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學歷來是語文界的難題,這是一個嚴峻的現實,也是語文教育的重要課題。多數初中語文教師對作文教學沒有立竿見影的良藥妙方。平心而論,專業的語文教師能寫出高水平文章的也不多,更遑論每天有十幾門功課需要同時發力的學生了。
作文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是一個人真才實學的重量級體現,也是一個人語文修養的重要標志。寫作既需要稟賦,也需要科學訓練。有作文天賦的學生畢竟少之又少,所以大多數學生都需要從小加強系統性、科學性的訓練。如何系統性、科學性地訓練學生的作文能力,國內許多優秀的語文老師都進行了可貴的探索,諸如快樂作文法、日記作文法、模仿作文法、過程作文法、情景作文法等等。近年來,筆者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嘗試運用讀名著、讀生活的“兩讀”作文教學法,取得了較好效果。
一、“兩讀”作文教學法的課標背景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標”)對閱讀和寫作教學的總目標要求是:“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具有獨立閱讀能力。能閱讀日常的書報雜志,初步鑒賞文學作品,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學會傾聽和表達,初步學會用口頭語言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能根據需要,用書面語言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見聞、體驗和想法。”“課標”還指出,注重語文與生活的結合,注重聽說讀寫的內在聯系,追求語言、知識、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養等多方面、多層次目標發展的綜合效應。
在新“課標”“具有獨立閱讀能力,初步鑒賞文學作品”和“注重語文與生活的結合”兩大思想指引下,筆者在與同仁進行了長時間理論探討和實踐推演后,即引導學生從閱讀名著中尋找主題寫作,在閱讀生活中進行作文練習,堅持“兩讀”作文的強化練習,較好地提升了學生“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文化自信”的語文核心素養。
二、閱讀名著的同時,跟步進行主題寫作
名著是文化精華,不但長期占據思想精神的高地,而且在文字運用、文學藝術上精彩紛呈。也就是說,閱讀名著并進行名著閱讀后的作文訓練,學生會在思想及文字上得到最快的提升,不啻是語文作文教學的捷徑。朱自清先生說過:“經典訓練的價值不在于實用,而在于文化。……經典訓練不但沒有廢止,而且擴大了范圍,不以經為限,又按著學生程度選材,可以免掉他們囫圇吞棗的弊病。”
新“課標”倡導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閱讀《西游記》,我們開展“畫讀西游”主題日記活動,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用手中的畫筆畫出對人物和故事情節的理解;閱讀《水滸傳》,我們寫“水滸故事”主題日記,引導學生把自己心目中一百零八位好漢的英雄事跡和對他們的評價賞析記錄下來;讀《簡·愛》《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我們更看重的是作品主人公對學生精神層面的引領和影響,就設計布置“我心目中的她(他)”主題日記,揭示出人物心靈變化的軌跡或英雄成長的足跡;讀《繁星·春水》《艾青詩選》,學生毫不猶豫地進行詩歌主題日記創作。看名著影視版,學生就嘗試根據對原著的理解寫出對劇情、人物及情節等的看法和觀點,鍛煉自己的思辨力。
德國詩人荷爾德林說過:“人生充滿勞績,但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的一個重要方式就是用文藝的情調進行寫作,走入名著的深處,在深度主題寫作中走進另一個美好的世界。海明威的冰山創作理論告訴我們,作家有八分之七的思想情感蘊含在形象的背后。如果我們只是拘泥在文本表面去理解,確實不能準確、深度把握作者的真實意圖。所以,我們在讀名著時要深刻地挖掘研究,發表個人的真知灼見,去表達個人的思想情感,去創造一些新的東西奉獻給世界。比如,一部《紅樓夢》,就出現了千萬種研究它的文本,形成了新的紅樓夢的大觀園,迷離惝恍,讓世人如醉如癡。
名著主題日記的另一個重要寫作內容,就是讓學生深入名著腹地挖掘,和自己的所思所想融為一體,從而升華學生的思想情感,讓學生的作文語言更優美,思維更辯證,讓他們的心變得純粹、潔凈、寧靜……名著閱讀就是繁蕪生活中的詩和遠方,為學生精神層面的升華打下基礎。
三、深入閱讀生活,勇于抒寫真情實感
生活是一本大書,是每個人一輩子需要精深閱讀的最有價值和最深刻的書。“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處處留心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生活才是語文教學的廣闊基礎和豐富源泉,有數不清的東西值得學,值得寫。葉圣陶先生說過:“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
一是在課堂上模擬創設逼真的生活場景,用情境激發學生潛在的情感要素,撥動學生的內驅力,讓學生圍繞生活中的真實問題,帶著真實的任務去思考和學習。比如,筆者將單元學習活動設計成與學生生活相匹配的活動,形成生活化的學習流程,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學生可以采用討論交流、角色扮演、網絡展示、報告演講等方式展開學習。具體來說,學習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黃河頌》《最后一課》《土地的誓言》《木蘭詩》這幾篇文章,我讓學生和“愛家園、愛祖國”的活動結合起來,創設具體的情境,聯系社會現實,讓學生根據單元學習內容策劃“愛家愛國”相關主題的多彩活動,像“抗疫英雄,我想對您說……”“我為社區做貢獻”等。二是指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認真觀察耳聞目睹的人、物和事,并對觀察到的一切保持高度的好奇心,進行深入思考和聯想,多問“為什么”。然后聯系學習過的語文知識和有關表達方法進行模仿寫作訓練。如學習過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文言文《三峽》《答謝中書書》《記承天寺夜游》《與朱元思書》及詩歌《黃鶴樓》《使至塞上》《渡荊門送別》《春望》《錢塘湖春行》后,我讓學生回憶自己的外出經歷,聯系自己旅游過的景點或者家鄉諸城的馬耳山、常山等地,自主設計寫作活動,運用半文言的語言風格與古人共談山川之美,模仿古人的寫景抒情方法,體會古人的思想感情。三是真實細致地記錄活動。讓學生將開展學習活動的起因、經過、結果詳細記下來,積累寫作素材,同時鍛煉敘事條理。這些活動是學生親身參加過的,學生體會深,印象具體,更有利于學生學會準確理解和精確記錄學習生活。
“讀生活”的作文教學最大的好處是,學生寫的都是自己熟悉的人物、事情、景物,所以下筆有話可說,有事可寫。經過長時間的訓練,學生不但養成了細致觀察的習慣,而且善于捕捉生活中的閃光點和美。
四、“兩讀”作文教學法的反思
“兩讀”作文教學法實施以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也有不足值得深入思考和改善。讀名著寫日記,能極大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讀生活寫作文,培養了學生熱愛生活、接地氣的務實精神。讀名著和讀生活相結合,拓寬了作文教學之路,提升了學生的作文水平。但同時,學生學習課程多,閱讀名著的時間嚴重不足;有些名著不好懂,學生沒有足夠的耐力讀完。對此問題,可以嘗試推薦學生讀名著部分章節即可,這就需要教師加大對學生讀名著的推薦和引導。
(作者單位:王英杰 山東省諸城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丁志美 諸城市明德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