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和小學生的低年級階段是孩子們成長道路的關鍵過渡期。這階段的學習方式與習慣養成對于未來學習生涯具有深遠影響。筆者所在課題組通過調研、觀測,發現本階段教育現狀并不樂觀,尤其在教學方式上問題多,需要重視并予以解決。
一、幼小銜接視域下低年級教學方式的現狀
1. 重視知識傳授,學生學習壓力大
幼小銜接階段的教學方式普遍存在著過度注重知識傳授的現象。許多幼兒園和小學將知識掌握程度作為衡量孩子學習能力的唯一標準,忽視孩子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家長們過于急功近利,過分強調知識的學習,使得孩子們在幼小銜接階段就背負了過大的學習壓力。
2. 教學方式單一,學生學習熱情低
幼兒園階段,幼兒教師偏愛游戲法和演示法,學生自主參與性大一些;小學低年級階段,小學教師則更善于使用講授法、討論法和演示法,以教師講授為主。孩子們在課堂上往往只是被動接受,缺乏思考和表達的機會,導致孩子們失去對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3. 幼小銜接不夠,園校教學分界明
幼小銜接問題是一個需要雙向奔赴的問題。隨著國家對幼小銜接教育越來越重視,許多小學也意識到了幼小銜接的重要性,部分學校會開設相應的幼小銜接課程。但園校教師的教學溝通還是遠遠不夠。低年級課堂教學中,小學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引導,和幼兒園之間存在明顯的分界線,以至于學生步入小學后學習、生活等方面均無法適應。
4. 教學評價片面,學習成就感低下
幼兒園的學習,幼兒教師學習要求不高,對幼兒的表揚、激勵多,評價方式多,幼兒容易從學習中獲得自我滿足;小學階段后,社會、教師和家長對學生的評價點基本聚焦在知識掌握上,要求高,表揚相應減少,學生無法獲得學習成就感。
二、低年級課堂教學方式現狀的成因分析
1. 幼小教學目標顯著不同
幼兒園對于教學目標的要求是在相對直觀、輕松愉悅的體驗下讓幼兒自主完成學習活動且獲得相關知識;小學的教學目標明確,需要在規定的教學時間內對規定的教學內容進行學習,掌握教材知識,對學生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
2. 幼小課堂氛圍顯著不同
幼兒園的課堂,多以各種有趣的游戲引導學生,幼兒的學習課堂,氛圍輕松,學生學習愉悅;而小學課堂則要求相對嚴格,無論課堂坐姿還是學習參與等,都會提出具體的要求。課堂上,教師會采用各種小口令提醒學生注意遵守課堂常規、專注學習,同時對每課時學生要掌握的學習內容有明確要求,以至于課堂教學氛圍嚴肅,學生課堂學習沒有幼兒園那般輕松。
3. 幼小教學評價顯著不同
當前,許多學校和家長依然將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孩子能力和學校質量的唯一標準,使得教師不得不將注意力集中在知識傳授上,忽視孩子全面發展的需求。幼小教學評價是不同的:幼兒園的課堂教學評價中,教師的評價以鼓勵性、贊揚性為主,還會輔以貼紙、紅花等獎勵;小學的課堂中,則出現較多客觀評價,如“回答正確”“如果你朗讀時,聲音更響亮就更好”等。
4. 幼小教學資源顯著不同
城鄉教育資源不均衡是造成目前低年級教學方式不一、教學質量不均衡的一個重要原因。如經濟欠發達地區,優質教育資源相對匱乏,幼小教師素質不高,接受的教育理念不是很先進,也使得這些地區低年級課堂教學方式相對單一和陳舊。
總之,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在幼小銜接和小學生低年級階段的教學方式的現狀并不樂觀,這不僅限制了孩子們的全面發展,也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承受了過大的壓力。只有抓好幼小銜接教育,為孩子們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才能為孩子們的未來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本文是湖南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 年度立項課題《幼小互動式教研優化低年級教學方式的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為ND227902,課題批準號為:XJK22CJC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