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湯韻來到了廣州市輕工技師學院,學習養老照護技能。在掌握了老年人日常生活照護、特殊疾病護理、老年人及家屬心理照護等知識后,她考取了護士資格證,打算到醫院工作。然而,一次觀影時的觸動,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
湯韻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健康和社會照護項目比賽。
投身養老行業,尋找“守護”的價值
在日本電影《漫長的告別》中,原本嚴厲的父親患上了阿爾茨海默病后日漸糊涂,慢慢失去自理能力,無法辨認自己的家人。在一個下雨天,父親趁家人不注意走出家門不知所蹤,當女兒們追蹤定位器,發現他一個人去了游樂場,似乎回到了女兒們小時候去游樂場玩的那一天,他放下工作給妻女送傘。但正因為父親患病,使得日漸生疏的家人重新聚在一起,女兒們得以看見父親的另一面……這部電影令湯韻印象深刻,她深感社會對老人的照護存在偏見和不理解,需要年輕人的帶動來改變現狀,她決定從自身開始改變,于是毅然決定“轉行”。
當真正進入這個行業,湯韻發現,養老護理工作與外界的刻板印象反差巨大。實習時,她選擇了在養老院做護理員。不少人誤將護理員與護工畫上等號,以為就是日復一日地照顧老人,從業的人“年齡大、學歷低、待遇低”。湯韻表示,相對于護工,護理員的工作更具有針對性,服務對象不超過三個,除了協助老人日常生活,還會進行康復訓練和娛樂活動。實習期間,湯韻每天會帶著老人做手腕和手指關節的康復訓練。張開手這件成年人輕而易舉的小事,對一些老人來說卻需要用盡全身力氣,她就在一旁耐心地鼓勵,看著老人蜷縮的手指顫抖地、慢慢地挪動,循環往復。
“養老行業也是多樣立體、充滿活力的,是一個能給人帶來成就感的工作。”當親眼見證連起身都無法完成的老人慢慢能夠自己拿起勺子一口一口地吃飯,湯韻獲得了無可比擬的成就感,也找到了養老行業的價值和意義。
在養老院中,每個老人的情況不盡相同,湯韻遇到的問題也是各式各樣,不被理解、不被信任的事情時有發生。她曾被一位住在養老院記憶障礙區的老人誤以為是小偷。“他突然開始罵我是小偷,明明一小時前我們還坐在一起聊天。”她回憶道:“當時我發現他在房間里翻來覆去地找東西,便進去問怎么回事,他可能覺得我比較陌生,就說我是小偷,問我為什么偷東西,甚至罵了一些很難聽的話。”當時還是新手的她對于這種情形感到不知所措,老師告訴她,記憶出現障礙的老人在剛睡醒時情緒容易波動,會產生幻覺,有些老人過一段時間就忘了,而有些老人清醒后會感到傷心愧疚。一次次的誤會與理解,讓湯韻逐漸練就出強大的內心,在越發熟練的工作中得到了老人們的認可。有的老人還會拉著她的手,把她介紹給前來探望的家屬,“說我對他很好,讓家里人放心。”那是她從業以來最有成就感的一刻,她的真心換來了真情。
積極培養人才,傳承“南粵家政”的匠心與責任
“在校期間,我喜歡參加每年一度的校園技能節,因為技能節為不同專業的同學提供展現自我才能的平臺,讓我看到其他專業的特色與特點,這是一個很好的相互學習機會。”那么,能否在高手如云的技能賽場上學習他人的長處,提升自身水平呢?湯韻這樣想著。她多次參與市級、省級、國家級的健康和社會照護類技能競賽,屢獲殊榮。在2018年中國技能大賽——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全國選拔賽中,湯韻獲得健康和社會照護項目第二名,首次進入中國集訓隊;在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健康與社會照護項目廣東省“三進一”考核比賽中榮獲第一名,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健康與社會照護項目中獲得第七名,再次進入中國集訓隊。“在備賽過程中,我遇到最大的困難就是語言和隨機應變能力。由于賽題開放性大,照護對象除了個人基本信息外,其他信息都難以捉摸,而比賽過程中又要根據照護對象的家庭背景、性格、愛好等給予個性化照護服務。”湯韻說,為此,教練們找來了許多老師、學生加入日常訓練中。她笑說:“身邊的不少老師、同學都充當過我的‘患者’。正是在學院這種隨時進入實操狀態的訓練時光,讓我即使在比賽過程中遇到突發情況也應對得游刃有余。”
去年從學院畢業后,湯韻選擇留校擔任教師,負責“南粵家政”的護理培訓課程,兼任比賽教練。相比學生時的稚嫩,已成為教師的湯韻如今多了一份傳承的信念,也令她感受到責任感變重了,“從前我只需做好一名學生,完成學業任務。現在作為教師,身上肩負著教書育人的責任。在教學過程中,我不能只是自己熟悉課程,主要是站在學生角度考慮問題,把‘我能做’變成‘他能做’。”
如今,全國正大力推動養老服務人才隊伍的建設,證明養老服務這個朝陽行業有著寬廣的前景。“在近幾年學院的招生中也得到了體現。越來越多年輕人愿意接受、嘗試大健康專業,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將來無論是照顧家里長者或是回報社會都無疑是有作為的。希望能有更多人了解、加入養老隊伍中來。”湯韻說道。
(記者" 周瑋凌" 通訊員" 楊海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