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在高端制造、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航天航空、核工業等領域,成渝地區協同創新正形成合力。但是,高新技術企業在發展中仍存在一些痛點難點問題,亟待解決。
如何疏堵點、除痛點、克難點,推動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本刊記者連線四川東材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唐安斌,重慶智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蔣凌峰兩位全國人大代表,請他們談談自己的感受和建議。
聚焦高性能原材料創新
破解“卡脖子”難題
回顧今年6月川渝部分全國人大代表開展“推進成渝地區高新技術企業高質量發展”專題調研,全國人大代表,四川東材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唐安斌直言很有收獲,“既看到了成效,找到了差距,也激勵我們更加努力推動自身的發展。”
唐安斌介紹,東材科技是一家專門從事新材料研發、制造、銷售的科技型上海主板上市公司,同時是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及全國首批企事業知識產權試點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主營業務為新能源材料、光學膜材料、先進電子材料和環保功能材料。過去五年,東材科技連續保持穩定增長,累計納稅超過7億元,為地方經濟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但和其他高新技術企業一樣,要想揚帆遠航,必須突破重重風浪。
“當前,國家、省、市的政策都高度聚焦于人工智能的終端應用,這種關注確實推動了很多新技術、新產品的迅速普及和應用,為社會帶來了巨大的變革。”然而,唐安斌也觀察到,“真正的核心支撐——基礎原材料和核心硬件,往往被邊緣化和忽視了,最后成為被‘卡脖子’的關鍵,比如半導體制造環節的光刻膠、電子特氣、算力服務器等。”
在唐安斌看來,我國在產品和科技方面落后更深層次的因素是基礎材料的落后,而不是應用端的落后。因此,他建議政府在制定支持新質生產力相關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時,能夠更多地關注和支持基礎原材料的研發和生產,鼓勵更多企業和高校投入到高性能原材料的創新中來。
此外,企業的創新發展需要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撐,這就需要不斷完善高端人才引進和培養政策。為此,唐安斌建議政府在人才引進和培養方面給予更多的政策支持,提供更加優厚的待遇和發展空間,吸引國內外頂尖人才。同時,鼓勵企業與高校合作,建立實習基地和人才培養計劃。
專題調研中,他感受至深的是,技術創新需要時間的積累,更需要形成一個產業環境與平臺。
通過調研,唐安斌發現川渝兩地優勢產業明顯,成都形成了以電子、醫藥生物、航空為主的6大產業集群;重慶兩江新區打造了41家高校院所入駐的協同創新區,建成并運營現代兵器、先進車輛、新一代電子信息、智能化與大數據、新材料五大領域10個科研平臺。
“但是,成渝地區區域大市場沒有協同發展,甚至還存在相互競爭。”他認為,“兩地完全可以在顯示、汽車、電子信息包括未來與新質生產力相關產業方面的創新和產業投資等方面協同,并共同出臺差別化引導與支持政策,由此打造成渝地區重點產業鏈發展平臺,促進產業鏈協同發展。”
唐安斌相信,通過政府和企業的共同努力,川渝地區的高新技術企業將會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為區域經濟繁榮作出更大的貢獻。
全鏈條推進成渝地區
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
今年7月,重慶智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又有好消息傳來:其自主研發的26價肺炎球菌結合疫苗、四價重組諾如病毒疫苗即將迎來新進展。
“智飛生物是一家集疫苗、生物制品研發、生產、銷售、配送及進出口為一體的全產業鏈生物高科技企業。”全國人大代表、重慶智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蔣凌峰坦言,這些年公司不斷發展壯大,是國家持續鼓勵創新、促進生物制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結果,也是重慶注重產業前瞻布局、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堅定不移支持創新的縮影。
蔣凌峰介紹,一直以來,智飛生物高度重視研發創新,長年保持高強度的研發投入,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積聚力量,持續在創新層面發力,先后參與了科技部“863計劃”的現代醫學技術項目、科技部重大新藥創制、國家新藥創制重大專項等20余項重大項目。
生物醫藥是關系國計民生、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產業,是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基礎。蔣凌峰表示,“現階段我國生物醫藥工業的核心工藝設備、原材料、輔料和包裝材料等上游關鍵供應鏈仍然高度依賴進口,增加了我國生物醫藥產業鏈被‘卡脖子’的風險,制約了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的健康發展。”
對于生物醫藥企業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蔣凌峰建議,生物醫藥企業應進一步強化基礎研究,同時聯合上游設備、物料供應商,加大資金投入,完善國產替代的“軟”“硬”環境,推動生物制藥設備與耗材國產化和供應鏈的自主可控,構建“以內促外、內外聯動”的產業生態。
具體到如何進一步推動成渝地區生物制藥類高新技術企業創新發展,蔣凌峰認為,在研發、申報、審批、監管和流通等環節,制約高質量發展的因素仍不同程度存在,需要從政策層面給予支持。
“比如研發環節,要優化成渝地區關鍵科研基礎設施布局。”他提到,P3實驗室(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是支撐醫藥產業發展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議將產業高度集聚的重慶國際生物城建設P3實驗室納入“十四五”規劃建設項目儲備庫,并支持有條件的民營企業參與P3實驗室的建設運營。
在申報審批環節,蔣凌峰認為成渝地區藥品、醫療器械等行業發展迅速,具備一定的業務體量,建議建立國家藥品、醫療器械審評中心成渝分中心;建議對國產創新藥審評審批快速通道方面給予重點關注和支持,加快成渝地區創新藥的審評審批。
此外,在監管環節,他建議出臺相關政策,鼓勵成渝地區的藥檢院等相關機構積極推進疫苗批簽發資質與能力的建設,爭取獲得相關疫苗的批簽發資質;在流通環節,縮短成渝地區創新藥上市使用時間,讓成渝地區國產創新藥能夠盡早為廣大病患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