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期過半,有的同學會明顯感覺到自己的精力不是很足了,失去了剛開學時的那股“沖勁兒”,
上課時注意力分散,不能專注于學習任務,并且發現自己做題的速度和準確度都有所降低,記憶力也在下降,成績也走起了下坡路,總是靜不下心來,對學習感到有心無力。
同學們為此感到焦慮、迷茫,不知道自己這是怎么了。其實這是“學習疲勞期”到了。
由于長時間進行學習,同學們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產生了倦怠感,致使學習效率下降,對學習的熱情逐漸消失,甚至出現了抵觸心態。在中小學中,它是一個普遍現象,常出現在學期過半之時,我們稱之為“學習疲勞期”。
正處于學習疲勞期的同學可以思考一下,你的學習動力是不是經歷了一個“由盛轉衰”的過程?你本身是想學習的,一開始也學得挺好的,這個時候你是以興趣為驅動,學習熱情很高,但隨之就會出現一個疲勞期,因學習興趣逐漸降低而變得不想學、學不動了。
興趣動機是學生學習的重要驅動力,它為什么會降低呢?
你可能對于自己的期望值過高,目標脫離了實際,不容易達到,給自己的壓力比較大。再加上學習任務較難、課業壓力和學習競爭等問題,你的精神長期處于緊張狀態,易產生過度焦慮。
過度依賴死記硬背,或是時間安排不合理,經常熬夜學習,不懂得勞逸結合,抑或是平時不抓緊時間,考試前才瘋狂復習,等等。這些都不是好的學習方法,這些方法讓你看似很努力,實則努力不到位,結果便是成績不見起色,自信心受到打擊,體會不到成就感,慢慢地學習動力就消失了。
自我效能感低的同學更容易不斷降低學習興趣,產生學習倦怠。這是因為你對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擔心失敗,你會更多地想象到過去學習時的失敗場景,并把潛在的困難想象得很難克服,繼而陷入焦慮的狀態,導致對學習失去主動性,甚至抵觸學習。
如果同學們感覺自己進入了學習疲勞期,先不要著急和焦慮,先冷靜下來,花一些時間回顧自己開學以來的學習情況,整理出可能造成自己進入疲勞期的原因,再根據原因去尋找對策。
首先,我們要明確學習壓力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它的產生與學習目標、學習任務、考試等因素都有關系,而這些因素又是學習中不可避免的。因此,要學會接受這種壓力的存在。
其次,要建立積極的心態。積極心理學告訴我們,心態可以極大地影響學習效果和學習體驗。把學習當作是一種挑戰、一次鍛煉自己的機會,把考試當作是對知識掌握程度的一次檢驗,這樣的積極心態有助于我們更好地應對學習壓力。
最后,是要掌握釋放壓力的方法。比如傾訴、適當的室外運動、聽音樂、閱讀等。
在這里還要特別注意一點,設定學習目標時不要情緒化。有些同學會一時興起,以為定下高的目標,就能讓自己有動力,比如定下“我要考清華北大”的目標,以為有了這個目標,自己就能馬上充滿動力,其實你擁有的不是目標,而是情緒。當情緒消散后,你就會忍不住去想:“這也太難了吧!怎么可能考上啊!考不上我還學習干嗎?”你定的這個目標,反而令你的學習動力下降。
在選擇何種學習方法上,同學們會有這樣的“困境”:效仿了很多學習方法,比如費曼學習法、康奈爾筆記法、關鍵詞背書等,但就是難以堅持,或者沒效果。
之所以會造成這樣的結果,可能是因為你沒有發現這些學習方法的底層邏輯。費曼學習法的核心理念是,如果你無法用簡單的語言向他人解釋一個概念,那你就并未真正理解它。康奈爾筆記法強調,在總結好學習筆記后,要把學習內容進行簡化概括,這是一個理解、轉述的內化過程。關鍵詞背書是指在理解知識內容的基礎上,通過提取關鍵詞、縮短句子等方法和手段,提高背誦效率。
這些方法看起來五花八門,其實底層邏輯都是一樣的:總結和簡化。
面對一個新知識,你能提煉出關鍵詞,再用自己的話,簡潔明了地把這個知識復述出來,你才算真的學會了。你看,其實學習就是一個做總結和簡化的過程,死記硬背雖然也能學到些東西,但并不高效和省力。
除了掌握底層邏輯,你也要從自身的精力和時間出發,慢慢調整自己的學習節奏。
你可以觀察自己在一天中不同時間段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成果,堅持記錄一周后,找出自己哪些時間段學習狀態較好,效率較高,然后記錄下來。例如你發現自己在早讀時學習狀態飽滿,那就在這個時段學習較難的科目;你發現體育課后你的思維更活躍,更容易記住學習內容,學習更有效率,那么在學習前可以先進行一些簡單的運動。

自我效能感低的同學和那些會給自己設置高目標的同學截然相反,總是選擇與自己舒適區相符的或遠低于自身能力的目標,或者根本不給自己設定目標,這樣下去也會慢慢失去學習動機。
提高自我效能感的有效方法,就是設立一個可完成的合適的目標,你可以尋求任課老師的幫助,他們對你的能力有清晰的了解,也知道你應該嘗試何種難度的學習任務,幫助你制訂適合你的學習計劃。
有了明確的目標后,你要積極地采取行動。此時你可能會產生失敗的預期,也害怕失敗,所以想要拖延、逃避、找借口不行動。那么你可以請老師、家長、同學來監督你,每天提醒、督促你完成當天的學習任務。
在你完成時,他們會肯定你,對你進行簡單的語言表揚,這屬于正向的鼓勵。當有人對你說“你有能力做到”“你做得不錯”時,你會感到有人在支持自己,簡單一句話就能成為自信心的源泉,促進自我效能感的提升。你也不要忘記進行自我鼓勵,自己對自己說“我做到了”“我能行”“其實也不難”。有時候別人可能對你微小的進步不夠敏感,注意不到,但你自己要關注到,不要因為進步幅度不大就忽略掉。
為自己的目標配上相應的獎勵機制,也是不錯的方法。相關研究表明,獎勵和目標的結合會更大程度地促進個體去達成目標,這兩者的結合可以有效地幫助個體來提高自我效能感。你要隨時記錄自己的目標完成情況,以評估自己的進步,把對于學習過程的獎勵作為一種有效的正向刺激,可以進一步激勵你的持續行動。
學習疲勞并不可怕,它是可以調節的,只要積極做出調整,想回歸正常的學習狀態不是難事。同學們調整好之后,就請繼續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