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必然要求開放,開放也必然要求改革。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改革和開放相統一,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深化外貿、外商投資和對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边@為我們以制度型開放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以制度型開放深化體制機制改革,要堅持改革和開放相統一。一方面,深層次改革是制度型開放的堅實基礎。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其關鍵是聚焦投資、貿易、金融、創新等對外交流合作的重點領域,深化外貿、外商投資和對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消除因標準差異形成的市場準入門檻和技術壁壘。改革越深入,對開放水平的要求就越高。另一方面,制度型開放是深層次改革的重要動力源。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要求我們對接規則、協調規制、提升管理、制定標準,與國際先進水平相銜接以調整完善國內經濟制度安排,打造透明穩定可預期的制度環境。開放水平越高,對改革的促進作用就越大。
以制度型開放深化體制機制改革,要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應對時代要求與挑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需要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作為重要保障,而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著力點正是制度型開放。這要求我們主動對標對表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主動構建自由貿易區網絡;在中國實踐走在世界前列的領域推出“中國方案”,在“新領域”搶占國際規則話語權;激活多邊貿易體制中的重要規則,加快國內規制與國際之間的協調;進一步優化制度、提升管理、涵養生態;在標準制定上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賦予自貿試驗區、自貿港更多開放自主權。
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是新發展階段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未來,如何推動開放層次的提升與制度供給的身份轉變,如何從制度、規則等方面打通各種壁壘,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推動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本期特別策劃聚焦“以制度型開放深化體制機制改革”,邀請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展開深入研討,敬請讀者垂注!
——《學術前沿》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