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生態環境的保護和碳排放控制是當今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將低碳理念融入城市園林植物景觀設計,既可優化城市環境質量、豐富生態系統,也契合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理念。為實現借助低碳理念的實踐應用,助推甘肅省蘭州市綠色生態景觀建設,營造舒適宜居環境,分析了蘭州市園林綠化面臨的植物選材不當,忽視鄉土樹種利用;植物群落配置單一,碳匯效應不佳;未重視水資源調控,缺乏耐旱植物等問題,并提出科學選材,優先利用鄉土植物;合理配置植物群落,增強碳匯效應;重視水資源調控,注重耐旱植物應用等對策。
關鍵詞 低碳理念;園林植物;甘肅省蘭州市
中圖分類號:TU986.2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22.052
蘭州市位于我國西北部、甘肅省中部黃土高原東北邊緣,地理位置為東經102°36′~104°35′、北緯35°34′~37°00′,總面積13 091 km2。蘭州市地處黃河中上游過渡帶,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降水稀少,干旱少雨。蘭州市城市綠化率和園林綠地面積偏低,人均公園綠地面積未達到國家標準,迫切需要加強園林綠化建設[1]。將低碳理念融入園林植物景觀設計,科學選擇鄉土植物,合理配置植物群落,實施立體綠化等,不僅可以增強城市固碳釋氧能力,改善生態環境,還可促進資源節約利用,推動蘭州市朝綠色可持續方向發展。
1 現狀
蘭州市地處黃河干旱帶,屬溫帶大陸性氣候。近年來,隨著城市化快速推進,蘭州市園林綠化事業取得長足進步。2022年,蘭州市建成區綠地率達40.76%,綠化覆蓋面積8 963.76 hm2,綠化覆蓋率42.09%,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0.87 m2,主要園林指標持續攀升。蘭州市以“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為目標,充分利用黃河等自然資源,打造了一批知名園林,構建起以河流、山體、道路為脈絡的城市生態廊道體系。同時,蘭州市大力實施立體綠化、創建星級公園等措施,公園綠地活動場所服務半徑覆蓋率達86.2%,努力全面改善城市生態環境。但由于干旱少雨等自然條件制約,蘭州市園林綠化在植物選材、群落配置、耐旱性樹種應用等方面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2 存在的問題
2.1 植物選材不當,忽視鄉土樹種利用
蘭州市園林綠化在植物選材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受氣候干旱、土壤貧瘠等自然條件制約,許多園林設計方案過度利用觀賞價值高的外來樹種,忽視了鄉土樹種在低碳景觀建設中的重要作用。這些外來樹種不僅成活率和抗逆性較差,而且對環境和養護條件要求很高,與蘭州市實際情況不匹配[2]。同時,部分園林綠地過于追求“花團錦簇”的視覺效果,大量采用一年生草花等觀賞物種,造成植被更新頻繁,固碳釋氧能力有限。此外,存在植物選材單一化的傾向,缺少多樣性搭配,植被層次結構較為簡單,植物群落的生態服務功能難以充分發揮。
2.2 植物群落配置單一,碳匯效應不佳
在蘭州市部分園林綠地中,植物群落的配置存在明顯的單一化傾向,缺乏應有的多樣性和層次感。一些綠地過于追求整齊有序的視覺效果,將同種喬木或灌木按規則排列,形成了單一的植被結構。這種過分追求視覺效果的布局手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審美需求,但植物固碳釋氧、調節微氣候等生態功能卻無法得到充分發揮。同時,園林綠地中常見景觀小品和主景之間的過渡區域較為單薄,缺少灌木和地被植物的漸進式搭配,使得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樣性較低,也不利于提升整體的碳匯效應。此外,園林營造過程中對喬灌草相間、疏密有致等生態學規律的把握不夠,造成綠量分布失衡,無法最大化發揮每種植物類型的固碳潛能。
2.3 未重視水資源調控,缺乏耐旱植物
蘭州市屬于干旱少雨的氣候類型,水資源短缺一直是制約園林綠化事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但目前蘭州市對園林綠地的規劃和建設中,對水資源的調控和利用問題重視不夠。1)園林綠地中栽種的植物多為對水分需求較高的常綠喬木和觀賞灌木,缺少適應當地環境的耐旱樹種。這不僅加大了綠化的用水壓力,也難以有效應對將來可能加劇的干旱形勢。2)園林中湖泊、水景等占用了大量水資源。部分水景雖然造型別致,但用水效率低下,加之缺乏必要的水循環利用設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資源浪費。此外,由于雨水收集利用系統在園林中的應用不足,大量寶貴的天然水資源無法得到合理利用。
2.4 綠化空間利用率低,景觀空間單一
蘭州市現有的園林綠地在空間利用率方面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目前,園林綠化多集中在平面上,對垂直立體空間的開發利用度不高。一些建筑物的屋頂、墻面等閑置區域尚未得到充分利用,造成了對可觀賞、可利用的綠化空間資源的浪費。同時,道路、廣場等公共空間的綠化品位較單一,多為平鋪式綠化帶,對空間高度的運用不夠。此外,園林景觀在功能分區設置上體現出一定的單一性,缺少對景觀空間的綜合把握,無法充分體現主次干支關系,園林空間流動感和層次感不足。部分綠地對于特色景觀的營造把握不夠,景點景線分布較為分散,難以形成協調統一的景觀體系,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園林空間的觀賞性和利用率,也不利于發揮園林綠化的生態功能和文化功能。
2.5 景觀維護欠缺專業性,后期管護粗放
蘭州市園林綠化景觀在后期維護管理方面存在一些薄弱環節。部分園林綠地的日常養護工作缺乏科學性和專業性,維護措施較為簡單粗放。例如,在園林植物的修剪防治方面,依然存在經驗主義作風,缺乏對樹木生理特性和生長規律的深入研究,難以采取恰當的養護手段;在綠地保潔衛生方面,清理方式單一,未體現生態環保理念;對觀賞設施的維修保養也較為被動。此外,一些園林綠地缺乏完善的運維機制和專業化管理隊伍,管理人員往往長期身兼數職,且缺乏必要的理論功底和實操技能。專業化、精細化的后期維護管理工作開展不到位,不僅影響了園林景觀的觀賞價值,也加劇了植物病蟲害發生和資源浪費問題,與低碳環保理念背道而馳。
3 對策建議
3.1 科學選材,優先利用鄉土植物
在蘭州市園林植物景觀設計中,科學合理的植物選材是踐行低碳理念的關鍵一環。考慮到當地干旱少雨的氣候特點,設計時應優先選擇抗逆能力好的鄉土樹種。這些植物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已適應當地的土壤和氣候環境,不僅管理維護相對容易,而且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固碳、調節微氣候等生態功能[3]。同時,利用鄉土植物有助于體現地域文化特色,為游人營造別具一格的園林體驗。在具體選材時,設計團隊需要深入開展區域內植被調查,了解不同樹種的生長習性及應用潛力。對于優良的鄉土植物資源,要精心甄別,合理引入園林綠地;對于在固碳釋氧、防風固沙等方面具有重要生態價值的物種,更應予以大力引種和保護。同時,不能完全局限于鄉土范疇,可適當引進部分觀賞性強、適生性好的外來樹種,與當地植物形成優勢互補,共同打造綠化景觀。
3.2 合理配置植物群落,增強碳匯效應
合理配置植物群落是提高蘭州市園林綠地碳匯效應的重要手段。設計師應秉持“多樣化、多層次”的理念,科學搭配喬木、灌木和地被層,構建立體疊加、錯落有致的植被結構。這不僅能最大限度利用垂直空間資源,而且有助于形成由多個功能群落組成的復合型生態系統,提升群落的生物多樣性,從而增強整體的碳固定能力。在實際操作中,根據不同植物的光照需求、生長周期等特點,使之合理分布在不同層次;考慮季相變化,選擇開花期錯開的樹種。同時,應加強喬灌草的搭配運用,通過疏密得當的群落組合,形成更加自然的生境,為動植物創造良好的環境。此外,不同植物品種、同個品種不同年齡的搭配十分關鍵,既要兼顧觀賞需求,又要注重生態平衡,最大化發揮各組分的固碳潛能[4]。通過精心策劃、科學配置,充分發揮植物群落的協同效應,必將大幅增強園林景觀的碳匯能力,助力蘭州市向低碳綠色方向發展。
3.3 重視水資源調控,注重耐旱植物應用
蘭州市在園林設計過程中必須高度重視水資源的調控利用。園林植物的選擇應以適生性強、耐旱性好的鄉土樹種為主,這些物種在長期的氣候適應過程中,已形成節水高效的生理機制,種植后無須過多的人工澆灌即可正常生長;還要引入部分肉質、蓄水型植物品種,它們良好的儲水能力有助于減少澆水頻次,從而實現節水目的。此外,在規劃中要充分考慮雨水收集利用系統的建設,將天然降水轉化為園林景觀的水源補給。湖泊、人工濕地等水景設施的科學配置,也有助于實現水循環利用,避免浪費寶貴的水資源。設計時還應合理控制裸露地面面積,增加多孔性地面鋪裝,以增強雨水入滲能力。同時,必須加強節水灌溉技術的推廣應用,推動園林綠化向節水型轉變。
3.4 實施立體綠化,拓展景觀空間
充分利用立體空間資源是增強蘭州市園林植物景觀綠化功能的有效路徑。園林建設中不應囿于平面綠化的傳統模式,而要積極拓展垂直維度,將建筑物屋頂、陽臺、外墻等閑置空間納入綠化規劃。這些區域可利用遮陽架、垂吊植物等形式打造多層次的立體綠化景觀,從而最大限度釋放城市空間綠化的潛力[5]。同時,對于一些狹窄的道路、廣場等公共場所,可巧妙運用立面種植、盆景種植等方式,充分利用可利用的垂直空間,形成分布均勻、層次分明的植被結構,避免出現綠化單一的情況。在具體實施時,應合理選擇垂直綠化的材料和構件,優先使用環保材料,減少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同時根據立面朝向、遮陰效果等因素,統籌選擇適生樹種,并設置專業的自動噴淋系統,以保證植物健康生長。
3.5 重視景觀維護管理,延長植物生命周期
科學的景觀維護管理是確保園林植物景觀長期保持優良狀態、發揮應有生態功能的關鍵所在。蘭州市要建立健全園林綠地的運維管理體系,配備專業的管理隊伍,明確管理人員職責;同時定期組織人員培訓,提高管理人員的理論水平與實踐能力。日常養護過程中,應定期組織專業人員對園林綠地進行巡視,及時了解植物生長狀況、病蟲害發生情況等,并根據具體問題制訂針對性的維護措施。例如,對于部分落葉喬木,可適時進行冠層修剪,促進植株生長旺盛;對于地被植物,則需要對其實施翻耕、平壓等綜合管理,在確保其裝飾效果的同時滿足固土抗蝕需求。同時,管理人員要嚴格執行清掃保潔工作的標準化規范,選用環保型除草劑和殺蟲劑,最大限度減少化學物質對環境的污染。在灌溉時,也要科學調控用水量,盡量采用滴灌、微噴等節水灌溉新技術。更為重要的是,加強對園林綠地的長期監測,記錄分析植被的變化規律,為制訂恰當的養護方案提供數據支持。只有將日常維護與長期監管結合,兼顧植物健康生長和觀賞需求,才能最大限度延長綠地植物的生命周期,真正發揮其固碳減排、改善生態環境的根本作用。
4 結語
在蘭州市這樣一個干旱少雨的城市,設計師應在園林綠化事業中貫徹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理念。這需要在景觀設計、植物選擇、空間利用、水資源調控、后期養護等環節中精心策劃,優先采用鄉土樹種,合理配置植物群落,實施立體綠化,重視節水措施,加強專業化管理。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發揮園林綠地的生態服務功能,營造一個宜居、低碳、綠色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環境,助推城市朝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不斷邁進。
參考文獻:
[1] 丁也玄欣.低碳理念在城市園林植物景觀設計中的應用[J].現代園藝,2023,46(24):114-117.
[2] 栗翰江.低碳理念下城市園林植物景觀設計應用研究[J].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23,32(4):58-61.
[3] 曹宵瑜,張寧.淺議蘭州城市園林綠化在減緩大氣污染中的作用與對策[J].甘肅林業,2023(4):27-28.
[4] 方智強.淺談低碳理念在城市園林植物景觀設計中的運用[J].明日風尚,2023(12):125-127.
[5] 秦冬梅,雍東鶴,于堅,等.蘭州地區野生觀賞草資源調查及園林應用初探[J].農業科技與信息,2022(1):56-59.
(責任編輯:張春雨)
作者簡介:李華(1974—),本科,講師,研究方向為園林藝術。E-mail:70942897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