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養殖自動化、智慧化的不斷發展,種雞養殖規模不斷擴大,單位面積飼養量不斷增加,這對養殖場的生物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存在的任何細小的漏洞都會導致疫病的發生,并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由此可見,做好種雞場生物安全體系建設對防控雞群疾病意義重大。
關鍵詞:種雞;生物安全;消毒
中圖分類號:S858.31 文獻標識碼: 文章編號:1673-1085(2024)07-0087-04
生物安全是指為防止細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進入或感染動物群體而采取的一切隔離、消毒等綜合防疫措施,是以切斷疾病傳播途徑為主要手段,預防疾病發生的畜禽生產安全體系[1-2];包括阻止病原微生物被帶入或擴散進入動物機體所必需的設施及操作流程[3],是將可造成疾病傳播的有害生物排除在養殖場外所采取的各種安全措施,是企業寄托在生產者身上的期望[4]。根據生產實踐,生物安全可劃分為建筑性生物安全和管理性生物安全[5],其中管理性生物安全可分為硬件管理和操作管理。
1 "建筑性生物安全
科學選址是種雞場建設的第一道關鍵環節,應盡量選擇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地段,嚴格符合《動物防疫條件審查辦法》相關規定,距離生活飲用水源地、動物飼養場、養殖小區和城鎮居民區、文化教育科研等人口集中區域及公路、鐵路等主要交通干線1 km以上,距離動物隔離場所、無害化處理場所、動物屠宰加工場所、動物和動物產品集貿市場、動物診療場所3 km以上。按照當地風向,依次設置飼料生產區、養殖區、糞污處理區[6]。如果是多日齡混養,應設置育雛、育成區在上風口,產蛋區在下風口[7]。場區內應做到生產區與生活區、凈區與污區、凈道與污道分離,從而有效隔離病原體,避免細菌、病毒的橫向傳播[8]。
場區內路面硬化,場區周圍避免種樹,防止野鳥棲息。養殖場應設置院墻或柵欄,避免無關人員進入[9]、場區內設置防鳥、防鼠、防蟲媒、防犬貓等設施[10]、入場處設置車輛消毒通道和人員消毒通道,對必須入場的車輛如雞苗運送車輛、飼料運送車輛,應進行全方位消毒后方可進入;管理人員、技術人員、養殖人員應洗澡、更衣、消毒后方可入場。
2 "硬件性生物安全
2.1 " 水源及飲水設備管理
每天上料前對水線進行反沖洗,每周對水線進行臭氧消毒,每月對蓄水池和主管道進行清洗消毒,凈化水線及管道內壁,防止生物膜的形成[11]。避開活疫苗免疫期及用藥期,定期向飲水中添加二氧化氯等消毒藥物,保證雞群飲水衛生。
2.2 "飼料及喂料設備管理
2.2.1 "飼料生產車間應保持干燥、通風、常溫、防潮,各種原料及成品料分區放置,標識清楚;原料先進先出,臨期者先行使用。
2.2.2 "嚴把質量關,對玉米、麩皮等大宗原料應進行霉菌毒素檢測,合格后方可卸車入庫;儲存或生產過程中,發現原料、成品料霉變應及時棄去,懷疑受到霉菌毒素污染時應及時進行多點采樣檢測,合格方可使用[12]。
2.2.3 "應盡量縮短飼料的儲存時間,特別是高溫高濕季節。定期清理料塔,防止殘存飼料結塊發霉。
2.2.4 "場區內灑落的飼料要及時清掃干凈,料塔上應安裝驅鳥器,場區安裝防鳥網、防鳥罩,防止野鳥采食導致疫病傳播。
2.3 "外來車輛管理
場區內部應禁止外來車輛進入,確因生產需要入場的,應按照其入場目的經嚴格消毒后方可進入。
2.3.1 "雞苗運送車輛 "雞苗運送車輛進場前,應對車輛外層進行全方位噴灑消毒,尤其是車輪應重點沖洗消毒,組織本場員工進行卸車,嚴禁司機下車。
2.3.2 "飼料運送車輛 "對于規模化養殖場,一個飼料廠往往負責數個養殖場的飼料生產,飼料運送車輛應固定場區,盡量做到專場專車,無法做到時應先送小日齡雞群場區,運送途中注意避開有其他飼養場的路段。車輛入場前應從車輛消毒通道消毒后方可進入。
2.3.3 "種蛋等物資轉運車輛 "對于種蛋或物資運送車輛,應避免進入生產區。種蛋運送車輛應做到專車專用,不可轉運其他物品。
2.3.4 "外來淘雞車輛 "應在場區外2~3 km處設置淘雞場,車輛進入淘雞場前先在洗消中心徹底清洗消毒,淘汰雞由場區轉運車從污道運送至淘雞場。
2.3.5 "清糞車輛 "清糞車輛每天使用后應進行清洗消毒,轉運雞糞過程中要防止雞糞灑漏污染環境。
2.4 "空舍管理
一批雞飼養結束后,應對全場進行一次徹底清理消毒,以消滅場內殘存的少量病原微生物,防止細菌、病毒的繼代循環感染,為下一批次的生產任務奠定良好的環境基礎[13]。
2.4.1 "雞舍清洗 "所有雞只轉運結束后,可按照清糞→清掃→浸泡→鏟除→清理→沖洗的程序進行清理;后按照從上到下、從里到外的空間順序,徹底、細致地對雞舍進行沖刷,噴灑消毒劑進行一次消毒,清洗干凈后進行甲醛熏蒸消毒。
2.4.2 "場區環境消毒 "按照工作間→凈道→禽舍間→污道→糞場的順序進行場區徹底清理消毒。
2.4.3 "清場效果檢查 "清洗消毒完成后,應及時對消毒效果進行檢查,包括眼觀檢查和實驗室檢測。眼觀檢查要求雞舍內無粉塵、無蛛網、無糞便、無雞毛、無甲蟲、 無裂縫、無鼠洞,其他地方干凈整潔,無死角,無漏洞。實驗室檢測重點對雞舍內環境進行采樣檢測,采樣范圍包括食槽、水線、籠具、墊網、蛋網、環控器、導向板、小窗、地面、糞帶等,采樣方式主要采用拭子涂抹法,檢測項目主要有細菌總量、大腸桿菌、沙門氏菌、支原體、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禽流感等本地區常發的傳染性疾病。若本批次雞群有某種傳染病發生或該場連續幾個批次有某疾病發生,則應該將該病原列為重點監測項目。所有項目檢測合格后方可接入新的批次。
3 "操作性生物安全
3.1 "嚴格的消毒制度
控制傳染病的三大措施分別是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動物,消毒是切斷傳播途徑最高效的方式。種雞場消毒應涵蓋雞群、人員、雞舍環境、種蛋、場區環境、物資、車輛等,以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橫向傳播。場區實行入場消毒、進生產區消毒、進雞舍消毒三級消毒制度。
3.2 "規范合理的隔離制度
有條件的養殖場應建立養殖人員駐場制度,尤其是祖代種雞的高代次養殖場,養殖期間應實行封閉管理。無法做到封閉管理的,應提倡飼養人員家中不養家禽,禁止與其他鳥類接觸,防止社會疫情流入。不同的防疫區執行不同的防疫措施,凈區與污區、不同雞舍間人員和物資實行隔離管理,人員分工明確,物資不交叉使用。
3.3 "精心飼養,減少雞群應激
每一次疾病的發生,必然有飼養管理不當的原因,生產中80%疾病是由飼料、通風、保溫、光照和供水不當引起的,養重于防,防重于治。減少應激,加強雞群綜合免疫力,是提高生產成績的重要手段之一。
3.4 "科學防疫,正確診斷
應根據當地疫病流行情況及趨勢,結合本場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提高機體免疫水平[14]。同時,科學使用保健藥物,如維生素、有機酸、益生菌、酶制劑、多糖等生物添加劑,增強雞群體質,提高對疾病的抵抗力,減少抗生素的使用。
3.5 "加強監測,查找漏洞
監測作為生物安全管理的第三只眼睛,應加強實驗室建設,定期對免疫效果進行評估,不斷優化免疫程序[15];通過對環境、飼料、飲水、種蛋、器具等進行微生物檢測,查找消毒過程的薄弱環節;定期對疫苗效價、毒力及獸藥有效成分的含量及藥物敏感性等進行檢測評估,為養殖場篩選適合本場的藥物,杜絕濫用。
4 "結語
總之,生物安全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養殖生產全流程,種雞場要建立適合自己的生物安全管理體系,制定相應的操作規程(SOP文件),并進行全員培訓落實。每一位養殖人員應遵循“100-1=0”的生物安全防控理念,從細節抓起,從小事落實,事無巨細做好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從而促進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樊平,王引,張秋桐.規模養殖場生物安全體系建設[J].中國動物保健, 2024,37(3): 74-75.
[2] "李永芳.雞疫病防控中的生物安全措施[J].家禽科學, 2024,46(4):69-71.
[3] "刀春雷.雞常見呼吸系統疾病的防控[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 2019(12): 150.
[4] "李強.規模化雞場生物安全的重要性[J].獸醫導刊, 2021(12): 67-68.
[5] "范建華,張瑩,俞燕,等.江蘇省肉種雞場生物安全體系建設現狀以及建議[J].養禽與禽病防治, 2022(12): 31-36.
[6] "程好良.建立安全高效生物安全體系確保肉鴨養殖安全經驗分享[C] // 中國畜牧業協會禽業分會.第八屆(2019)中國水禽發展大會暨第二屆鴨飼料營養與養殖技術研討會會刊.廣東, 2019: 89-108.
[7] "任麗群,蔣桂榮,劉虓,等.淺析肉種雞場生物安全體系現狀及建議[J].中國畜禽種業, 2022(5):
176-177.
[8] "羅宏明.淺談畜禽規模養殖場生物安全體系建設[J].中國動物保健,2022, 24(12): 68-69.
[9] "朱永富.規模養殖場生物安全體系的建設與完善[J].四川畜牧獸醫, 2019, 46(5): 44-46.
[10] 唐俊.規模養殖場防控非洲豬瘟的生物安全體系建設[J].當代畜牧養殖業, 2019(4): 44-45.
[11] 劉寶玲,陳天寶,柳旭輝,等.新型生物膜藥物研究進展[J].動物醫學進展, 2023,44(11): 84-88.
[12] 趙有,吳迪梅,魯鳳岐,等.北京油雞生態養殖生物安全體系的建立[J].當代畜牧, 2022(09): 7-11.
[13] 陳合強,曹兵.現代肉種雞空舍期管理要點[J].家禽科學, 2023,45(4): 14-18.
[14] 段利雅,孔令屹.養雞生產中預防疾病存在的問題[J].吉林畜牧獸醫, 2021, 42(04): 46.
[15] 龐海濤.雞春季呼吸道疾病的防控策略分析[J].中國畜禽種業, 2022, 18(08): 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