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有句俗語,叫“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反映了兒童心理發展的經驗規律。現代心理學研究證明,兒童早期發展是關鍵時期。中國人一直非常重視孩子的成長,并早早地認識到這一點。
一提到孩子的成長,現在的家長似乎非常容易陷入焦慮,不少家長是天天著急上火。其實,您如果多了解一點孩子的發展大規律,知道什么階段會發生什么,心里就會多少有點譜,也會更加心平氣和一些。
人們還常說一句話,叫作“有苗不愁長”。帶孩子確實有點像種地,孩子一出生,就是一顆種子發芽了,開始了成長的歷程。總體來說,兒童心理發展的方向是從簡單到復雜、從粗放到精細,中間過程也不是一條直線,有時候快,有時候慢,還有的時候甚至出現反復。
人吃五谷雜糧難免出現身體不適,同樣成長路上風風雨雨,心理也難免遇到坎坷。這期間遇到的大部分問題都是“發展性問題”,也就是只要長大就會遇到的問題,家長這時候關鍵是尊重規律,做好保障支持,與孩子一同過關,就會柳暗花明。當然,有時候會遇到比較嚴重的“障礙性問題”,這時候也不要盲目著急或隨意行動,及時聯系心理專業人員,您也會得到有效幫助。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尊重大規律的同時,還要了解自己孩子的獨特特點。每個孩子的發展速度、發展水平和方向都存在較大的差異,這也是教育的客觀規律之一。因此,成為一位優秀的家長不僅需要掌握育兒技巧,還需要根據孩子的個性化需求調整方法。盡管學習教育理論和技巧有助于提高育兒水平,但更重要的是深入了解自己的孩子,成為他們成長道路上的支持者和引導者,做好自己孩子的伯樂。
我們常說全面發展,要發現孩子的獨特優勢,就不能只看某一個方面。兒童成長過程中,身體、心理(包含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社會三個維度的成長是相輔相成的,如果有一項明顯短板,孩子的整體發展就會受限,即使某一維度發展得很好,優勢也很難體現出來,甚至還會出現風險。
在促進孩子全面發展的過程中,尊重孩子是至關重要的。“尊重”這個詞看上去很簡單,但做到位很不容易。現在大家都知道不打罵、多陪伴、多鼓勵,其實最重要的是認可孩子。不僅要認可孩子的個性特點和能力特點,還要認可他遇到的困難,更要認可他未來發展的無限可能。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您的眼光長遠了,眼前的焦慮就少一點,引導就會更有效。
家有兒女,成長是福。尊重大規律,搞好小環境,您就是個明智的家長,您家的孩子也一定“有苗不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