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作為地球上極為重要的資源類型,森林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氣候調節、水源涵養、水土保持等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更好地保護森林資源,確保其在陸地生態系統中承擔的功能得以持續、良好發揮,以陜西化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例,分析該保護區森林管護的現狀,根據保護區的實際情況,總結提出森林管護措施,包括構建管理局、保護站兩級管理體系,依托先進科技提升森林監測能力,開展森林蟲害普查與防治,成立專家工作站進行樹種繁育研究等。
關鍵詞 森林管護;管理體系;陜西化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中圖分類號:S725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22.055
森林管護是對森林資源進行保護、培育、更新和利用的一系列行為活動,旨在維護森林生態系統的健康性和穩定性[1]。近年來,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持續推進,我國森林面積和蓄積量持續“雙增長”,森林質量和生態功能得到顯著提升[2]。同時,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森林生態系統穩定性得到增強。但是,部分地區的森林管護工作仍然面臨較大的挑戰。這其中較為突出的就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森林管護工作相對薄弱。由于面積廣闊,地形復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森林管護工作面臨人力、物力投入大,管護效率偏低等問題。而且,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生態系統更為多樣和復雜,珍稀物種較多,森林管護面臨較大的技術難度[3]。因此,以陜西化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例,根據陜西化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探尋相應的森林管護方法,以確保森林生態系統的健康、穩定發展。
1 陜西化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概況
陜西化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陜西省最南端,地處陜、渝、鄂三省(直轄市)交界地帶,總面積達28 103 hm2。陜西化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保護典型北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和珍稀瀕危物種為主,兼具生態與物種保護、水源涵養、科學研究和持續利用等多種功能。陜西化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于北亞熱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濕潤多雨;地形多是山地,且海拔落差大。濕潤的氣候和復雜的地形使得陜西化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整體呈現出相對封閉的氣候單元,進而為動植物資源的生存和保護創造了有利條件。目前,陜西化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林地面積達28 004.03 hm2,占保護區總面積的99.65%,森林面積25 983.35 hm2,占保護區總面積的92.45%,是我國中西部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之一。而且,陜西化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森林類型多樣,有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北亞熱帶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等;還有豐富的植物種類和群系。
近年來,隨著管理力度的加大和環境保護意識的提升,陜西化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森林資源得到了有效的保護和恢復,森林面積持續擴大,林分質量穩步提升,生態系統功能不斷增強。根據統計,陜西化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分布有大量的種子植物,涵蓋了從低等到高等的多個類群,充分展示了植物界的多樣性和復雜性。此外,陜西化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有多種蕨類植物及大型真菌,生物資源豐富,為生態系統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在重點保護植物方面,陜西化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有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紅豆杉、南方紅豆杉、曲莖石斛、象鼻蘭及珙桐等;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蛇足石杉、巴山榧、黃杉、馬蹄香及鵝掌楸等,體現了保護區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的重要地位,進一步證明了保護區在植物學研究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的重要價值。
2 陜西化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森林管護措施
2.1 構建管理局、保護站兩級管理體系
為保證陜西化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森林管護工作的有序開展,陜西化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保護區管理局的基礎上,設立了八仙、上竹、牛頭店、曾家、白家5個保護站,進而形成了由管理局、保護站構成的兩級管理體系。
管理局主要承擔以下7方面職責。1)負責制定和執行森林管護相關制度和規劃,保證森林資源和自然生態環境得到科學、合理、有效保護。2)組織和協調保護區內森林管護工作,包括與各保護站、科研單位、社區和其他相關機構進行溝通和協作,確保各項工作順利開展。3)定期對保護區內的森林資源進行監測和評估,了解資源狀況、生態變化和潛在威脅,為制定和調整保護策略提供科學依據。4)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珍稀植物繁育等科技攻關項目;引進和推廣先進的監測技術和保護方法,提高森林管護的科技含量和效率。5)培訓保護區內管理人員和護林員,提高相關人員的專業素養和保護意識;通過各種渠道向公眾宣傳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提高公眾環保意識和參與度。6)制定和實施森林防火與病蟲害防治相關措施,確保保護區內不發生大規模火災和病蟲害暴發事件。7)查處破壞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的違法行為,包括亂砍濫伐、非法占用林地、非法捕獵等;對保護區內執法活動進行監督、檢查,確保相關法律法規得到有效落實。
保護站在管理局的指導和要求下,需要承擔以下6項職責。1)對轄區內森林、濕地、野生動植物等自然資源進行充分保護和管理。2)定期進行巡查和巡護,檢查是否存在潛在的威脅(火災、病蟲害)或破壞行為(捕獵、盜伐、污染等),對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處理和報告。3)制定并實施護林防火措施,及時發現和制止過度捕獵、采集等對生態系統造成破壞的行為。4)協助森林公安、資源林政、野生動植物保護部門及時制止亂砍濫伐、亂捕濫獵、非法占用林地等違法行為。5)協助有關部門開展科研、社區共管、生態旅游等工作。6)開展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和參與度。
2.2 依托先進科技提升森林監測能力
目前,陜西化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森林管護的重點是防范非法盜采林木、蟲害防治和火災防范。而這些工作開展的關鍵在于對保護區森林進行全方位、動態的監測,以及時發現和處置風險。為此,陜西化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除在春夏之交非法入區和亂采濫挖行為多發時期安排工作人員在重點區域進行人工巡查外,還根據實際情況引入和安裝了相應的技術設備,開展更加精準、科學的森林監測,及時發現風險問題,提高管護工作的時效性。1)開展紅外相機網格化布設。2021年7月,陜西化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啟動了紅外相機網格化布設工作,在保護區內的75個位點共布設了150部紅外相機,實現了紅外相機監測的全覆蓋。這些紅外相機除了對野生動植物進行全天候、全方位監測,還對區域內的林木盜采、森林火災風險進行監測,彌補了人工監測的不足。2)建設智慧視頻監控系統。自2020年以來,陜西化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根據森林管護和野生動植物保護的實際需要,在正河埡保護點沿線設立了11處智能周界防范監控,3處重點植物物候監測點,并安裝了1套實景視頻管護系統,實現了對沿線管護區重點區域、重要入山路口、干擾高發區的全天候、動態化遠程監測[4]。在森林管護方面,一旦發現人員私自上山或潛在威脅,智慧視頻監控系統能夠自動發送告警信息至管理中心,并發出警告語音,及時警示非法入侵者。同時,智慧視頻監控系統可以對保護區及周邊區域人為活動、資源破壞、森林防火等工作進行智能化、信息化管控,并支持不同部門和管理人員通過監控中心進行高效的協作和信息共享,提高森林管護工作信息溝通效率。3)利用遙感技術進行林木生長情況監測。每年夏季,陜西化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利用通過遙感技術獲取的高分辨率衛星影像,對區域內的樹種組成、數量、徑級、高度等進行詳細監測和清查,重點監測出現大片林木枯死的區域,以提高森林管護的能力[5-8]。
2.3 開展森林蟲害普查與防治
雖然陜西化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獨特的氣候條件適宜生物的生長和繁衍,但這也造成部分森林蟲害多發。同時,由于陜西化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有部分省道穿過,森林蟲害的誘發因素增多。為有效開展森林蟲害防治工作,陜西化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聯合相關科研單位定期開展森林蟲害的普查工作,通過踏查法、樣地調查法相結合的方式,對保護區內的蟲害情況進行普查。例如,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陜西化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就組織開展以查清保護區森林害蟲種類、分布、危害程度、寄主等基本情況,掌握保護區林業有害生物基本信息,促進森林蟲害防治規劃制定和蟲害預防與治理為目的的大范圍普查工作[9]。森林蟲害普查結果為陜西化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展針對性的森林蟲害防治、避免危害程度較大的害蟲的大規模繁殖與擴散提供了較為準確的信息參考。在大范圍森林蟲害普查的基礎上,陜西化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會結合每年小范圍、隨機性的抽查,對森林蟲害的種類、分布、危害程度、寄主等信息進行動態更新,確保蟲害防治與森林管護的實際情況相吻合。
基于森林蟲害普查結果,陜西化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會在每年5—9月蟲害高發期,進行針對性蟲害防治。除了在重點區域懸掛信息素誘捕器對成蟲進行大規模的誘殺以降低害蟲種群密度,還在人工華山松林等林分結構相對簡單的區域種植其他樹種,以打破林分結構單一化和樹種結構純林化的格局,增加生物多樣性,提高森林抵御蟲害的能力。此外,對于部分需要使用藥物進行防治的蟲害,陜西化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引進了風送式靜電噴霧技術。該技術通過高壓靜電使霧化液滴帶電,并利用靜電力與氣流的共同作用將帶電霧滴傳輸至目標植物,實現均勻、高效的噴霧覆蓋[10]。相較于傳統技術,這種噴藥技術不僅降低了化學藥劑防治對森林生態環境的破壞程度,同時提高了噴藥效率和效果。
2.4 成立專家工作站進行樹種繁育研究
基于保護珍稀瀕危野生植物資源的需要,2020年開始,陜西化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聯合安康市人民政府積極籌劃建設巴山北坡珍稀瀕危動植物保護與搶救繁育專家工作站。該工作站聯合陜西師范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安康學院,以及科技推廣單位,通過柔性引進人才的方式組建相應的珍稀瀕危物種搶救繁育工作小組,對包括紅豆杉、軟棗獼猴桃、黃杉及紅豆樹在內的野生植物資源進行繁育研究,同時針對廟臺槭、黃杉等極小種群物種資源開展專項調查研究,對該類物種的繁育方式進行技術性考察。
3 結語
目前,陜西化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森林管護仍然面臨非法盜采、森林蟲害、森林火災等多重威脅。對此,需要通過科學、精準和有效的森林管護措施來確保森林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安全性。在森林管護方面,陜西化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采取的構建管理局、保護站兩級管理體系,依托先進科技提升森林監測能力,開展森林蟲害普查與防治,成立專家工作站進行樹種繁育研究等措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接下來的森林管護工作中,陜西化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還需要根據森林資源保護和開發的實際需要,制訂、實施更加科學的管護措施,以保證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 呂坤.森林資源保護與森林防火[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2(12):117-118.
[2] 徐同波.基于智慧林業與森林資源的管理模式[J].新農民,2024(5):41-43.
[3] 覃英梅,韋志忠.自然保護區森林資源管護工作建議[J].鄉村科技,2023,14(11):105-107.
[4] 袁紫耀,金舟.陜西化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智慧視頻監控系統建設與應用[J].現代農業科技,2023(16):122-125.
[5] 申淑慧.森林資源管護工作中的問題與對策[J].山西林業科技,2023,52(S1):75.
[6] 王昔澤.森林資源管護工作中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農業災害研究,2023,13(7):23-25.
[7] 喬晶.甘肅洮河自然保護區森林資源管護現狀及智慧林業管理模式應用建議[J].南方農業,2023,17(6):107-109.
[8] 楊林艷.加強森林資源管護的措施探討[J].農家參謀,2021(16):159-160.
[9] 凌小惠,呂建榮.化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森林害蟲普查初報[J].綠色科技,2017(17):186-188.
[10] 都勤知,徐先菊,彭超,等.林業森林病蟲害精準施藥術防治技術[J].新農業,2021(11):23.
(責任編輯:張春雨)
作者簡介:胡梅(1978—),大專,工程師,主要從事森林巡護管理。E-mail:141851820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