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結合某老路改造項目,分析水穩基層裂縫原因,明確預防、治理水穩基層裂縫的施工要點,以加強水穩層裂縫控制,保障老路改造后路基質量。經研究可知,為有效控制水穩基層裂縫,老路改造時應從工藝設計、混合料配比、攤鋪、碾壓等環節,預防基層橫縱向裂縫,確保水穩基層施工質量,提高老路改造項目安全性能。
關鍵詞 老路改造;水穩層;基層裂縫;裂縫原因
中圖分類號 U418.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8949(2024)14-0155-03
0 引言
水穩層是公路路基重要結構,受溫濕度、車輛荷載、施工等因素影響,既有公路基底水穩層抗變形能力弱、脆性大,存在嚴重裂縫問題,使得路面結構碎裂、起拱,危害車輛行駛安全。加強水穩基層裂縫控制,有助于改善老路結構穩定性,減少裂縫危害,保障城市交通設施運行質量。
1 老路改造項目概況
某城市公路改造項目,改造全線長2.8 km,改造區域為城市主干道TK0+100~TK0+640區段,設計行車速度60 km/h,荷載標準為公路Ⅰ級。TK0+640~TK2+000區段改造為二級公路,設計行車速度40 km/h,總長1.56 km。全線路基(含橋梁)拓寬處理。老路橫斷面形式為水泥混凝土路面,各路段寬度分別為17 m、13 m、14 m。改造后,路面寬度22.5 m、17 m、14 m。TK1+000~TK2+000路段水泥穩定層鋪筑結束后約26 d后,水泥基層上出現橫、縱向裂縫,裂縫寬度約0.1~5 mm,水穩基層外露時間增加后,裂縫寬度、深度增加,部分裂縫基層出現“橫向貫穿”情況,如表1所示。
2 老路改造水穩基層裂縫原因分析
(1)水穩基層配比問題,骨料中細集料較多,水穩底基層、基層含有0.075 mm以下粉塵,含量10%。
(2)芯樣強度高。7 d后鉆取芯樣結構密實,高強度,5~10 mm裂縫風險大,表示水泥用量過高。檢測后發現“水泥早強”,28 d后水泥強度持續增長,裂縫產生。經檢測,施工3 d水泥強度為21.2 MPa,28 d后為45 MPa,大于標準值10 MPa、32.5 MPa。
(3)水穩基層外露時間長,干濕交替,溫差變化大。水穩層反復處于“干燥”“飽水”“較干燥”等狀態循環[1]。多次干縮、飽水后裂縫產生,縫隙張開寬度增大。
(4)鋪筑方式不當,養護不到位。試驗分析水穩基層裂縫開裂規律,各試驗段鋪筑工藝、養護方法差異化處理,經檢測,裂縫開裂差異明顯,如表2所示。
3 老路改造水穩基層裂縫治理思路
統計、量測老路水穩基層結構裂縫,分類裂縫。裂縫間距4~8 m為普通裂縫,小于4 m為嚴重裂縫,8~12 m為輕度裂縫,大于12 m為輕微裂縫。水穩基層橫向裂縫嚴重時需返工,其余路段鋪筑防裂卷材,應用SBS改性瀝青處理。
3.1 處理方法
(1)清理水穩基層,明確裂縫位置、長度、寬度,并標記。
(2)應用1.5 m寬+16 mm×16 mm玻璃纖維網覆蓋裂縫區域,技術要求,如表3所示。張拉玻璃網,固定鉚釘,鉚釘間距15~30 cm,直徑6 mm,長度8~10 cm。
(3)滴灌環氧樹脂、熱瀝青,處理裂縫開口縫隙,避免水分侵入。
3.2 裂縫治理工藝
水穩基層稀漿封層頂面裂縫貼鋪防裂卷材,寬度0.5 m,后灌注SBS改性瀝青封縫。基本工序:普查水穩基層裂縫→清縫→灌注封縫→涂黏結層→鋪筑防裂卷材→壓實。
(1)普查,記錄裂縫參數,成冊后清理縫隙殘渣,可手持鼓風機清理,使其干燥、潔凈。
(2)灌縫。壓力法清理裂縫,吹干,小勺滴灌SBS改性瀝青。各裂縫滴灌次數大于2次,直至灌滿,瀝青技術指標如表4所示。
(3)灌縫,涂刷120 cm熱瀝青,黏結層瀝青標準黏度8~20C25.3(S),恩格拉黏度1~6E25。1.18 mm篩上殘留物小于0.1 mm,熱瀝青蒸發后,15℃延度大于40%,溶解度大于97.5%,1 d常溫穩定度小于1%,5 d小于5%[2]。
(4)鋪設防裂卷材,改善黏結性能,防裂卷材各項指標見表5。鋪設后膠輪機壓實,后鋪筑瀝青混凝土。
(5)部分微小裂縫路段需鋪設土工布。裂縫處基層頂透油層灑布前,標記,后鋪1 m寬土工布、碾壓,表面不得轉彎,可用2 cm鋼釘,30 mm×30 mm×0.3 mm鐵皮固定。裂縫寬為2 mm時,鋪后噴灌改性乳化瀝青,加鋪玻璃纖維格柵,尺寸1 cm×1 cm。縫隙大于2 mm,沿線開鑿,鑿“V”形槽,吹干灌注改性乳化瀝青。
4 老路改造水穩基層裂縫控制方法
4.1 施工準備
(1)檢查路基底質量,排查下沉、開裂現象,安裝橫向排水管,檢查通水,無誤后施工水穩基層。
(2)灑水濕潤路基,膠輪壓路機穩壓2遍,避免土基吸取混合料水分,預防“爛根”。
(3)上層水穩層施工前清掃下層水穩層表面,保持干燥。
(4)封閉交通,清理攤鋪面清理,施工前1 h,攤鋪機就位,水穩層攤鋪面鋪灑水泥凈漿,1.5~2 kg/m2。
4.2 材料拌和
(1)拌料前,備料數量為攤鋪結構層設計數量30%。采用雙拌缸攪拌機拌和,型號WCZ-700型,產量700 t/h,缸長4.5 m,共攪拌2次。
(2)按試驗配合比拌料。水穩混合料包含5檔集料,集料規格分別為0~3 mm、3~5 mm、5~10 mm、10~20 mm、20~30 mm,以減少空隙,密實水穩層,高溫天氣拌料增加摻水量,約2%~3%[3]。
(3)車行道5%水穩層級配碎石厚30 cm,非機動車道4%水穩層級配碎石厚20 cm,人行道4%水穩層級配碎石厚15 cm。碎石壓碎值小于30%,限制最大粒徑小于31.5 mm,粒徑0.5 mm下石屑含量小于5%~7%。液限小于28%,塑性指數小于9,可用mm級方孔篩控制碎石粒徑,31.3 mm粒徑質量百分率大于100%,26.5 mm為90%~100%,19 mm為72%~89%。配比時,基于P189~P190,實施7 d無側限抗壓強度試驗、標準擊實試驗,檢測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
(4)級配要求符合抗裂水穩基層設計。降低4.75 mm通過率,增加粗集料比例,約35%。提升19 mm篩孔通過率,約80%。降低0.6 mm、0.075 mm篩孔通過率,0.6 mm小于15%,0.075 mm小于4%。關鍵控制點為19 mm、4.75 mm、0.6 mm、0.075 mm方形篩孔,推薦值:19 mm:68~86 mm,47.5 mm:27~42 mm,0.6 mm:8~15 mm,0.075 mm:0~3.5 mm。
(5)混合料裝載、運輸后分3次卸料,運輸覆蓋篷布。
4.3 攤鋪
(1)攤鋪前安裝兩側鋼模板,提升密實度、減少廢料。碾壓成型,觀察線形,量測垂直度、水平度。符合水穩層設計寬度后拆模時,為預防塌邊,降低裂縫風險,可灌注水泥漿,填充縫隙,每延米1~3 kg,灑水壺灌注,配比為1:2[4]。
(2)水穩上下縱層錯開攤鋪,錯開距離約50 cm。可用2臺攤鋪機攤鋪水穩層,間距5~7 m左右,縱向攤鋪面重疊大小30 cm。機前設橡膠擋板,底部距攤鋪面高度8~9 cm。攤鋪機速度1~2 m/min,夯錘頻率1 300 r/min,混合料最佳含水量0.5%~1%。
4.4 碾壓
(1)攤鋪50 m后碾壓。2臺膠輪壓路機、2臺23 t振動壓路機分別靜壓、振壓,靜壓1~3遍,振壓2~3遍,行走速度1~4 km/h,振壓速度1.8~2 km/h,震級30 t,靜壓1.5~1.7 km/h。
(2)直線段邊緣向中心碾壓,平曲線段自內向外碾壓,輪跡保持重疊1/2,不得掉頭、急剎。
(3)碾壓、壓實度檢查合格后,覆蓋土工布/油紙養護,搭接長度30 cm,頂部用袋裝砂土壓實。表面灑水,噴霧式噴頭,保持水泥穩基層表面濕潤[5]。
4.5 質量檢測
(1)灌砂法、重型夯擊實標準檢查壓實度,每200 m設置2處測點,壓實度應大于97%。取粒徑0.03~0.06 mm/0.25~0.05 mm標準砂,下落試洞,量測試洞容積。記錄后置換試樣,推算試樣密度,計算公式Pw=×ps。
Pw為試樣實密度(g/cm3)、ps為量砂密度(g/cm3),mw為取樣質量(g),mb為標準砂填滿時質量(g)。Pd=,w為材料含水量,Pd為試樣干密度(g/cm3),水穩基層壓實度k=×100,pdmax為實驗中試樣重型夯擊時最大干密度(g/cm3)[6]。
(2)3 m直尺量10尺測量平整度,取值最大間隙,外觀無起伏,每200 m測2處,容許誤差12 mm。
(3)水準儀量測縱、橫高程,200 m測4斷面,允許誤差﹢5~-15 mm。
(4)尺量路中、邊緣厚度及寬度,厚度合格值-25 mm,代表值10 mm,寬度不小于設計值。
(5)水準儀量測橫坡度,200 m設4斷面測點,容許誤差0~3%。
4.6 常見問題
(1)橫向接縫問題。攤鋪中斷,攤鋪機駛離時,濕潤成型接頭,垂直斷面連接后橫向、縱向碾壓,橫縫平整、密實相接,上下兩層錯開1 m。混合料末端壓實區伴有斜坡,鋪新前,需用3 m直尺檢測接縫平整度,沿中心線垂直切除末端。呈“八字”碾壓接縫處,推進至新鋪混合料,碾壓密實,縱向碾壓。
(2)離析問題。1)分區堆放集料,預防變異性。運輸時禁止自由跌落成堆,裝載機裝須配帶活塞門漏斗成品倉,前后移動,三次裝料、卸料。2)攤鋪前,攤鋪機螺旋布料槽前擋板加橡膠擋板,預防混合料上下離析。攤鋪時,混合料需布滿料槽。兩側邊緣離析現象明顯、混合料不平整、起梗時,人工修補、整理,或鏟除、換填、新拌混合料。
5 結語
綜上所述,針對老路改造項目中水穩基層裂縫問題,應分析水穩層開裂原因,及時治理。后期鋪筑水穩層時,基于公路結構安全建設要求,優化水穩層工藝設計,規范水穩基層施工流程,降低裂縫風險。水穩層作為路基核心結構,裂縫問題會影響路基安全性,為規避水穩基層裂縫風險,應針對裂縫風險采取質量管理措施,夯實新舊公路改造建設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勇.水穩基層施工裂縫和拱脹控制技術研究[J].四川建材,2023(5):144-146.
[2]史奇彬,王芮文,曹妍,等.瀝青混凝土路面縱向反射裂縫研究[J].黑龍江交通科技,2023(3):39-41.
[3]李奕辰.市政道路工程路面水穩層施工質量控制措施[J].運輸經理世界,2022(6):44-46.
[4]周忠.高等級公路水穩層裂縫的所致成因及應對舉措[J].綠色環保建材,2020(12):112-113.
[5]魏躍侃.公路施工中水穩基層裂縫防治技術[J].交通世界,2020(18):54-55.
[6]魏濤.城市道路瀝青路面水穩基層裂縫檢測方法探討[J].智能城市,2020(5):39-40.
收稿日期:2024-03-22
作者簡介:葉向陽(1986—),男,本科,工程師,從事工程項目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