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不應僅僅通過書本或屏幕認識自然界,還應與大自然進行親密接觸,在探索自然的過程中獲取豐富的知識和情感體驗。基于此,分析了幼兒親自然教育活動的價值,從創設親自然環境、規劃親自然課程、組織親自然活動和注重開展評價四個方面,具體闡述了幼兒親自然教育活動的策略,以培養幼兒的實踐探究能力,有效提升幼兒的整體學習水平。
關鍵詞:幼兒;親自然;教育活動;教育策略
在幼兒園教育工作中,教師要注重創新教學形式,摒棄單一的講解式教學形式,設計豐富的實踐活動,實現對幼兒綜合素養的培養,促進幼兒健康成長。開展親自然教育活動可以有效改善幼兒教育模式,營造良好的幼兒教育氛圍。基于此,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幼兒教師需要主動探索行之有效的親自然教育策略,以多元的教育方法來引導幼兒親近自然、探索自然,使其在收獲豐富知識的同時,形成熱愛自然和保護自然的情感。
一、幼兒親自然教育活動的價值
(一)培育幼兒良好的綜合素質
親自然教育活動突破了傳統幼兒教育模式的束縛,教師可以在自然情境中引導幼兒探究,使幼兒收獲更多知識與技能,培養幼兒良好的綜合素質。例如,在“種子的秘密”的親自然教育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認識不同的農用工具,通過開展實踐活動加深幼兒對農業操作技能的了解,使幼兒在種植活動中學習與植物、氣候、季節等相關的知識,感受勞動樂趣以及勞動帶來的成就感和喜悅感,培養幼兒吃苦耐勞的優良品質,為他們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1]。
(二)在親自然教育活動中學習自然常識
親自然教育活動的有效開展不僅能優化幼兒教育模式,還能實現幼兒教育空間的有效延伸,使幼兒學習更多的自然知識,掌握相應的生活常識,拓寬幼兒的認知視野。幼兒往往對自然有著強烈的探索興趣,對豐富多彩的自然生活充滿向往。教師通過搭建自然生活空間,可以豐富幼兒的學習體驗,提高幼兒的學習自主性。在親自然教育活動中,幼兒還能了解自然變化的規律,在親近自然、探索自然中學習常識,快樂成長。
(三)有助于生命教育的落實
幼兒親自然教育活動的開展建立在遵循自然事物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在親自然教育中,幼兒會接觸豐富的動植物,而不同的生命形態能夠帶給幼兒不同的情感體驗,這使幼兒親自然教育活動成了落實生命教育的重要載體,是培養幼兒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熱愛生命品質的有效途徑。比如,帶領幼兒在養殖或種植活動中觀察動植物在不同階段的生命形態,有助于幼兒形成熱愛自然、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和生命價值觀。無論是一顆種子的發芽結果,還是剛剛出生的幼小生命展現出的嗷嗷待哺姿態,都能給幼兒的內心帶來不同程度的情感沖擊,使他們獲得不同的感受,而教師再從生命教育的視角對幼兒進行引導,有助于培養幼兒正確的生命觀,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2]。
二、開展幼兒親自然教育活動的策略
(一)創設親自然環境
1.創設室內親自然環境
幼兒園教育活動是以園內活動為基礎逐步拓展的,在教育環境的創設中,教師要注重室內外環境的統一。以親自然教育理念為指導思想設計室內環境,可使幼兒感受到自然的奇妙,主動在自然環境中學習和探索。關于幼兒園室內自然環境的創設,教師可設計自然角,如充分利用生活廢舊物品,在教室的一角設置自然展示區,在其中擺放各種與自然界有關的物品。
例如,基于自然科普需求以及培養幼兒環境保護意識的教育目標,教師可以借助與自然有關的圖片來布置室內環境,比如在樓道走廊、墻壁上展示相關圖片,以自然元素烘托氛圍,使幼兒在耳濡目染的環境中認識自然事物,逐步實現自然科普教育的目的。完善幼兒園室內環境,可以為室外環境的有效拓展奠定良好基礎,構建親自然教育新空間,使幼兒可以與自然親密接觸,提升自然探究能力。
2.創設室外親自然環境
在幼兒教育中,積極拓展教育空間,可以提升幼兒教育活動的有效性。創設幼兒園室外親自然環境,可以有效延展幼兒教育空間,促進幼兒教育活動中師幼配合效果的提升[3]。
首先,教師可以設計花卉綠植種植區。教師可充分把握幼兒的認知特點,在幼兒園的各個角落設計花卉綠植種植區,帶領幼兒種植不同類型的植物,提升幼兒園環境的自然性,為親自然教育活動的有效開展做好鋪墊。
其次,教師可以創設自然游戲區。教師可以利用幼兒園內的草坪、樹木等完善游戲場地的設計,同時利用一些輔助性的工具創設自然環境,使幼兒在游戲中融入自然。比如,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種植一些比較粗壯的樹木,以輔助捉迷藏游戲的開展。這樣一來,幼兒可以利用樹干遮擋身體,使自己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這可以提高幼兒的活動參與興趣,激發幼兒的自然情感。
最后,教師可以創設手工藝創造區。在親自然教育活動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好自然資源創設手工藝創造區,培養幼兒的動手實踐能力。幼兒教育以啟發智慧為主,同時注重促進幼兒手腦協調發展,因此,教師要擺脫單一的理論說教,基于親自然教育理念開展藝術創作類活動,使幼兒接受藝術文化的熏陶,在自然環境中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二)規劃親自然教育課程
教師應明確親自然教育的目標,從教育實際要求出發規劃親自然教育課程,設計親自然教育活動,培養幼兒的親自然情感,開發幼兒的潛力。
在幼兒園的語言活動中,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到自然中尋找、聆聽各種聲音,使幼兒在接觸大自然的過程中提高觀察能力,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在勞動活動中,教師可以鼓勵幼兒主動參加自然勞動,培養幼兒愛護自然環境的觀念,讓幼兒意識到勞動最光榮,應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在科學教育中,教師可帶領幼兒參與搜集自然材料的活動,如要求幼兒在自然界中尋找一些植物種子,同時種植在合適的花盆里,并記下整個種植過程,這可以加深幼兒對大自然的了解。
(三)組織親自然教育活動
1.以季節為主線開展親自然教育活動
在以季節為主線開展親自然教育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提煉活動主題,在明確主題的基礎上選擇教育形式。例如,在以“四季”為主題的親自然教育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整理相關的教學資源,在課堂播放關于不同季節自然現象的視頻,使幼兒了解季節變化的規律。將季節作為教學主線,可以加深幼兒對季節變化和時令的認識。
春季萬物復蘇,枝條上長出了嫩嫩的新芽,隨著天氣的回暖,人們選擇外出郊游。此時,教師可以“感受春天”為主題設計親自然教育活動,帶領幼兒到幼兒園附近的自然環境中,使幼兒感受春天里的自然美景。在夏季來臨之際,天氣炎熱,雨水豐沛,時有暴雨傾盆的景象。教師可以“感受夏雨”為主題開展親自然教育活動,選擇恰當的時機帶領幼兒到走廊觀看夏雨,引導幼兒談一談觀察到了什么現象,有哪些感受等,以激發幼兒探索自然的興趣[4]。秋季是豐收的季節,教師可以設計“體驗豐收”的主題活動,帶領幼兒到鄉村田野欣賞金燦燦的田園風光,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帶領幼兒參與農業豐收勞動,使幼兒理解農民的辛苦,培養幼兒勤儉節約的意識。冬季,氣溫逐漸降低,在一些地區,落葉現象比較明顯,教師可以設計“了解落葉”的實踐活動,帶領幼兒去觀看落葉,撿拾落葉來制作手工藝品。總之,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的自然現象,教師可以四季為主線,設計親自然教育活動,以有效豐富幼兒親自然教育的內容和形式,深化幼兒對自然環境的認識。
2.以傳統節日為主線開展親自然教育活動
幼兒教育同樣承擔著傳揚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傳統節日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重要部分,一些傳統節日與大自然有著緊密的關系。教師可深入研究我國傳統節日,將其與親自然教育結合起來,在幼兒園中開展傳統節日主題的親自然教育活動。這樣的親自然主題活動可以激發幼兒親近自然的熱情,同時讓幼兒充分了解傳統節日文化的內涵[5]。
以清明節這個傳統節日為例。清明節又叫“踏青節”,以“清明節”為主題開展親自然教育活動,可引導幼兒懷念逝者,珍惜當下的幸福生活。基于此,在清明節前后,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去踏青或到當地的烈士紀念碑等場所開展紀念活動。教師還可以通過為幼兒講故事的方式來贊揚烈士的精神品質,在加深幼兒對清明的認識的基礎上,對幼兒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3.以科學教育為主線開展親自然教育活動
以科學教育為主線開展親自然教育活動指帶領幼兒走進大自然中,引導幼兒親近大自然,以自然物、自然現象為主要教育內容,使幼兒了解更多的科學知識,懂得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價值。比如,幼兒喜歡吃水果,但不知道水果如何生長。對此,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到水果大棚參觀,讓幼兒了解水果是如何生長的。在這樣的教育過程中,幼兒獲取的并非只是有關水果種植的科學知識,還可以認識到勞動人民的智慧。總之,以科學教育為主線開展親自然主題教育活動,有助于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讓幼兒在主動親近大自然的過程中獲得真切的體驗。
(四)注重開展評價
在幼兒親自然教育活動中,教師要注重開展評價:一方面,要對幼兒進行評價,激勵幼兒,提高幼兒持續參與親自然活動的熱情;另一方面,要對教育活動的實施情況進行評價,以優化教育內容和方式。為了做好科學的評價,在幼兒親自然教育活動中,教師需要隨時觀察幼兒的行為表現,精準把握幼兒的親自然表現,做好活動記錄和比較。在教育活動完成之后,教師要及時進行活動總結,對活動進行評價,而后從活動內容的設計、活動過程的優化等多個方面來進行教育策略的優化,進一步提高親自然教育活動的有效性。
以“認識植物”的親自然教育活動為例,在教育活動中,教師需要高度關注幼兒的一舉一動,及時對幼兒進行評價。比如,有的幼兒可以保持認真的狀態進行觀察,了解植物的成長特征;有的幼兒關注到了小花朵上面停落著一些小昆蟲等微小的細節。對于幼兒良好的活動狀態、細微的觀察發現,教師都要及時給予鼓勵,讓幼兒更主動地觀察。在活動結束之后,教師要基于幼兒的收獲等開展課程評價,分析教育活動的優點和不足,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以促進后續親自然教育活動更科學地開展。
三、總結
總之,在幼兒園教育中,教師要認識到親自然教育的重要價值,為幼兒創造良好的親自然環境、科學規劃親自然教育課程、合理安排親自然教育活動、重視開展評價,讓親自然教育滲透到幼兒教育的多個環節中,促使幼兒主動親近自然,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楊亞男.中班親自然項目活動的建構與實施:以“花花世界”項目活動為例[J].文科愛好者,2023(5):220-222.
張潔.自然教育促進幼兒的生命成長探索[J].教師博覽,2022(30):82-83.
林美欽.培養幼兒親自然情感的方法[J].家長,2022(30):168-170.
徐建芳.生態學視角下幼兒親自然項目的研究路徑[J].啟迪與智慧(上),2022(8):41-43.
施會華.自然教育給幼兒帶來什么?[J].幼兒100(教師版),2022(3):4-5.
作者簡介:朱佳麗(1998—),女,江蘇省南通市小海街道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