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物理教學中,發現部分學生對物理的興趣不高,作為物理教師應結合物理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通過情境教學、多做實驗、聯系實際、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引導后進生去觀察,激發后進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提高他們的物理核心素養。
關鍵詞:情境" " 實驗" 多媒體
一、創造情境,激發興趣
良好的物理情境教學是物理課“魅力”的重要源泉,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從后進生已知的知識出發,設計問題,故意制造懸念,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積極討論,經過激烈的辯論和其他的手段,點燃后進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對知識的渴望。
教師需要精心設計實驗,創造恰當的物理情境,讓學生看到,感覺到,使其具有濃厚的興趣,從而增加學生探索知識的興趣,例如,在教學“汽化和液化”一節時,涉及探究蒸發的相關實驗,演示在桌面上擦水,水跡片刻消失,在手臂上擦酒精,痕跡很快干掉,同時還聞到酒精的氣味,讓學生親身體驗蒸發現象。再讓學生自主探究 “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具體操作如下:1.同樣多的水分分別涂在兩只手背上,對著其中一只手吹氣; 2.同樣多的水滴分別滴在兩小塊玻璃片上,用酒精燈對著其中一塊玻璃片的水滴加熱,讓學生邊實驗邊觀察,總結出水跡變干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從而激發他們積極探究物理知識的興趣。
二、引導觀察,激發興趣
教師要注意培養后進生的觀察能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物理教學中,教師應尋找日常生活用具自制一些器材,例如,在進行“液體壓強與流速關系”教學時,可讓學生將一個乒乓球放在一個倒扣的漏斗中,引導學生觀察,通過漏斗用力吹下面的乒乓球,乒乓球不僅不會落下,而且被吹貼在漏斗中,兵乓球在重力作用下不會落下,實際現象完全完脫離學生的猜測,與日常生活不同,讓他們對這個問題產生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多做實驗,激發興趣
部分后進生不能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對物理的興趣不高,為了激發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教師可以進行一些有趣的實驗。例如講解壓強時,準備一個吹脹的氣球和兩塊相同的木板,其中甲木板上釘滿小釘子,乙木板上只釘幾個小釘子,把氣球放在一只大燒杯上,再分別把甲乙木板壓在氣球上時,學生驚訝地發現雖然甲木板有那么多的釘子,隨著木板壓力的增大,氣球并沒有被壓破;雖然乙木板釘子很少,可增加質量很小的重物,氣球就被壓破了。實驗結果和他們的經驗是完全不同的,學生不僅感到驚訝和困惑,從而會主動探索壓強相關知識。
四、聯系實際,激發興趣
部分學生認為物理比較抽象,與日常生活的聯系不緊密,產生畏難心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生活中的常見現象融入其中,引起學生的注意。主動參與是學習過程中最有效的動力,作為教師要善于把握學生的心理,對學生進行引導性教學,讓學生發現物理的樂趣。同時要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通過物理知識的實際應用,使學生體會到物理知識與生活的聯系。一方面,學生感到學習物理知識是非常有用的,自然會更加用心研究,另一方面可在實踐中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學生還可以進一步提高對物理的認識和理解。
五、確定最近發展區,激發興趣
因材施教,使學生找到自信,提高后進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教師應仔細觀察,與后進生接觸,掌握后進生的基本情況,以確定他們的最近發展區,學生才會有興趣去學習物理。例如,在教學二力平衡的條件這一內容時,根據前一節課的學習,學生知道了什么是二力平衡,本節課要掌握的是二力平衡的條件,在提問時,發現學生能將二力平衡的條件闡述清楚,但在具體應用時卻存在問題,發現他們不知道同一直線可以是任意方向的。可見,教師要結合他們的最近發展區,設計作業,讓他們能不斷鞏固基礎知識。
六、采用多媒體,激發興趣
多媒體使課堂變得形象生動,實現動靜結合,聲像結合,圖文并茂,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后進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投影演示實驗,更易于學生認真、細致、有序地觀察實驗現象。例如,在教學“液化”這一內容時,教師在做乙醚氣體液化的實驗時,把裝有乙醚的注射器放在實物投影儀上,通過投影放映到大屏幕上,學生能清晰地觀察到,推壓注射器的活塞,注射器中出現了液態的乙醚。可見,通過投影演示實驗,能強化實驗演示效果和實驗的直觀性,提高后進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加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
綜上所述,要想讓后進生學好物理這門課程,就要讓其對物理產生濃厚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學生興趣的培養,要注重教學策略的運用,在物理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通過貼近生活、開展合作學習、借助多媒體技術等方式來培養后進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從而提升初中物理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