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題
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
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地方,但是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卻未能好好愛護它。一棵棵樹在伐木機器的轟鳴聲中倒下,湛藍的大海隨著核廢水的排放黯然失色,無數生活垃圾在土地上堆疊成山……地球則以它的方式宣泄著憤怒與不滿,崩塌的山體、魚兒的尸體、變臭的生活用水……作為人類,你認為我們應該如何保護地球,保護大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
請以“環保”為主題,寫一篇作文。
思路點撥
一、找準題眼,理解題意
作文主題為“環保”,指的是環境保護,即通過綠色健康的生活方式、科學的方法,減少人類活動對環境的不良影響,保護和改善自然環境。環境保護的核心是促進經濟、社會和環境可持續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寫作過程中,找準題眼十分關鍵。本次話題作文的題眼是“環保”,因此,寫作中選擇的素材、表達的情感都要與“環保”有關。環保是當下社會生活中討論熱度較高的話題,而且生活中開展的“低碳出行”“垃圾分類”等社會活動都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同學們對“環保”一詞并不陌生。但是,真正談起環保,大家的理解卻不夠深刻,只是從表層說明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未能表達綠色發展、和諧共生的深層含義。
“竭澤而漁,而明年無魚;焚藪而田,而明年無獸”,環境保護是利在千秋的事業。在了解環保內涵的基礎上,要思考為什么保護環境?“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保護環境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必然選擇,只有保護好綠水青山,注重綠色發展,大自然才能為人類提供源源不斷的資源,提供適合人類居住的生活環境,如此,人類的生命健康才有保障,經濟才可以實現持續發展。環保強調的“和諧共生”,不僅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還預示著社會的和諧穩定。過度開采、污染,導致資源短缺、環境不適宜生存。隨著環境問題的加劇,人類為了生存必然進行資源爭奪,搶占生存空間,到那時整個社會都將陷入動蕩不安。因此,環保是與萬物共生、共存,和諧相處。明白了為什么,便要進一步思考如何保護環境,一花一世界,每個人都應樹立環境保護意識,從思想上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從行動上真正保護自然,改善環境。為了環保,人們已經且正在努力做很多事情,如垃圾分類、低碳出行等。這些行動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每個人既是參與者,也是生態福利的直接受益者。
想寫好此題,要準確理解環保的內涵、價值與意義,立足現實生活進行思考,表達自己的認識和見解。如此,作文才能做到有內容、接地氣。
二、確定形式,巧妙構思
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可初步構思文章,確定作文形式。本次寫作未對文體提出要求,同學們可選擇喜歡或擅長的體裁寫作。環保這一主題比較開放,想象作文、書信等形式都比較適合這一主題。
1.以“環保”為主題寫想象作文。可嘗試突破常規,大膽創作科幻故事、童話故事。在故事中,可將自己想象成地球、樹木、小鳥、機器人,甚至是一縷風、一滴水,從不同角度講述自己的經歷、感受,闡述對當下環境的看法,揭示保護環境的主題,強調綠色發展、和諧共生的重要性。例如,《樹族的最后一滴淚水》這篇想象作文,用童話的形式寫動物的滅亡、森林的消失,情節新穎,內容震撼人心。
2.以“環保”為主題寫書信。書信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使用較多的一種文體,即使在信息發達的今天,很多人依然喜歡通過書信交流。以書信的形式寫作,要思考想交流的對象和表達的對象。例如,針對校園生活中資源浪費的現象,可以給校長寫一封信,講述看到了哪些資源浪費的現象,并提出管理建議。而且,交流對象不一定是現實生活中的人,可創造性地、大膽地給未來世界的人或者給自然界的動植物寫一封信。
3.以“環保”為主題寫紀實作文。紀實作文是以事實說話的一種作文形式,這類作文的表達方法一般為議論或敘述。寫作時,可從身邊的人或事入手,講述具體的環保故事,當然,也可運用反面素材。敘述過程中,要對人或者事件表達自己的看法,要明確表達“保護環境”的態度,還可提出一些保護環境的建議。寫紀實作文一定要從小處落筆,做到以小見大。比如寫身邊的環保行為,可寫家人每次去超市購物攜帶帆布袋,拒絕使用塑料袋;可寫學校組織垃圾清掃活動。這些親眼所見、親身體驗的人和事,能讓表達的觀點易于理解,同時,也利于表達真情實感。
三、觀察思考,精選素材
想讓作文言之有物,必然要有好的素材。寫作就是基于生活體驗與發現創作出文章的過程。寫作時,有些同學常常頭疼沒有內容可寫,不是因為真的沒有內容可寫,而是缺少對生活的觀察與思考。“環保”這一主題與生活息息相關,只要細心觀察、用心收集便可以獲得很多有價值的素材。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同樣的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便有著不同的樣貌。挖掘生活中的素材時,要學會轉變角度,發散思維。提到“環保”,可聯想到回收、排放、低碳、砍伐、種植、滅絕等詞語,每個詞又能聯想到具體的事物。以“回收”為例,可以有“垃圾分類”“衣物回收”;“排放”可以聯想到核廢水排放、工業廢水排放、汽車尾氣排放,等等。聚焦到具體事物,便可以展開講述自己在生活中觀察到的環境污染現象以及帶來的危害,進而表達環境保護的觀點,如此,作文不僅言之有物,還貼近現實。有時,同一件事,有的同學寫出來頗有深意,有的同學寫出來卻平淡無奇。這是因為從生活中提取素材時,只關注了事件本身,未多方面了解事件產生的影響,挖掘深層含義。例如,核污水排放是當下討論的熱點,將這一事件寫入本次作文,不能只寫日本不顧其他國家和民眾的強烈反對,還要寫核污水排放后產生的影響,如海水變為黑色、岸邊出現大量海洋生物尸體等。通過真實、具體的案例表明環境污染的危害。
觀察是寫作的前期準備,沒有思考的觀察是膚淺的,不是真正的觀察。觀察不僅僅是看,還要用口、耳、鼻、手、腦等感官多方面地感知或者判斷,獲得真實的、全面的、深刻的印象,為作文提供豐富的素材。因此,選擇素材時,應選擇能讓人感受到真實的事件。
四、多元表達,突出主題
生動形象的環境描寫能讓人感受環保的意義與重要性。寫“環保”主題的作文,要用精美的語言描繪自然美麗動人的一面,要用動人心魄的語言書寫自然滿目瘡痍的一面。描寫大海,可寫大海的驚濤駭浪、波瀾壯闊,寫海洋世界多樣的生物。但是一味贊美大海,難以讓人意識到這份美好的珍貴。正所謂“一鯨落,萬物生”,但是鯨若因環境污染而落,那海洋萬物又將面臨怎樣的境遇?可以寫海洋中漂浮的垃圾,寫藍色的海浪變為吞噬生命的黑色巨浪。同樣,描寫大山,可寫山間幽碧的小河,可寫挺拔的大樹,還可寫河水污染后散發的惡臭與過度砍伐后風沙頻起的土地。比起平鋪直敘,生動形象的描寫與鮮明的對比更加觸人心弦。
考慮到作文形式的不同,還可綜合運用其他方法進行表達,突出主題。文體為科幻或童話故事時,可采用夸張手法。寫作時,可根據生活中觀察到的環境污染,想象可能帶來的后果,可進行一定程度的夸大,以表現出環境污染的嚴重性與環境保護的緊迫性。文體為書信或紀實文章時,可提出建議或者靈活地運用舉例子、列數字等方法。《青山不老》一文便運用了列數字的方法:“15年啊,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跡。”簡單的一句話,說明老人植樹時間長,數量多,貢獻大,讓人真切地感受到老人的奉獻精神。
不同表達方法的作用不同,但運用這些表達方法的最終目的是突出“環保”主題,因此,在選用表達方法時必須聯系主題,思考其是否能在文章中發揮作用,絕不能為了寫作而寫作。
佳作展示
保護環境,守護地球家園
在我的心中,環保一直是個很微妙的話題,小時候,我以為環保就是一種行動,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了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因為這不僅僅關乎我們人類,更關系著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未來。
每年寒暑假,爸爸媽媽都會把我送回鄉下的爺爺奶奶家。鄉村里的空氣可真好啊,特別是夏天的時候,可以聽見各種鳥和青蛙的叫聲,現在的新農村也建設得特別漂亮,一排排整齊的房子刷著統一的顏色,在夕陽下很漂亮。站在奶奶家的院子里就可以看見不遠處山上的那片大森林,安靜的時候,如果有風,可以聽見一陣陣樹葉擺動的聲音。但是上次我回去的時候發現了一些變化,不知道為什么感覺以前總是伴著青草香的院子里偶爾會飄來一陣陣難聞的味道,我忍不住問奶奶,是不是家里有什么東西壞了,怎么這么難聞啊!奶奶嘆了口氣,告訴我:“哎!現在家家戶戶都有很多垃圾,又沒地方扔,沒辦法,就在對面山腳挖了個大坑,當垃圾站了。”奶奶的話讓我在難過之余又有一些憤怒,在離人們這么近的地方設置垃圾站,污染空氣,還污染地下水,這不僅是對環境的破壞,更是對村民們生命的不負責任。我在陪爺爺看新聞的時候知道習近平爺爺曾經說過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把生態文明理念發揚光大,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增光添色。
可是在山上砍伐森林做垃圾場的做法跟習爺爺所提出的理念是相反的,不僅沒有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更不利于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增光添色。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肩負著祖國的未來和人民的希望,保護環境和地球母親也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情,在此,我想提出幾點建議,希望可以和所有人一起踐行:
一、垃圾分類。垃圾是造成環境污染的罪魁禍首之一,現在城市里都有專人負責垃圾回收,并且倡導垃圾分類,希望農村也普及垃圾分類,逐漸像城市一樣進行專業的垃圾回收,守護好綠水青山。
二、保護森林。森林是地球之肺,不僅可以阻隔風沙,還能釋放氧氣吸收二氧化碳,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諸多便利,但亂砍濫伐、無節制地放牧對森林造成了嚴重危害,保護森林迫在眉睫。
三、低碳生活。這是我們國家近年來非常熱門的口號,節水節電節能,低碳出行,不僅可以鍛煉身體,更能為保護環境貢獻力量。
地球只有一個,生命也只有一次,一個人的力量是微小的,但眾人拾柴火焰高,所有人都朝著一個目標努力,呵護環境,守護地球家園,那么我們的社會就可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腳步也會越走越快,越走越踏實。
點" 評
小作者通過親身經歷的事件,深刻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積極宣傳環保知識,提出了一些可行性意見,提醒人們關愛大自然。文章語言樸素,情感真摯,邏輯連貫,語句通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