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年來,貴州省面臨松材線蟲病逐漸擴散的嚴峻挑戰。松材線蟲病造成的破壞體現在導致松樹快速死亡、破壞生態平衡、造成經濟損失和負面社會影響等方面,為遏制松材線蟲病的蔓延,保護貴州省的森林資源,結合貴州省松材線蟲病的發生情況,提出監測檢疫、化學防治、生物防治、誘捕器誘殺、打孔注藥及疫木處置等防治技術措施。
關鍵詞 松材線蟲病;防治技術;貴州省
中圖分類號:S763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22.069
近年來,松材線蟲病在貴州省的擴散趨勢日益加重,已經對當地的松林造成嚴重影響,因此采取科學有效的防治措施顯得尤為重要。為應對這一嚴峻挑戰,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及貴州省人民政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確要求加強松材線蟲病的監測、預防和除治工作。其中,《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松材線蟲病預防和除治工作的通知》強調要采取有力措施遏制病害擴散蔓延。同時,貴州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出臺了相應的松材線蟲防治規劃和實施方案,旨在通過科學分區、分類施策,全面提升防治效果,以期有效遏制松材線蟲病的蔓延,保護貴州省寶貴的森林資源。
1 松材線蟲病概述
松材線蟲病,又稱松樹萎蔫病,是由松材線蟲引起的具有毀滅性的森林病害,具有適生范圍廣、傳播途徑多、發病速度快、致死率高、防治困難等特點。該病主要通過媒介昆蟲松墨天牛傳播,其攜帶的松材線蟲通過松枝的傷口進入健康松樹,在樹體內大量繁殖,導致樹脂道薄壁細胞和上皮細胞受到破壞,嚴重阻礙松樹的樹脂分泌和水分運輸,進而使松樹整株失水、枯萎死亡[1]。同時,在工程建設、造林綠化等社會經濟活動中,可能人為將帶有松材線蟲的松木及其制品調運到新的地區,從而引發新的疫情。據統計,我國近80%的松材線蟲病疫區疫情是由疫木及其松木制品流入造成的。一旦感染該病,樹木最快40 d即可枯死,如不采取有效措施,3~5年即可造成整片松林死亡。目前,松材線蟲病已被我國列入對內、對外的森林植物檢疫對象[2]。
2 貴州省松材線蟲病的主要危害
近年來,貴州省松材線蟲病疫區數量增加較快,2018年、2019年分別新增4個疫區,2020年新增了福泉市、劍河縣、鳳岡縣3個疫區。同時,貴州省周邊的重慶市、四川省、湖南省、廣西均為重災區,2021年疫區數量分別為36個、42個、75個、39個,發生面積分別為14.00萬hm2、6.20萬hm2、7.33萬hm2、2.87萬hm2,因此有很大的傳播隱患。貴州省遵義市、銅仁市、黔東南州等與外省毗鄰的地區受外省疫情影響嚴重,并且由于與周邊省份插花地、爭議地較多,客觀上為疫情入侵創造了條件,給疫情除治帶來較大困難。從現實情況來看,目前貴州省松材線蟲病發生情況較為緊急,主要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
2.1 導致松樹快速死亡
松材線蟲侵入松樹后,會在樹體內大量繁殖,嚴重破壞樹脂道和上皮細胞,阻礙松樹的樹脂分泌和水分運輸,使得松樹無法進行正常的生理活動,進而導致松樹失去水分而整株枯萎死亡。松材線蟲病的傳播速度極快,一旦感染,樹木通常在40 d內枯死,給森林生態系統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松材線蟲病的擴散途徑也非常多,還可以進行遠距離傳播,使得病害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蔓延至整個松林,造成大面積的松樹死亡。樹木大規模死亡,不僅會嚴重影響森林的景觀和生態功能,還會對森林的可持續經營和生物多樣性構成嚴重威脅[3]。
2.2 破壞生態平衡
松樹是許多森林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持生態平衡和提供生態服務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松材線蟲病的暴發會破壞這一平衡,因為大量的松樹死亡會導致森林結構的改變,影響其他植物和動物的生存。例如,一些依賴松樹取食或棲息的動物可能會因為食物的減少或棲息地的喪失而受到影響,甚至無法在當地繼續生存。松材線蟲病還會造成土壤侵蝕和水源涵養能力下降。松樹根系的死亡會使得土壤固持力減弱,增加水土流失的風險。同時,死亡的松樹枝葉和樹干的分解過程會消耗大量氧氣,產生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對氣候產生一定影響[4]。
2.3 造成經濟損失和負面社會影響
松材線蟲病導致木材資源大量損失,被病害感染的松樹無法作為木材被利用,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松材線蟲病的暴發還增加了森林管理和防治成本,為了控制病害的擴散和蔓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開展監測、檢疫和防治工作,給當地政府和林業部門帶來了巨大的經濟負擔。此外,被病害侵襲的松林景觀受到破壞,影響人們的休閑和旅游活動;病害的暴發還可能引發公眾對森林健康和生態安全的擔憂,對社會穩定和可持續發展產生負面影響[5]。
3 松材線蟲病防治技術措施
3.1 監測檢疫
監測與檢疫作為預防性措施,可以從源頭上識別松材線蟲病的潛在風險,并迅速做出反應以遏制病害的蔓延。1)借助信息技術,構建病害監控機制,主要依靠人工定期監控,輔以無人機進行監測。明確護林人員的工作職責,通過每日巡查建立病害監控網絡。一旦察覺松樹出現任何異常,立即上報并采取相應治理措施。同時,邀請專業的檢查團隊,每月進入林場進行深入分析和調研,特別留意松樹針葉是否有變色、枯萎等異常現象。在利用無人機進行監控時,采用高分辨率的攝像系統和先進的算法模型,實現全面的監控覆蓋,從而提升分析結果的精確度。2)在林場的進出口設立檢疫檢查站,嚴格執行林木的檢疫規程,嚴密監控木材運輸。同時,與公安、住建及市場監管等相關部門緊密合作,對林場周邊的居民進行宣傳和教育,加深他們對松材線蟲病的了解程度,并培養其科學防范意識。
3.2 化學防治
松材線蟲病作為一種極具破壞性的植物病害,對松樹的健康生長造成嚴重威脅。貴州省在應對這一病害時,積極探索了多種防治策略,其中打孔注藥技術因其直接、高效且環境友好的特性受到青睞。這一化學防治方法主要通過在松樹主干上精準打孔并注入特效藥劑,達到迅速防治松材線蟲病的目的。在實際操作中,鉆孔的孔徑控制在5~8 mm,孔間距維持在10~15 cm,確保藥劑能均勻分布于樹體內。鉆孔深度應為松樹直徑的1/3~1/2,既能保證藥劑深入樹體,又不會對樹木造成過大傷害。使用專用藥劑,如16%蟲線清乳油,能有效預防松材線蟲的侵入,注入量通常控制在10~20 mL。
鑒于傳統化學藥物可能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林場還嘗試采用新型的植物根灌技術,將藥劑直接注入樹木的根部,提高樹木對藥劑的吸收效率,有效防治病蟲害,最大限度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可使用70%甲基硫菌靈1 000倍液進行防治,注意在稀釋藥液后,用藥液過濾紙濾除雜質,保證藥液的純凈。施用藥液時,需要特制一套包括注射器、灌注管、軟管和連接頭等部分的根灌設備,確保整個系統的密封性。施用時,將甲基硫菌靈藥液注入注射器中,并將這套根灌設備與感染病害的松樹相連接,以每分鐘10 mL的速度向樹根灌注藥液,確保藥液能充分滲透到松樹的根系中[6]。
3.3 生物防治
采用天敵昆蟲來控制媒介昆蟲,是一種有效的生物防治手段。例如,利用寄生蜂或捕食性昆蟲防治松材線蟲病,能顯著降低媒介天牛的種群密度。若使用管氏腫腿蜂進行防治,建議在6月中下旬,當環境溫度維持在24~28 ℃、相對濕度大約在60%時釋放,且最好選擇在晴朗天氣釋放。花絨寄甲的最佳釋放時間為7—9月,同樣需要在溫度24~28 ℃的條件下釋放,避免雨天,在傍晚時分釋放效果最佳[7]。對于只有零星松林受害的情況,可以在每棵受害樹上釋放約200頭寄生蜂;而對于大面積受害的松林,則可以選擇每0.67 hm2設置1個放蜂點,并在每個點釋放大約1萬頭寄生蜂。
生物防治措施還包括生物制劑的應用,主要是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謝產物來控制病害,對環境的破壞性小且對天敵和其他生物的影響較小。針對松材線蟲病,可以選擇含有蘇云金桿菌、白僵菌等的微生物制劑。如果通過樹干注射施藥,建議每棵樹注射生物制劑的量為10~20 mL,應選擇在樹干下部距離地面30~50 cm的位置注射,使用專用注射器將生物制劑緩緩注入;如果直接在土壤上施用,則需要根據林地的面積和松樹的密度確定施用量,一般每平方米可施用含109~1010個活菌的生物制劑,將生物制劑與適量的水混合后,均勻噴灑在松樹根部的土壤上,然后輕輕翻土,使制劑與土壤充分混合,以達到防治效果[8]。
3.4 誘捕器誘殺
松墨天牛是傳播松材線蟲病的害蟲,為了有效控制其數量,可運用誘捕手段進行捕殺,適用于松材線蟲病疫情較為集中且松墨天牛分布密度高的森林地區。誘捕行動通常從4月下旬開始,持續到10月底,誘捕器的設置需要在松墨天牛羽化前7 d內完成。誘捕器作為捕捉昆蟲的專用設備,包含1個容器和特定的引誘物質。誘殺松墨天牛,有專門的“松墨天牛誘捕器”,由塑料桶和特殊誘餌組成。推薦每2.00 hm2林區設置1套誘捕器,每套之間的距離大約為150 m。誘捕器應設置在林區的開放區域,確保有良好的空氣流通。安裝時,應垂直懸掛于離地面約1.5 m的位置。此外,需要每隔10 d檢查1次誘捕器內部,并及時處理被捕的昆蟲。使用誘捕器捕殺松墨天牛是一種環保的方法,對環境和其他生物的影響較小,但需要明確的是誘捕器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松墨天牛的數量,而無法徹底消滅它們。
3.5 疫木處置
在發現松材線蟲病后,為避免病害進一步擴散,需要迅速對被該病害感染的松樹進行清理。針對松林內已經枯死或患病的樹木,應當及時通過砍伐和焚燒等手段進行處理,以防止病害向其他健康松樹蔓延,降低病蟲的繁殖和傳播概率。特別是在秋冬季節,松材線蟲及其傳播媒介昆蟲藏匿于枯死樹木中,是進行防治的最佳時機。因此,必須在這個時間段內徹底清理枯死的樹木。
對于小范圍內出現的松材線蟲病,應采取選擇性砍伐的策略,即專門伐去那些因病害而枯死的樹木。為了防止病害擴散蔓延,要求當天砍伐的松樹必須在當天內完成全部處理。在松材線蟲病發生較為嚴重的區域,使用粉碎設備對枯死樹木進行處理,粉碎后的木片粒徑需要控制在1 cm以下,或者削片的厚度在0.5 cm以下,處理后的木材可以進一步用于造紙、生產纖維板等,實現資源的再利用。當枯死樹木數量較少,或是不具備粉碎、削片條件時,焚燒是一個徹底且有效的處理方法,能徹底殺滅松材線蟲和其他病原體。焚燒前,需要先將砍伐下的枯樹截成1~3 m的小段,方便運輸和處理。焚燒過程需要在專人監督下進行,防止發生火災。需要注意的是,焚燒可能會對環境造成一定影響,因此必須選擇合適的焚燒地點。
4 結語
松材線蟲病作為危害松林健康的重大病害,對其的防治工作至關重要,從嚴格的監測檢疫到化學、生物防治方法的運用,以及誘捕器誘殺、打孔注藥、疫木處置等多元化手段的實施,能夠有效遏制松材線蟲病的擴散,保護森林生態的安全。未來,貴州省仍需要持續關注松材線蟲病的發展動態,不斷優化防治策略,以實現森林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發展。
參考文獻:
[1] 湯西靈,羅艷玲,朱云倩,等.松材線蟲病監測技術研究進展[J].山東林業科技,2023,53(5):113-119.
[2] 宋媛媛,趙金同,劉心娟.林業常見病蟲害松材線蟲病的防治技術分析[J].現代園藝,2023,46(24):63-65.
[3] 劉珊珊.松材線蟲病的疫木除治及綜合防治方法[J].新疆林業,2023(5):44-45.
[4] 夏傳花,丁玉娟.貴州省松材線蟲病監測研究進展[J].農業災害研究,2023,13(12):22-24.
[5] 王錢晴,趙麗媛,張建,等.物理方法在松材線蟲病疫木處理中的應用[J].世界林業研究,2024,37(1):65-70.
[6] 李曉.林業科技推廣中松材線蟲的防治技術[J].中國林副特產,2023(6):100-101.
[7] 李強,湯麒麟.松材線蟲病防治技術[J].中國林副特產,2024(1):37-39.
[8] 范文杰,曹曉波,曹冬梅,等.松材線蟲病的危害及其防治方法探析[J].農業災害研究,2023,13(11):1-3.
(責任編輯:劉寧寧)
作者簡介:張從飛(1989—),本科,工程師,從事森林病蟲害監測及防治。E-mail:5945154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