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禽虱病是家禽養殖過程中一種十分常見的體表寄生蟲病,嚴重影響家禽健康生長。本研究旨在調查某散養雞場禽虱病流行情況,同時篩選有效的藥物進行治療,旨在為該病的防治提供依據。試驗隨機選擇60只雞,檢查體表是否存在疑似禽虱的寄生蟲,對寄生蟲進行初步形態學鑒定,分別統計不同日齡和性別雞禽虱病感染情況。隨機挑選30只禽虱病確診病雞,分為3組(每組10只),分別探究溴氰菊酯和雙甲脒對禽虱驅殺效果。結果發現,該養殖場禽虱病平均感染率為71.67%(43/60),公雞和母雞感染率分別為68.0%和80.0%;幼齡雞和成年雞分別為65.0%和75.0%,幼齡雞比成年雞感染率偏低。藥物驅蟲試驗結果表明,溴氰菊酯和雙甲脒對禽虱均有較強的驅殺效果,溴氰菊酯驅殺效果更加理想。
關鍵詞:禽虱??;感染情況調查;藥物篩選
中圖分類號:S858.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1085(2024)07-0075-04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居民收入不斷提高,人民對畜禽產品的品質需求也逐漸提高。生態畜禽業是國內養殖業發展的趨勢之一,與此相關的散養雞養殖也是農民致富的重要手段之一[1]。目前部分散養雞場存在飼養管理粗放、養殖密度過高和忽視疫病防控等問題,導致在雞群養殖過程中傳染性病原感染風險增高,甚至出現高發病率和高死亡率,給養殖場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2]。虱子是一種十分常見的體表寄生蟲,主要以禽皮屑和羽毛為食,虱子在運動和叮咬過程中可引起家禽精神不安、消瘦和貧血等,嚴重影響家禽生長性能和產蛋性能等,威脅養殖業的健康發展[3]。
禽虱病對家禽的危害是慢性過程,因此容易被養殖戶所忽視。目前關于散養雞禽虱病的流行病學和抗寄生蟲藥物篩選相關報道較少。本文對湖南省岳陽某散養雞場禽虱病感染情況進行初步調查,同時探究溴氰菊酯和雙甲脒對禽虱驅殺效果,旨在為該病的防治提供數據支持。
1 "材料與方法
1.1 nbsp;待檢樣品來源
2023年8月,湖南省汨羅市某散養雞場部分雞出現啄羽、精神不安且好斗等癥狀。為檢測雞群是否感染體表寄生蟲,我們從該養殖舍隨機抽選的60只散養雞進行檢測。
1.2 "體表寄生蟲的采集
抓住散養雞后,扒開羽毛暴露出皮膚,仔細觀察皮膚和羽毛深層是否存在疑似體表寄生蟲,輕輕用蘸水的毛刷蘸取寄生蟲,按照每只家禽一個試管的方式,將收集的寄生蟲保育于含有75%乙醇的采樣試管中。
1.3 "禽虱的形態學鑒定
將采集的體表寄生蟲置于潔凈的載玻片上,滴加少量熱乙醇使蟲體伸直,于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寄生蟲形態學特征,并根據相關文獻對其進行形態學鑒定[4-5]。
1.4 "藥物治療與效果觀察
從確定感染禽虱病雞群中隨機挑選30只,分為3組(每組10只),分別設置為對照組(1個)和試驗組(2個),其中試驗組I選用雙甲脒溶液(1:1 000稀釋)對雞群噴灑,試驗組II 選用溴氰菊酯溶液(1:1 000稀釋)對雞群噴灑,對照組選用自來水對雞群噴灑,每周用藥一次,連續用藥2周。用藥1周后,再次采用類似的方法檢查各組雞群禽虱病感染情況,以評估兩種驅蟲藥對禽虱的驅殺效果。
2 "結果
2.1 "臨床表現
2023年8月初,汨羅市某散養場飼養的部分肉雞出現焦慮不安、啄羽和采食量下降等癥狀,且部分發病嚴重的雞群翅膀處出現脫羽癥狀。養殖戶最初以為是雞群飼糧缺少礦物元素所致,在飼糧中添加必需磷、鈣和胱氨酸等元素飼喂雞群,但病情尚未好轉,且有加重趨勢。
2.2 "蟲體形態學觀察
檢查隨機挑選的60只雞體表,可見部分病雞腹部、背部和翅下羽毛與皮膚交接處有數量不等的長約2 mm黃白色蟲體爬動。將蟲體處理后置于光學顯微鏡下,根據其形態學特征可鑒別為禽虱(圖1)。
2.3 "雞虱感染情況調查結果
經統計,60只被調查的雞中有43只雞體表存在禽虱,平均感染率為71.67%,如表1所示。進一步分析不同性別和日齡雞群禽虱感染情況差異,可見母雞感染禽虱病陽性率為72%(34/50),公雞陽性率高達80.0%(8/10);成年雞較幼年雞禽虱病陽性率更高,分別為75%(30/40)和65%(13/20)。
2.4 " 不同藥物對禽虱治療效果觀察
為初步篩選有效的抗禽虱病藥物,本研究選用溴氰菊酯和雙甲脒分別探究其治療禽虱病的效果,結果如表2所示。治療前各組雞群臨床表現均包括焦躁不安、啄羽和采食量下降等癥狀,且感染強度基本相同。經過2周治療后,再次觀察各組雞群臨床癥狀,并檢測禽虱感染強度。結果發現,對照組雞群啄羽和脫羽現象更加嚴重,且雞群焦躁不安,眼觀可見雞群羽根與皮膚交界處有大量活動的黃白色蟲體爬動,且感染強度較治療前更高;溴氰菊酯組雞群治療后未出現啄羽、焦躁不安現象,且采食量基本恢復正常,進一步觀察未發現雞群體表存在疑似寄生蟲活動;雙甲脒組雞群治療后整體臨床癥狀減輕,但仍然有少數雞群出現啄羽現象,采食量基本恢復正常,進一步檢測體表寄生蟲,發現部分雞群體表存在3~5只黃白色蟲體爬動,說明禽虱病未得到完全根治。
3 "討論
禽虱可通過直接接觸來感染健康家禽,部分散養雞場存在高密度養殖且衛生管理水平差等問題,這導致禽虱很容易在散養雞場廣泛流行。禽虱感染可導致雞群焦躁不安、采食量下降和啄羽等,嚴重影響雞的生長性能和產蛋性能。此外,虱本身可能是某些細菌或病毒的攜帶者,在叮咬過程可能將病原傳給家禽造成繼發感染,給養殖企業(戶)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盡管雞場感染禽虱現象十分常見,但相關流行病學調查的報告仍然較為少見。本文初步調查了汨羅市某散養雞場禽虱病流行情況,發現該雞場禽虱平均陽性率為71.67%(43/60),這主要是由于禽虱屬于體表寄生蟲,而雞群在散養過程中容易頻繁接觸,這為體表寄生蟲在雞群體表之間傳播和流行提供了便利條件,使得禽虱可以于短時間內在雞場廣泛流行。因此,對禽虱病應該“勤觀察、早發現、早治療”,減少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分析發現,母雞禽虱病感染率為68%(34/50),比公雞虱病80%的陽性率(8/10)稍低,可能與抽選公雞樣本數量較少有關。不同日齡雞群中,幼禽虱病陽性率為65%(13/20),成年雞的為75%(30/40),高于幼齡雞,可能是成年雞群在生長過程中接觸禽虱的機會更多;幼齡雞免疫力弱,這也導致幼齡雞禽虱病感染率相對較高。
溴氰菊酯是一種常見的抗體表寄生蟲藥物,殺蟲譜廣、效力強,對蟲體具有驅殺作用,藥物持效期為1周左右。目前,溴氰菊酯廣泛應用于畜禽體表寄生蟲的防治,其中包括禽虱[5-6]。與溴氰菊酯作用類似,雙甲脒對多種體表寄生蟲具有驅殺效果,也具有觸殺和拒食的作用,同時可通過抑制寄生蟲體內單胺氧化酶活性發揮殺蟲效果[7]。本研究發現,溴氰菊酯對禽虱驅殺率近100%,而雙甲脒雖然對禽虱具有相對理想的驅殺效果,但不能完全驅殺,這可能與給藥濃度、時間以及雙甲脒不能驅殺蟲卵等因素相關。故而,本試驗中溴氰菊酯對禽虱驅殺效果較雙甲脒更加理想。
參考文獻:
[1] 李粉玲,劉書生.散養雞發展中的對癥施策[J].中國畜牧業,2017(16): 83-84.
[2] 李治國,盛光玉,趙文卿,等. 阿拉爾市散養雞異刺線蟲的形態學觀察及分子鑒定[J].中國家禽, 2023, 45(5): 8-12.
[3] 范玉嶺. 禽虱病、螨病的流行特點、診斷和防控[J].現代畜牧科技,2021(4): 115-116.
[4] 宋靜,陳曉曉,梁高星,等. 三種動物體虱玻片標本制作及其種類鑒定[J].家畜生態學報,2022, 43(8): 62-65.
[5] 倪廣義. 溴氰菊酯防治雞虱病[J].養殖與飼料, 2019(5): 114-115.
[6] 葉偉慶. 溴氰菊酯對雞體表寄生蟲防治的研究進展[J].家禽科學, 2018(11): 49-52.
[7] 許朝愛,李文超,賀峻霖,等. 犬蜱蟲病及雙甲脒的驅殺試驗觀察[J].畜牧獸醫科學, 2022(1): 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