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介紹了風險管理在電力管理中的重要性,分析了風險管理在電力管理中的應用,探究了電力管理中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優化電力管理中風險管理的策略,以期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風險管理;電力管理;競爭力
[中圖分類號]TM0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6487(2024)07–0183–03
1 風險管理在電力管理中的重要性
1.1 保障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
電力系統的連續性和可靠性是保障國民經濟和社會生活正常運行的基礎。一旦發生大規模停電,其帶來的連鎖反應會影響到醫療保健、交通運輸、通信系統甚至國家安全。通過有效的風險管理,可實時監控電力系統的運行狀態,及時發現潛在的故障隱患,采取預防措施,避免事故的發生。風險管理還能優化資源配置,提高電力系統的經濟效率。
1.2 降低電力企業運營成本
企業有效的風險管理策略能預防和減輕潛在的損失,優化資產的使用效率,顯著降低運營成本。電力企業面臨的風險較多,包括設備故障、市場價格波動、供應鏈中斷及環境和政策變化等,若不進行妥善管理,會導致運營中斷、維修成本增加甚至罰款和法律訴訟等額外開支。例如,輸電線路的意外斷裂不僅要昂貴的緊急修復,還會因此造成大面積停電,影響企業聲譽和市場信任度。通過實施系統化的風險評估和管理程序,電力企業可以更準確地識別和評估各種潛在風險,包括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控制及風險監測和報告。
1.3 提高電力企業競爭力
電力企業有效的風險管理能預見并應對各種潛在的市場變動和技術挑戰,確保企業能夠穩定供電,提高服務的可靠性。預見性不僅涉及技術和操作層面,也包括對市場趨勢的洞察。例如,對環境政策變化的快速適應能力可使企業在政策導向的市場中占據先機,如早期投資于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項目,應對漸趨嚴格的環境規定。風險管理還包括維護企業聲譽和客戶信任的策略。電力供應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是企業信譽的關鍵部分。在突發事件中快速有效的應對能最小化負面影響,還能增強消費者對企業的信任。例如,通過建立高效的危機響應機制和通訊策略,企業在發生電力故障時可迅速通知受影響的用戶,提供解決方案,這樣的透明度和效率能加深用戶的忠誠度。風險管理還能增強企業的創新能力。在電力行業,技術創新是提升競爭力的關鍵因素。通過系統的風險評估,企業更加敢于在高風險的新技術和業務模式上投資,它們能更好地評估這些投資的潛在風險和回報。
1.4 促進電力行業可持續發展
環境保護法規的加強和公眾對清潔能源需求的持續增長,要求電力行業不斷調整其生產和運營方式。在這一背景下,風險管理可幫助企業識別和減少對環境造成負面影響的活動,例如,通過減少化石燃料的依賴、優化能源結構、提高能效和投資可再生能源項目,能減少企業的環境足跡,還能改善企業在公眾和投資者中的形象,吸引更多的綠色投資。風險管理還能幫助電力企業提前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物理和市場風險。全球氣候變化不斷加劇,極端天氣事件如洪水、暴風雨和高溫增多,電力基礎設施面臨越來越大的威脅。通過風險評估,企業可識別那些受到氣候影響的資產和地區,并采取適應措施,如加強基礎設施的耐候性和靈活性,確保供電的持續性和可靠性。
2 風險管理在電力管理中的應用
2.1 風險識別與評估
在風險識別階段,電力企業要全面考慮從技術故障到自然災害、從市場變化到政策調整等所有影響系統穩定性和企業運營的因素。例如,自然災害如地震和洪水對電力基礎設施造成直接破壞,而市場利率的變動則影響企業的財務狀況。技術變革和政策變化也帶來新的合規要求和技術升級的需要。識別風險不僅要具備專業的技術知識,還要對行業動態和宏觀經濟條件有深入的了解。風險評估則進一步對識別出的風險進行分析,確定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及它們帶來的影響,采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來評估風險。定量評估涉及數據分析和數學建模,如利用歷史數據預測設備故障的概率,或者通過財務模型評估市場變化對企業盈利的影響。定性評估更多依賴于專家經驗和判斷,如通過專家訪談,評估新政策對企業運營的潛在影響。
2.2 風險控制與處理
電力企業通過實施有效的風險控制和處理策略,能確保系統的穩定性和企業的持續運營。電力企業常見的風險控制策略包括風險避免、風險減少、風險轉移和風險接受。風險避免是指通過改變操作或商業決策來完全避免風險的策略,如選擇不進入高風險地區的市場或不采用易受攻擊的技術。風險減少涉及采取措施降低風險發生的可能性或其帶來的影響,如通過加強設備的維護和升級來減少故障率,或者通過培訓提高員工的操作安全意識。風險轉移通常涉及通過保險或合同將風險轉嫁給第三方,如購買財產和責任保險,或者通過合同將供應鏈中的某些風險轉移給供應商。風險接受則是在評估風險的影響和發生概率后,決定承擔這部分風險的過程,通常是因為風險控制成本高于潛在損失或風險帶來的收益遠大于其潛在損害。在具體實施風險控制和處理策略時,電力企業要考慮到系統的整體性和互聯性。例如,在輸電網中,強化某一節點的安全性要整個系統的協調,避免過度依賴單一節點而忽視其他部分的安全。
2.3 風險監測與預警
電力企業進行風險監測時,會使用一系列的技術工具和系統,如傳感器網絡、實時數據監控系統及先進的分析軟件,實時收集關于電力系統運行狀態的數據,如電壓、電流、頻率和溫度等參數,同時監測天氣條件、市場動態等外部因素。通過對數據的持續分析,及時發現系統中的異常變化,預測發生的設備故障或其他潛在問題。預警系統能夠基于收集到的數據和預設的閾值,自動觸發警報。例如,如果某個變電站的溫度超過安全閾值,預警系統會立即通知維護團隊采取措施。對于大范圍的電力需求增加或突發的自然災害,預警系統也能迅速啟動應急計劃,調配資源,確保電力供應的穩定。風險監測與預警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數據的質量和分析技術的先進性。電力企業要不斷更新和維護其監測設備,引入最新的數據處理和分析技術。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技術的引入可為風險預測和預警提供更多可能。
3 電力管理中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
3.1 風險管理意識不足
風險管理意識不足通常表現為對風險管理的認識和重視程度不夠。一些電力企業依舊主要依靠傳統的操作和維護方式,忽視系統化的風險評估和管理方法。這種情況下,企業無法有效識別所有潛在的風險因素,特別是那些非技術性的風險,如市場風險、法律政策變動風險等,因而不能及時調整策略來應對風險。風險管理意識不足還體現在培訓和教育不充分上。在不少電力企業中,對員工進行風險管理相關培訓的投入有限,導致從一線操作員到管理層的員工對風險的認識和處理能力均不足。沒有充分培訓的員工缺乏識別和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直接關系到電力供應的安全和穩定。缺乏全面的風險管理意識也會導致企業在風險評估和監測體系建設上存在缺陷。一些企業只是簡單地應對已經發生的問題,而不是預防潛在的風險。反應式的風險管理方式不僅效率低下,還會在問題發生后造成更大的損失。
3.2 風險管理體系不完善
部分電力企業缺乏系統性和整體性的風險評估和處理流程。例如,企業有針對單一風險類型(如技術故障或自然災害)的管理措施,但缺乏一個將各種類型風險整合的全面風險管理框架。碎片化的風險管理方法不利于對潛在風險的全面識別和有效控制。風險管理體系的不完善也表現在依賴過時的技術和方法。電力行業技術的發展和外部環境的持續變化,使得原有的風險管理工具和策略不再適應新的要求。一些企業由于資源限制或對新技術的認知不足,未能及時更新其風險管理體系,導致無法有效預測、識別和響應新出現的風險問題。風險管理體系的不完善還會導致信息流通和溝通不暢。在一些企業中,風險信息的收集、處理和傳遞流程存在障礙,部門之間的信息壁壘阻礙了風險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即使一線員工或某個部門識別到重要的風險信息,也會由于溝通不暢而未能及時傳達給決策層或相關部門,錯失最佳的風險應對時機。
3.3 風險管理人才匱乏
風險管理人才要具備專業的技術知識,還需熟悉行業特有的運營模式和潛在風險,復合型人才的缺乏對電力企業的風險管理造成重大挑戰。風險管理人才在數量上的不足導致很多企業難以形成有效的風險識別、評估和應對團隊。風險管理涉及從數據分析到戰略制訂、從技術操作到法規遵循的多個方面,人才的缺乏使關鍵職能得不到充分執行。由于行業對于風險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遠大于供應,許多企業在招聘這類人才時面臨較大挑戰。理想的風險管理人員不僅要具備相應的專業技能,還應了解電力行業的具體需求和潛在風險。現實中存在人才與行業需求之間匹配度較低的情況。許多從事風險管理的專業人員在理論知識和通用技能上有所準備,但缺乏針對電力特有問題的深入理解和實戰經驗。電力行業技術的快速發展,如智能電網和可再生能源技術,使得風險管理的復雜性也在不斷增加。
4 優化電力管理中風險管理的策略
4.1 提高風險管理意識
企業提高風險管理意識首要的是通過教育和培訓。定期舉辦風險管理培訓課程,使員工了解最新的風險管理策略和工具,對歷史案例進行學習,從中吸取教訓。模擬演練和應急響應訓練也能幫助員工在實際工作中更好地應對突發事件。在企業文化中樹立風險管理的核心地位同樣重要。企業應將風險管理納入其核心價值觀中,使之成為日常決策和操作的一部分。通過在內部通訊、會議討論及員工評價體系中強調風險管理的重要性,有效地加深員工對此的重視。高層管理者的示范作用不可或缺。領導者通過親自參與風險管理活動,如主持風險評估會議、審查風險管理計劃等,展現出對風險管理的堅定承諾,從上至下的示范效應,能極大地激勵員工將風險管理視為優先事項。
4.2 完善風險管理體系
電力企業構建一個有效的風險管理體系依賴于對各種潛在風險的全面識別。電力企業應定期進行全面的風險評估,考慮從自然災害到技術故障、從市場變動到法規更新等各種影響企業運營的因素。評估不僅要關注當前已知的風險,還應預見到隨技術進步和外部環境變化而出現的新風險。接下來,企業要建立一個包括預防、緩解和應急響應在內的風險應對策略,包括制訂具體的操作程序和行動計劃,確保在風險發生時能迅速而有效地采取措施。例如,對于發生的設備故障,企業可以預先準備備用系統或零件以快速替換,減少停機時間。為了支持這一體系的運行,數據和技術的運用不可或缺。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和數據分析工具,如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提高風險預測的準確性和風險管理的效率。通過實時監控關鍵指標和性能數據,企業可更快地識別風險跡象,提前采取預防措施。完善風險管理體系還需要確保全員參與和持續改進。
4.3 加強風險管理人才培養
電力企業應在內部培養一支專業的風險管理團隊,這可通過組織系統的培訓課程來實現,課程內容包括風險分析、危機處理、策略制訂和應急響應等。企業還應鼓勵員工考取相關的專業證書,如注冊風險管理師或其他行業認可的資格認證,以提升其專業水平和認證資格。企業還應與高等教育機構合作,開展聯合研究和實習項目。通過這些合作,學生可在實際工作環境中應用學習到的理論知識,同時企業也能從中挖掘潛在的人才資源。校企合作模式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寶貴的實踐機會,也可幫助企業預先評估和培養未來的員工。此外,電力企業應注重多學科交叉培訓,現代風險管理要的不僅是財務和技術知識,還包括法律、環境政策和社會科學等領域的知識。
5 結束語
電力行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具有社會公用事業性質,電力安全生產影響著各行業和社會的穩定。在實際工作中,要明確電力安全生產風險管理的流程及相關工作,有效完成電力安全管理工作,保障電力系統的安全運行。
參考文獻
[1] 張欣強. 風險管理在電力安全生產管理中的應用[J]. 科技創新導報,2015,12(31):204,206.
[2] 曾霞玲. 解析風險管理在電力安全生產管理中的應用[J].通訊世界,2015(18):134-135.
[3] 楊昌能. 風險管理在電力安全生產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通訊世界,2015(15):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