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柯達公司一位年輕的工程師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數碼相機。然而,公司管理層并沒有把這項技術商業化,而是把它雪藏起來,因為它跟公司傳統的膠片業務構成了競爭關系。
最終,柯達發覺自己被自家發明出來又擱置不理的技術打得七零八落。雖然公司后來也進入了數碼相機市場,但行動來得太晚,效果杯水車薪,就像在正在下沉的泰坦尼克號上重新擺放躺椅。柯達于2012年宣告破產。
但是,在太平洋的另一邊還發生了一個遠比這更重要的故事——甚少被人提起的富士膠片的故事。
隨著數碼相機的崛起,柯達在膠片業務上的主要競爭對手——富士膠片——正面臨同樣的難題。它的核心業務也就是膠片市場,正在急劇萎縮。但與柯達不同的是,富士膠片的管理層愿意放下歷史包袱,愿意放棄“我們就是做這個的,這項業務就等同于我們”的固執心態。
為了重新想象未來,富士膠片的領導層提出一個問題:“我們的‘第一性原理’是什么?也就是說,在我們公司的核心能力中,有哪些可以朝新方向發展?哪些其他行業能從我們最擅長的事中受益?”
答案是什么?護膚品。
2007年,富士膠片推出了高端護膚品牌艾詩緹,宣傳語寫得十分恰當:“像照片一樣定格時光。”
乍一看,照片與護膚可謂毫無共同點,但表象是有欺騙性的。
原來,保護膠片不受紫外線傷害的抗氧化劑,對人類的皮膚也有同樣功效;另外,約占膠片材料成分半數的骨膠原——也是皮膚中含量最高的蛋白質——是護膚產品中常見的成分。
于是,公司把過往在骨膠原與抗氧化劑方面的經驗綜合運用起來,研發出了護膚品的配方。富士膠片原本做了幾十年膠卷的部門,重新調整了方向,開始生產護膚產品。
2012年,當膠卷領域的老對手柯達宣告破產的時候,多元化的富士膠片取得了超過200億美元的年度營收。公司繼續重新部署力量,開拓新方向,其中包括健康個護、制藥、生命科學。不少新投資并未成功,但少數幾個大獲成功的產品線足以抵消損失。
富士膠片也從沒放棄膠卷行業。為了保護自己的歷史和文化——這就是他們的“諧音梗口味的冰激凌”——富士仍然生產膠卷,盡管這一塊對公司利潤的貢獻十分微薄。不過,這個份額又開始逐年增長了,因為人們對模擬圖像與實體媒介的懷舊情緒讓傳統的膠卷產品重新煥發出生機。
這就是“第一性原理”思維方式的力量——將一個系統最根本、最精華的元素提煉出來,用全新的方式重組。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在創立之初,YouTube(“油管”)是個視頻交友網站。2005年2月14日——那會兒還沒人知道“刷手機”為何物——YouTube的三位創始人推出了一個網站,讓單身族可以上傳視頻,把自己介紹給適合的對象。“就是三個家伙,在情人節閑著沒事干。”聯合創始人陳士駿這樣解釋道。可是,他們沒做成丘比特。于是他們重新運用那個想法背后的技術,做了另一個產品:讓大家可以簡單地上傳任何主題的視頻。
“第一性原理”思維方式的用武之地遠不止于商業世界,你也可以把它運用在自己身上:找出構成你的原材料,然后重塑一個全新的你。花點時間,把組成你的“磚瓦”梳理一遍——你的才華、興趣、喜好,就像樂高的積木塊一樣。
有一些問題需要認真考慮:是什么讓你成為你?在你的人生中,有哪些持續不斷的主題曲?哪些事情在你看來就像玩一樣,但在別人看來是工作?有哪些事,你甚至從沒覺得那是一種能力,可別人認為是?如果問你的另一半或最好的朋友,你的“超能力”是什么(也就是你比一般人做得好的事情),他們會怎么說?
基本上,我們不大信任自己的超能力,因為它來得挺容易。我們重視艱難困苦,瞧不上輕松易得。我們早已被人說服,認為如果沒有感到痛苦——如果不夠苦、不夠累、不夠匆忙、不夠掙扎——我們就沒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可是在人生中,無需高溫高壓也能造出鉆石,這是有可能的。
仔細分析一下,每一樁你很擅長做的事背后,都需要哪些技能?比如說,你特別擅長組織活動,這不只意味著你是個出色的活動組織者,它還意味著你能夠很好地跟別人溝通,激發別人的熱情,創造出令人難忘的體驗。這些技能適用的場景,很可能比你意識到的多得多。
在我的人生中,一個持續不斷的旋律就是“講故事”。孩提時代,自從學會用爺爺的安德伍德牌打字機,我就開始寫故事。上小學的時候,我花了好多時間寫作——劇本、故事,還為我創立的雜志撰稿(雜志唯一的讀者是我父母)。長大成人后,我做了律師,開始代表客戶講出有說服力的故事。隨后,身為教授,我用故事來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啟發他們的智慧。如今,身為作者,我運用講故事的能力,用令人難忘的方式來傳達我的思想。食譜改變了,但核心食材從未改變。
你的“第一性原理”往往就是被你壓制得最狠的那些特質——因為它們令你與眾不同。
一旦把組成“你”的核心要素解構出來,就從零開始,重構一個全新的自己。但是,不要復制原有的東西。去重新想象,用嶄新的方式把你的核心特質重新組合起來,找出潛在的嶄新未來。進入一個全新的職業方向或行業,就像富士膠片那樣;圍繞你的核心能力,改換目標受眾,就像YouTube做的那樣。
發現自己的核心特質之后,你會漸漸看見自己身上蘊含的那驚人的豐盈與復雜。
(源自《為自己思考:終身成長的底層邏輯》,楓林晚薦稿)
責編:馬京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