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自2018年山東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的要求以來,濰坊市采取糧食安全為基、聚焦科技賦能、農業全鏈條提升和加強黨的建設等措施推進鄉村產業振興,主要啟示:做好“土特產”文章,是產業振興的不二選擇;加強科技創新,是產業振興的第一動力;深化三產融合,是產業振興的有效路徑;堅持黨建引領,是產業振興的組織保障。
關鍵詞 鄉村產業振興;科技創新;三產融合;山東省濰坊市
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22.050
山東省是一個農業大省,自改革開放以來創造了許多農村改革發展經驗。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山東省“三農”工作,明確要求山東省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為山東省在強省建設中再創農業農村發展優勢指明了前進方向。基于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在過去5年中,濰坊市立足“三個模式”(濰坊模式、諸城模式、壽光模式)的經驗做法,以產業振興為核心,從確保基本底線、加強科技創新、深化產業融合及加強黨建引領等方面不斷努力,交出一份鄉村振興和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全新答卷,不斷在全省齊魯樣板示范區建設和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中取得新進展,并走上了具有齊魯特色的濰坊發展道路[1]。
1 濰坊市鄉村產業振興的經驗做法
1.1 糧食安全為基,突出抓好特色優勢農業
確保糧食與重要農產品的穩定和安全供應是我國農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在過去的5年里,濰坊市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推行“田長制”和糧食安全監管員制度,堅決守牢耕地紅線,扎實推進耕地后備資源治理及鹽堿地耕地提質改造,堅持產量與產能并重、數量與質量并進、生產與生態并育,加快建設高密、諸城、壽光、昌邑4個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優勢縣,積極推進“噸糧縣”“噸糧鎮”建設,糧食生產能力穩定增長。截至2023年底,濰坊市糧食總產量超過435萬t[2]。
與此同時,濰坊市立足全市各縣(市、區)不同的自然地理條件、種植歷史傳統、產業結構等農情,對農業產業進行布局,實行差異化定位,圍繞農產品消費升級換代新需求,12個縣(市、區)形成了各具特色、分工明確的產業發展格局。例如,壽光大棚蔬菜、青州花卉、臨朐大棚櫻桃、安丘大宗農產品、昌樂西瓜、諸城畜禽、高密優質商品糧、昌邑大姜、峽山有機蔬菜、寒亭蘿卜及濰城鐵皮石斛等縣域特色產業的發展優勢不斷凸顯,產品的市場美譽度不斷提高。
1.2 聚焦科技賦能,全面加快科技興農步伐
科技是農業發展的動力。近5年來,濰坊市堅持科技創新,從打造“四個引擎”出發,不斷增強農業科技支撐力。2023年,濰坊市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9%,高于全國7.5個百分點[3]。1)打造“人才動力引擎”。濰坊市通過實施“人才新政20條”的重磅納賢計劃,構建多元化的高端研究與開發平臺,提高其吸引人才的能力。截至2023年底,濰坊市引進院士
2名、國家“萬人計劃”專家8名、泰山產業領軍人才(泰山學者)14名,創建農業科技創新平臺20多個、產業技術研究院11個及院士工作站36個。2)塑造“種業驅動力”。近年來,濰坊市在大力發展蔬菜產業的基礎上,加大種業創新力度,成立10個種業創新團隊,構建起山東省規模最大的蔬菜種質資源庫,深入挖掘并保護了眾多本土蔬菜種質資源,成為部省共建國家現代蔬菜種業創新創業基地。截至2023年底,濰坊市種業創新企業達到44家,全市國產蔬菜品種的市場占有率高達75%[4]。3)構建“裝備動力源”。濰坊市是全國著名“農機動力之都”和“智能裝備之都”。近幾年,濰坊市致力于構建智能化農業機械服務體系,形成了以濰柴雷沃為龍頭、從主機到農機具零部件專業化協作配套的全鏈條產業布局。2022年,濰坊市農機及配件生產企業營業收入達到1 010億元,農機裝備產業對我國小麥機收貢獻度、玉米機收貢獻度、耕種收綜合貢獻度均居國內第一位。4)構建“數字驅動力”。面對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趨勢,濰坊市積極推動數字農業、智慧農業發展。濰坊市成立了數字農業聯盟等數字平臺,針對種植、養殖、加工、營銷等重點環節和蔬菜、林果等十大農業領域構建了150個數字化應用場景,打造數字農業高地。農產品電子商務、網絡店鋪也得到快速發展。截至2023年底,濰坊市農村電子商務企業增至6 000余家,農村網絡商店數量超過9萬家,網絡零售收入達200億元。
1.3 聚焦全鏈條提升,推進產業融合發展
5年來,濰坊市注重延鏈、強鏈、補鏈,以全產業鏈發展為路徑深化農業融合發展,通過強龍頭、增鏈條、活業態、優品牌四輪驅動,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農村三次產業融合度不斷提高,農村產業不斷提質增效。1)做強鏈主龍頭企業。濰坊市堅持育引并舉,不斷壯大龍頭企業隊伍。截至2023年底,濰坊市培育壯大了得利斯、諸城外貿、惠發等本土龍頭企業,引進了泰國正大、伊利、新希望等行業龍頭企業,著力打造龍頭企業梯隊,2023年全市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到3 100多家,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營收超過2 600億元,居山東省第一。2)增強產業鏈實力。濰坊市大力發展農產品深加工,提升產品附加值;推動三產深度融合,加速推進農業全產業鏈建設,形成了糧食、蔬菜等八大優勢產業集群。2023年,蔬菜、畜禽和農機三大優勢產業的全產業鏈規模均超千億元[5]。3)做活業態。近年來,濰坊市著重于農業多功能開發與鄉村價值全面挖掘,推進特色農業與文化、旅游業深度融合,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整個鏈條的價值增值。借助數字技術力量,促進了數商興農新模式與新業態的持續涌現。當前,鄉村旅游、醫療康養、農家樂民宿、非遺文化體驗及短視頻直播、電商等持續發展壯大。2023年,濰坊市打造了市級以上田園綜合體30家,開發了鄉村精品旅游線路12條。4)做優品牌。濰坊市通過建立品牌目錄、定期舉辦農產品品牌競賽及參與中國—東盟數字農業論壇等,顯著提升了農產品的知名度和聲譽。
1.4 加強黨的建設,全面提升產業發展中的組織力量
產業振興離不開黨的領導。濰坊市始終堅持加強黨的建設,為農村經濟發展保駕護航。1)深入推進實施“頭雁領航”工程,基層黨組織戰斗力、凝聚力不斷增強,并從全市經商返鄉人員、退役軍人等群體中優選1 164名村黨組織書記,建立起一套覆蓋選拔、培養、管理、保障的完整鏈條,打造了一支信念堅定、結構合理、素質過硬的農村帶頭人隊伍。2023年,濰坊市五星級村黨組織達到2 549個。2)推進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濰坊市采取將支部建在產業鏈上、實施“村社一體化”、四社聯建等措施,促進村黨組織與鄉村產業的融合,將黨支部的組織優勢向發展優勢和經濟優勢轉化。3)深化聯村黨委、黨建融合體建設。各類聯建黨組織、黨建聯合體和區域黨建聯盟的建設,為村集體經濟發展和產業振興提供了強大組織保障,有效破解了單個村組織功能不強、資源匱乏、發展后勁不足等問題。
2 啟示
5年來,濰坊市促進鄉村產業振興、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的經驗做法帶來了如下啟示。
2.1 做好“土特產”文章是產業振興的現實選擇
全國農業看山東,山東農業看濰坊。濰坊市農業之所以擁有雄厚基礎和顯著優勢,一個關鍵做法是基于當地資源稟賦,因地制宜,探索構建各具特色的“土特產”發展模式,將不起眼的地方特色農產品做大、做強、做優、做特,成為推動當地經濟發展、帶動農民增收、實現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濰坊市實踐充分證明,做好“土特產”文章,是廣大農村地區實現產業振興的現實之選。我國農業土特產資源十分豐富,因此要充分運用好這一有利條件,推進鄉村土特產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1)以“土”為基礎,盤點當地土特資源的底數,提升統籌協調、規劃運營的準確性;2)以“特”為基礎,開拓差異化、個性化、優質化發展思路,創造更具品牌影響力與市場識別度的區域競爭新優勢;3)以“產”為基礎,推動“小土特”實現產業化經營、片區化發展、整體性提升。
2.2 加強科技創新是產業振興的第一動力
農村產業發展離不開農業科技創新。在過去5年,濰坊市的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高出全國平均水平7.5個百分點、國產蔬菜品種市場占有率達到75%等一系列創新成果的取得,正是濰坊市以科技創新帶動產業發展的寫照。濰坊市通過實踐充分證明,農業科技進步是鄉村產業振興的第一動力。離開農業科技創新的支撐,我國的農業現代化便無法實現。因此,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背景下,要將農業科技創新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1)強化鄉村人才隊伍建設。針對當前農村人才流失嚴重、鄉村振興人才需求不斷增長等問題,應將外引與內育相結合,打造科技、管理、營銷等多領域人才構成的人才隊伍;應積極出臺各項利好政策,實現政策引人、薪資留人、待遇暖人。2)圍繞國家戰略和人們的美好生活需求,緊密關注全球農業科技最新進展,以領先企業為核心,持續加強農業領域的科學研究和技術突破。3)繼續完善農業科技服務體系,以科技手段提高農業服務水平,實現農業生產力的持續增長。
2.3 強化三產融合是產業振興的有效路徑
三產融合是農業發展的基本規律。濰坊市在推動產業融合,實現產業鏈式增值的同時,創新形成了新業態新模式,不斷豐富農業產業體系,全面提升農業質效,助力農民增收。濰坊市的實踐充分證明,一二三產業融合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實現農業提質增效的有效路徑。為此,要想推動產業振興,應繼續深化產業融合,打造高質高效農村產業。1)強化縱向延伸,將研發、生產、銷售、精深加工各環節統一在產業鏈中,提高產業科技含量和附加值;2)拓寬橫向跨界,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提高農業綜合生產效益和生態涵養能力;3)將鏈式產業縱深發展和橫向跨界拓展相結合,形成網格狀的衍生型新產業新業態,提高農業三次產業的融合質量、融合效益,形成融合品牌,不斷完善現代化農業產業體系[6]。
2.4 堅持黨建引領是產業振興的組織保障
辦好農村的事情,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黨。濰坊市在產業振興中,以黨建為抓手,緊緊圍繞組織振興,通過將黨組織建在產業鏈上、推進“村社一體化”、四社聯建、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等創新模式,推動和引領鄉村產業振興。濰坊市通過強化黨建引領產業振興的一系列做法,實現了組織振興促進產業振興、產業振興提升組織振興的雙贏。濰坊市實踐證明,產業振興離不開組織振興,組織振興促進產業振興。堅持黨建引領是產業振興的組織保障。為了更好地發揮黨組織力量推動產業振興,應采取如下措施。1)把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作為根本。圍繞選拔基層黨組織書記,構建一支具有高度覺悟、嚴謹作風和強大能力的村領導團隊,帶領村民走文明富裕之路。2)增強村集體經濟實力。推進黨支部領導的合作社高質量成長,建立穩固的促進共同富裕的利益聯結體系,形成黨支部為主體、產業發展、集體收入增加、農民利益提升的良好局面。3)探索黨建引領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多種形式。例如,探索發展資源利用型、量化入股型、服務創收型、物業管理型、旅游資源型及產業帶動型等“六型”模式,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提高村級為民服務能力。
3 結語
濰坊市促進鄉村產業振興、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的經驗做法,讓大家深刻認識到:做好“土特產”文章,是產業振興的不二選擇;加強科技創新,是產業振興的第一動力;深化三產融合,是產業振興的有效路徑;堅持黨建引領,是產業振興的組織保障。
參考文獻:
[1] 耿立宏,馮義華,王金友,等.濰坊供電:扛牢央企責任 打造“齊魯樣板”[J].農電管理,2023(11):16-18.
[2] 佚名.濰坊拓展創新“三個模式”,奮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J].走向世界,2023(30):4.
[3] 付生,石瑩.在濰坊,“農民”正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J].走向世界,2020(31):16-19.
[4] 趙永平,王浩,肖家鑫.廣袤沃野再生金:山東濰坊從農業產業化邁向農業現代化的探索[N].人民日報,2021-07-26(1).
[5] 李偉,趙益紅,石維群.農業由大而強,濰坊創新模式再發力[N].農村大眾,2023-10-26(1).
[6] 楊志華,呂兵兵,蔣欣然.“四輪驅動”建設農業強市[N].農民日報,2023-11-14(2).
(責任編輯:劉寧寧)
作者簡介:孫冰(1970—),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為產業經濟、鄉村振興。E-mail:wfdxsunbi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