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階段“以讀促寫”方式的語文寫作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得學生學習基本的語言邏輯,起到理解語言邏輯并熟練運用的作用。繼而促使教師們從基本的閱讀出發,鼓勵學生通過讀書行路,感悟生活的學習方式在寫作中理解語言,在不斷地練習中找出生活與寫作之間的美,從而使得學生的基礎核心素養的能力得到提升。
在常規的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是彼此獨立的兩個個體,學生們常常會因為生活經驗少,而很難寫出與實際生活所契合的東西,在以往的教育環境中,教師很少會整合閱讀與寫作二者的相互促進作用?;诖?,本文把學生閱讀與寫作緊密結合起來,在閱讀后,通過練筆來提高寫作能力,達到以讀促寫的目的。
一、關于閱讀與寫作共同發展
以讀促寫的方法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們在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增加了其對于語言的敏感性。而真實課堂上的寫作教學也應該朝著上述方向發展。對于小學生來說,語言情感的進步也代表著語言訓練是卓有成效的。而這份語言以及情感上的進步相應地也表現在準確的寫作上。例如“書寫提示”和“快樂讀書吧”相互穿插安排,其中,“書寫提示”在第一、五單元各安排了一次。在第二單元語文園地后安排了一次“快樂讀書吧”,通過拓展閱讀的方式向學生推薦世界名著。所以學生的興趣以及學生學習語言可以得到良好實踐。因此,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材和教學目標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實現閱讀與寫作共同發展目標。并且以讀促寫的方式不僅可以豐富傳統課堂的教學內容,對于豐富現階段學生的情感價值以及思維邏輯等多個方面都有著較好的作用。
二、在寫作訓練中學習借鑒優秀的寫作模式
在小學生的基礎寫作中,常常會出現一些問題。就是在教師進行教學的這一階段,學生往往不知道如何寫作,并且在大多數寫作練習中,學生都很難獨立去完成這項任務。最終大多數學生的寫作都是教師予以指導后才能完成。最后,一些學生經常會出現想到哪里就寫到哪里的問題,從而使得整篇文章的內容結構顯得較為渙散,不僅影響了自己的作文質量,還影響了閱讀者的閱讀體驗。針對這樣一種情況,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多借鑒閱讀對象的寫作框架,看看別人是怎樣寫的,自己在進行寫作的時候嘗試借鑒別人的寫作框架,使自己的文章結構變得更加具有條理性。寫一篇好的文章的基本要求是學生應當掌握一門好的語言框架。為了更好地理解語言框架,學生對邏輯語言的學習也很重要。好的文章在框架選擇與具體表達上通常會使用準確、簡短和生動的語言,學生在模仿訓練時,可以將自己的想法充分表達出來,并突出具體的狀態,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選擇仿寫的內容,嘗試改變詞語的順序和句子順序進行練習。想要作文達到簡潔生動的效果,在語言處理過程中,合理的形容詞使用以及動詞的應用可以讓學生們體驗到語言的美,可以讓語句變得優美而貼切。
三、重視閱讀習慣的培養
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來說,語言詞匯的學習和語言詞法句法的積累往往決定了他們使用語言描述事物的能力,對于教師而言,學生寫作的能力是參差不齊的,要解決這個問題是值得每一位教師深思的課題。因此,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以便學生在整個閱讀過程中和現實生活共情,也能在書本中可以獲得語言知識,用書籍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激發出他們對于生活探索的樂趣以及對于交流的渴望,拓寬視野,提高思維能力。閱讀教育,是提高中小學學生整體素質的一種教育。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極其重要的部分,是增強學生基本知識、鍛煉學生基本能力的重要途徑。熟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語文教學同樣如此,需培養學生自覺學習的興趣。在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同時,要著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同的文體有不同的閱讀方法。詩歌有詩歌的讀法,小說有小說的讀法,戲劇有戲劇的讀法,散文有散文的讀法。比如《雪》,它不是一般的散文,而是介于散文和詩之間的文體,是散文詩。既有散文的參差不齊的句式,又有散文靈活自如隨意散漫的結構,它還有詩的意象和意境,教的時候就要抓住“雪”這個意象來分析。在“體位”辨識之上是情感語言的審美以及創新思維的訓煉,以求融會貫通,學以致用,繼而提高小學生在語文學科上的整體核心素養。
綜上所述,“以讀促寫”激發學生對于讀書與寫作興趣,并基于興趣進行訓練,對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在教育改革促進核心素養發展的這一新階段,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采用新的思維方式,革新各種教學方法,建設高效率的寫作課堂,和學生之間建立高效的溝通,加強師生關系,使學生對寫作更感興趣。
參考文獻:
[1]楊毅.核心素養下小學中段語文“以讀促寫”教學路徑的實踐研究 [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23,(06):52-53.
[2]劉海霞.讀中學寫 以寫促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指導策略 [J].亞太教育,2023,(02):106-108.
[3]許小寶.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的現狀和措施 [J]. 亞太教育 ,2022,(23):13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