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愛腦”并不可恥,單親媽媽不必是“超人”,男人也不用佯裝強大……《愛情神話》導演邵藝輝自編、自導的新作《好東西》正在影院熱映。作為《愛情神話》“平行篇”,《好東西》更加聚焦女性自己,用輕盈、幽默、犀利的方式,表達當代女性的觀點和生活主張。不少女性觀眾熱評,這次邵導成了她們的“嘴替”。影片公映后反響熱烈,豆瓣開分9.1分,是2024年截至目前最高分國產片。截至12月5日,該片已斬獲4.52億元票房。
什么是“好東西”?片中臺詞:“能讓你開心的,就是好東西。”片名一語雙關,既探討生活中的小美好,又關乎女性的各類話題。邵藝輝表示,片中男人、女人和孩子的形象,在國產片中都較為少見,“通過這些形象,與大家探討一些新的問題和困惑。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希望觀眾看完電影后,都能重新看待自己或身邊的異性。”
呈現不同女性生命體驗
《好東西》是邵藝輝第二部電影長片,她同時兼任編劇、導演和剪輯指導。影片講述愛逞強的單親媽媽王鐵梅(宋佳 飾)獨自帶著女兒王茉莉(曾慕梅 飾)搬到上海弄堂的老房子。在這里,她結識了“戀愛腦”鄰居小葉(鐘楚曦 飾)。兩位性格迥異的女性,一個堅強,一個柔軟,面對舊創傷和新挑戰,她們彼此溫暖、互相慰藉。與此同時,王鐵梅的前夫(趙又廷 飾)時不時“添亂”,女兒的鼓手老師(章宇 飾)似乎提供了新的可能……
影片劇本打磨三年,創作屢經不斷寫、不斷推翻,再寫、再推翻的過程。“拍完《愛情神話》之后有段時間,我心情不太好。身邊好幾個女性朋友,包括制片人,還有發小兒,給我很多溫暖、支持和力量。影片故事雖然是虛構的,但這種情感來自我的生活體驗。”在邵藝輝看來,與《愛情神話》相比,《好東西》更加聚焦女性,而且是三個年齡段女性的不同生命體驗。“我希望呈現當代獨立女性如何生活、如何快樂、如何獲得意義感和價值感。”
很多女性題材作品會在故事結局傳遞“女性成長”“女性覺醒”等主旨,但在《好東西》中,女性覺醒是故事的起點。如何講述這樣一個新鮮視角的故事?邵藝輝介紹,“在創作劇本時,我首先把自己放在觀眾的角度。”已經覺醒的女人遇到學習過性別議題的男人,會產生哪些新問題?覺醒的女性還會“戀愛腦”嗎?沒有“雌競”的女性友誼應該是什么樣的?邵藝輝把類似思考融入創作,關注女性互助,鼓勵女性“有勇氣、有動力去追求真正的自由”。
塑造鮮活女性群像
《好東西》圍繞三個年齡階段的女性展開。宋佳飾演的單親媽媽王鐵梅,曾是一名調查記者,與前夫離婚后,她帶著女兒搬進一處老宅,找了一份新媒體工作。她個性爽直,一邊工作一邊帶娃,是全能“六邊形戰士”。不同于以往影視作品中的單親媽媽,鐵梅身上無悲慘苦情、自怨自艾,她獨立、清醒、自洽,時刻散發光芒和能量。
“鐵梅的角色,靈感來源于我看到的社會新聞報道,以及身邊朋友的親身經歷。隨著紙媒沒落,大批記者或編輯面臨轉行,我很想以此群體作為參照,刻畫一個單親媽媽。”但邵藝輝并不想把鐵梅刻畫成被“獨立女性魔咒”封印的女人。“在社交平臺或影視劇里,我們總是在強調一種很厲害的大女主、很完美的女強人,她們八面玲瓏、面面俱到。這很不真實,這種形象的頻繁出現也會給現實生活中的女人很大壓力。”因此,邵藝輝筆下的鐵梅,在強悍的外表之下,內里有著脆弱、柔軟的地方。
如果說鐵梅是“大女人”,那鐘楚曦飾演的樂隊主唱小葉心里,則住著一個“小女孩”。從小在嚴苛缺愛的環境中長大,讓小葉有一種“低配得感”(對自我價值過分貶低,導致個體認為自己不配得到美好事物或成就的心理狀態),她習慣通過戀愛和付出肯定自我價值,也習慣用“討好”和“妥協”掩蓋內心真實需求。“小葉最初的設定是一個有抑郁癥的女生,并無戀愛線。在寫作過程中,小葉漸漸成為鐵梅的對照和互補。”邵藝輝表示,小葉是世俗眼中的“戀愛腦”,但在王鐵梅看來,她只是渴望愛。“鐵梅可以給人支撐,小葉則能看到鐵梅脆弱不堪的地方,并給予她寬慰。”
曾慕梅(小名:快快,演員梅婷的女兒)飾演的小學生王茉莉,被大家親切地稱作“小孩”。她喜歡讀書,作文分數高。她最強烈的特質是語出驚人,常常能用一句話戳穿大人。邵藝輝表示,如此設計,是因為一些觸達本質的話由孩子說出來,效果更好,也更有力量。“她有一種天然的、本真的視角和立場。比如,小孩說‘世界上有一半的人都會流血’,說明月經根本不是羞恥的事,它就是一個生理現象,我們可以大大方方去討論;當爸爸對她說‘不是所有爸爸都像我一樣去帶孩子的’,小孩會反駁‘這不是一個爸爸應該做的嗎?’”
“飯桌戲”“聽聲音”這樣“出爐”
《好東西》在處理兩性議題如社會分工、性別刻板印象等話題時,并未生硬說教,而是將觀點巧妙融入日常對話,金句頻出又舉重若輕。片中有一段出彩的“飯桌戲”:眾人齊聚王鐵梅家聚餐,前夫和鼓手小馬暗戳戳地展開“雄競”,比拼吃蒜,辣到失態。兩人針鋒相對,引發觀眾爆笑。邵藝輝透露,這場戲拍得行云流水,“我很喜歡寫大家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的對話,用對話帶出人物各自視角和觀點。”
片中還有一組巧妙的蒙太奇,用聲音模擬的方式,讓觀眾直觀感受一個媽媽的工作量——小葉給鐵梅的女兒播放各種聲音片段,讓她猜測是什么聲音:女兒猜的“暴風雨”,其實是鐵梅煎雞蛋的聲音;女兒猜的“沙漠”,其實是鐵梅刷鞋的聲音;女兒猜的“打雷”,其實是媽媽晾曬衣服的聲音;女兒猜的“挖掘機”,其實是媽媽收拾玩具的聲音……有網友看到,是母親的點滴付出,托起孩子天馬行空的想象;也有網友意識到,家務勞動也可以是很美好的事情。邵藝輝分享,“希望大家認識到做家務是不能被忽視的。如果單獨拍媽媽做家務、照顧小孩的日常,會有一點俗,所以影片把家務和猜聲音結合,既有信息量,又比較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