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3年,“雄獅少年”系列第二部回歸。除編劇改由導演孫海鵬兼任,影片基本延續原有制作班底,這也保障了續作的品質和氣韻。承接第一部片尾彩蛋,《雄獅少年2》的舞臺由南方小鎮移至上海。“阿娟三人組”來到大都市尋找機會,他們偶遇苦苦堅守求真武館的王朝雨和張瓦特,迎來成長中新的挑戰——擂臺格斗。面對行業黑手和生存困境,無名之輩唯有奮力一搏。
“雄獅少年”系列秉持“原創+現實主義+動畫”定位,這是難上加難的選擇。可喜的是,該系列不負眾望,第一部豆瓣獲評8.3分,成為當年該平臺評分最高的國產影片。第二部豆瓣開分與前作持平,目前評分已漲至8.4分。從故事內核到人物塑造,再到制作技術和敘事節奏,第二部均保持國內動畫制作一流水準。
《雄獅少年2》延續前作熱血勵志基調,講述小人物成長故事,同時聚焦傳統文化傳承。舞獅雖退居二線,傳統武術成為主角,但獅魂已融入阿娟的血脈,成為貫穿全片的精神圖騰。
技術方面,續作全面升級,細膩渲染大大提升畫面真實度,許多鏡頭幾可媲美實拍。對人物皮膚、肌肉、毛發,以及植物枝葉、莖脈等細節的還原,使觀眾清晰可見肌肉的震顫、汗液的光澤、水汽的蒸騰、野草葉莖的柔韌……形成視覺震撼。
格斗競技是《雄獅少年2》的重頭戲,影片借鑒真人體育片拍攝方法,快慢節奏合理穿插,特寫全景自如切換,呈現制作者的專業與匠心。阿娟迎戰的三場格斗比賽精彩紛呈,猶如長江三疊浪,一浪高于一浪,在終極對決中達到高潮。
影片雖沿用傳統模式,卻并非一味為了追求爽感而走向套路。因為資本方暗箱操作,阿娟并未如觀眾所愿沖擊冠軍并贏得獎金,反而在網暴中跌入泥潭,經歷人生至暗一刻,這讓之后的觸底反彈更具感染力。
人物塑造亦打開新格局。阿娟在第一部中完成自我覺醒,在第二部中承擔更多使命,由最初的樸素愿望——為爸爸治病,到保住求真拳館,進而到為傳統武術正名,“爭一口氣”。穿紅背心、綠軍鞋的阿娟繼承周星馳式喜劇人物的精神遺產,面對壓倒性外力時,迸發強大潛能與生命力,終于由一個目光游移、畏畏縮縮的打工少年阿娟,成長為身懷絕技、進退有度的職業拳手劉家娟。
正如影片所致敬的野草精神與雄獅圖騰,阿娟代表千千萬萬在生活中打拼的小人物,他們作息于狹窄逼仄的居所,輾轉于優勝劣汰的招工場,餐飲于熱氣騰騰的大排檔,行走于煙火人間的街頭。他們既是平平無奇的野草,更是生生不息的野草;他們既是藏于野草的雄獅,更是積蓄力量的雄獅。蒙太奇剪輯之下,當潔白的玉蘭花化為漫天絢爛的英雄花,當瘦弱的野貓變身威武的雄獅沖出深草發出咆哮,影片點燃觀眾心靈。
《雄獅少年2》并未滿足于講好一個故事,更對一些社會議題,諸如網絡暴力、傳統如何繼承與發展等提出討論,這拓展了影片的思想維度,使之不只是一部動畫片,亦是一部有社會情懷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