農地生產力評價模型,科學劃分土地利用類型,為土地流轉提供精準化、智能化決策支持。3)博興縣應創新土地流轉金融服務模式,拓寬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規模和范圍,將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民住房財產權等納入抵押擔保物范圍,提高農民參與土地流轉的資金保障水平。例如,積極探索“農戶+村集體+金融機構”的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新模式,以村集體提供增信擔保,農戶以土地經營權為抵押獲得貸款,有效盤活農村沉淀資產,破解小農戶融資難題。同時,政府應加大財政支農投入力度,設立專項資金用于獎補規模經營主體,完善政策性農業保險體系,提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與土地流轉的信心。
3.4 優化城鄉公共服務供給,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博興縣應統籌城鄉發展,優化城鄉公共服務供給,促進城鄉融合發展。1)在農村供水方面,加快推進農村供水工程提質增效,對老舊供水管網進行更新改造,采用管道智能檢測、水質在線監測等技術手段,實現農村供水管網精細化管理,降低漏損率;在偏遠村莊推廣應用一體化凈水設備,提高農村自來水普及率和水質達標率。2)在農村污水治理領域,積極探索建立農村生活污水“收集+就地處理”的治理新模式,通過布設污水收集管網、建設一體化污水處理設施等,提高農村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能力;根據農村宅基地分散、污水分質等特點,因地制宜采用人工濕地、生態濾床等生態處理工藝,實現污水就地處置與資源化利用。在農村垃圾處理方面,推動建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收運體系,通過配備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箱、建設移動式壓縮垃圾中轉站等,提高垃圾分類TjovcuV5Jp+hNT2J4hT+qcDZxxjW1LTuQvyFEAYoSqY=質量;加快農村生活垃圾焚燒、填埋等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科學選址、規范運營,提高垃圾處置能力。3)在農村物流配送體系建設中,對標城市標準完善農村物流基礎設施,規劃建設一批標準化農村物流配送中心,采用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化手段,實現倉儲、運輸、配送的精準匹配和高效協同;大力發展“共享物流”,整合社會閑置物流資源,鼓勵快遞、外賣等企業進駐農村,推廣無人機配送、智能快遞柜等新型配送模式,打通農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同時,加快發展數字鄉村,推進農村數字文化站點、智慧圖書館等新型公共文化服務平臺建設,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
4 結語
鄉村振興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統籌推進農業現代化、人力資本培育、產業融合發展,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等各項工作。博興縣應立足資源稟賦,發揮農業大縣優勢,以科技創新為先導,以人才建設為支撐,以產業升級為引擎,以城鄉融合為方向,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不斷增強農業綜合實力和競爭力,為加快建設農業強縣、切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貢獻力量。未來,博興縣還需要進一步強化規劃引領,創新體制機制,完善政策體系,扎實推動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加快走出一條具有博興特色的農業農村現代化之路。
參考文獻:
[1] 張增春.博興縣設施農業中農機的選型與應用技術[J].中國農機監理,2023(6):8-9.
[2] 王天遠.鄉村振興視域下農業產業發展探究:以博興縣為例[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2(5):13-15.
[3] 陳庭芳.山東博興縣農業機械化發展模式與推進機制[J].農業工程技術,2016,36(8):48.
[4] 范楨,霍永強.“1+1+N”培育模式壯大高素質農民隊伍[N].濱州日報,2023-12-20(8).
[5] 賈艷花,汪昌銀.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模式 增強農民持續增收能力:以山東省博興縣為例[J].河南農業,2021(23):6-7.
(責任編輯:張春雨)
作者簡介:郭春霞(1977—),本科,高級經濟師,主要從事農業經濟研究。E-mail:hjsdhfuij@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