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英語作業是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和補充,是學生課外學習英語的重要手段。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實,一線英語教師必須進一步優化和提升小學英語作業的設計質量,減負提質,使之更好地發揮出鞏固、檢測和發展學習成果的作用。優化小學英語作業設計既有必要性,也有方法。
一、優化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的必要性
當前,小學各科作業總量有所控制,我們對英語作業也隨課改進行了一些改進和提升。但現實教學中,由于非完全小學的教師跨年級任教現象較為普遍,英語課時又少,教師的教研時間與個體能力有限,大多數學校的英語作業設計質量不高,缺乏新意,更少有系統化、整體性和靈活性的作業設計,評價形式也存在局限性,故成果較弱。特別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來說,常面對低質而乏味的英語作業,如常見的默寫抄寫、反復刷題等,這些都引起了他們的不滿和反感,應付現象較為普遍,這都不同程度地降低了英語學習的效率和可持續性。
另外,作業質量更關乎學生每天的學習情緒和態度。心理學家洛克通過實驗也證實,受歡迎的作業能激起學生積極的學習動機。優質的作業不僅能夠很好地驗證檢驗課堂教學成果,而且會引導學生樂于完成、主動去探究和實踐,從而獲得體驗感和成就感。特別是對于學困生來說,也將會減輕他們對英語作業的畏難情緒,轉變消極態度。長遠來看,優化小學英語作業的設計對于學生來說是很有必要的。
二、優化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的類型方式
如何優化作業設計呢?外國學者利(Lee)和皮瑞特(Pruitt)定義了作業的四種主要類型。第一種是技能發展,教師所布置的作業問題和課本上或黑板上的例子相似度很高。學生只是簡單運用記憶來演示過程,這種活動趨向于導致表面學習,但這類作業是必須的,一般布置在習得新知識之后,使學生鞏固學到的知識。第二種類型是準備,這類作業多布置在新課的前面。學生被期望提前閱讀并完成與課本例子相似的一個問題。這樣的作業可以使教師在傳授新知識的時候節省大量時間,把主要的精力放在重點上。第三種類型的作業是拓展,在這些作業中,先前學過的材料被回憶并整合到解決方法中去。拓展性作業發展了學生的能力,是一種高級的學習層次。第四種類型是綜合,作業變得更加困難,學生必須有能力把知識應用到一個不熟悉的情境中去。依據以上四種類型的作業,我們要結合學習目標和學情,優化設計小學英語作業:
(一)針對性和實效性作業類型
優化英語作業設計要與課堂教學內容緊密相關,以聽、讀、寫等形式設計,注重落實基礎知識。同時,要研判小學生各年齡階段的特點和學情,有針對性地設計;確保學生在規定時間段內順利完成,真正有實效性。我們在本學期設計了課時作業和單元作業。課時作業主要是以課時為單位的、基礎性的作業,即在結束課時后的幾分鐘內集中完成,立刻檢驗,講錯糾錯,總結歸納。如此會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也可以促使教師對自己的授課進行適當補救和調整,更好地鞏固落實知識技能,實施效果不錯。單元作業也是及時檢測一個單元內容的必要性作業,它不同于單元檢測題,而是設計十五到二十分鐘內完成的基本題型,易批易改,集中糾錯。兩類題里的聽力作業題可以由教師進行閱讀,都是當場完成,如此可以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
(二)計劃性和趣味性作業類型
老師們常用的導學案即是一種計劃好的作業形式,它包含了課前預習、課堂活動以及課堂檢測等幾個環節,是教師教學過程中,以及學生在學習時的必備工具,對落實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培養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很好的促進作用。但這類作業也不是隨意選題或者拿來就用的,教師應該依據自己的課程進度,以學生為主體,更具有規劃性。如圍繞一個單元主題設置三至四個主要的導學案,不必每節課都用;要明確目標要求、學習活動設計及練習拓展等環節。給小學生的作業設計應考慮到小學生的興趣特點,以情境化設置為大框架,創設形式多樣的有趣環節和步驟,如學唱英語歌曲、欣賞小故事、手工制作、小組合作探究性創作等。同時還要豐富評價形式,讓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從中都有體驗感和獲得感。優質的導學案會激發起學生學習探趣的熱情,引導他們跟隨著老師和課堂一步步“攻堅克難”,在不知不覺中,較為輕松而又順暢地完成教學目標。
(三)多元性與層次性兼具的拓展作業類型
拓展性作業是小學英語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它可以有效地鞏固所學知識,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知識?,F實中,很多拓展性作業存在著單一化或機械化的現象。根據小學生個性差異和語言掌握情況,應該設計具有多元性和更具層次性的作業,比如讓孩子們利用各類平臺聽學繪本故事、趣配音、表演錄制英語小視頻、自主進行主題型作業設計或者跨學科性作業設計等等。為了引導學生每晚都與英語“見見面”,我們在一個線上小程序里布置幾分鐘的家庭作業,負擔輕,花樣多,加上適時獎勵,學生對這個作業很感興趣,很愿意做。如此既復習、預習了課本內容,又拓展了知識面,效果不錯。所以,通過多元化作業開發學生的多元智能,滿足他們多彩生活的需求,是提高小學生英語能力的有效手段。
另外,設計分層作業,讓學生根據自己英語學習的實際情況進行自主選擇,即尊重了差異,又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符合不同英語水平學生的實際情況,也是很不錯的作業類型。如在人教版五年級上冊“What would you like? ”的單元作業設計中,我們就分了ABC三個層次:A是與家人用英語對話交流各自晚餐想要的食物和飲用品等,這是給一般水平孩子的口頭作業,達到能夠正確運用語言的目的;B是通過與家人對話了解晚餐所需后,總結匯報每個人的喜好,增加了一定的難度,力求靈活運用語言;C是對話交流飲食的同時,適當談論喜好的原因和其他,最后匯總大家的具體情況口述表達出來,也可形成書面小作文,訓練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當時我們班大多數學生選擇了第二項作業,完成得比較理想。
(四)綜合性作業類型
綜合性作業適合學習能力強且學有余力的學生。在小學高年級有少數學生學過各種版本的英語,口筆頭能力已經很棒了。給這樣的學生可以提供挑戰型甚至競技類的作業,讓他們出彩的同時帶動班級同學在英語學習上更積極主動,亦可使其他學生看到希望,樹立目標和信心,增強課外英語訓練的積極性。
“教育應使提供的東西讓學生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享受,而不是一種艱苦的任務要他們負擔?!痹谛W階段的英語作業設計方面,我們要積極思考,樂于探索,勇于創新并實踐諸多有益的作業形式,以更加開闊的思維方式引導學生開展多姿多彩的延伸性學習,幫助他們在輕負高質的教學大環境中,輕松、愉快地徜徉于英語學習之中。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明睿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