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中國花鳥畫中的對稱布局以其獨特的形式和意義,傳遞著中華民族的價值觀念和審美情趣。通過對對稱布局進行研究,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中國花鳥畫中的應用方式,以及其對中國花鳥畫的深遠影響。基于此,本文旨在通過深入探討中國花鳥畫中對稱布局的藝術表現形式與美學價值,從而加深對這一傳統藝術形式的理解,進一步認識中國花鳥畫的獨特魅力,探索其在當代花鳥畫藝術中的創新與發展,使其在當代藝術的發展中綻放新的光彩。
二、花鳥畫布局概述
傳統中國畫的繪畫過程大都遵循以“六法”為中心的創作原則,花鳥畫也不例外。其構圖過程強調賓主、呼應、虛實、疏密、參差、開合等要素,借助散點透視法進行整體的畫面布局,并且強調取“勢”,注重對多種構圖手法的運用和元素的排列組合,在整體布局上給人以相對平穩的視覺感受。當代花鳥畫在繼承傳統花鳥畫構圖方法的基礎上,在畫面中增加了裝飾性的表達,這種具有時代特征的創作手法,傳達了畫家的創作意圖和畫面的深刻意蘊,使當代工筆花鳥畫的時代特征更加突出。
布局指一種思考行為,即在腦中構思腹稿的行為,將繪畫作品中的各類藝術語言進行組織安排,促使畫面中形象相互關聯,呈現出一定的形式結構,即謝赫六法中的“經營位置”,后人稱之為“章法”。對稱布局作為中國花鳥畫的重要特征之一,具有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和美學價值。在中國花鳥畫中,畫家通過對畫面元素進行對稱布局和平衡處理,創造出一種和諧、穩定的視覺效果,使畫面更具有吸引力和平衡感,使觀者在欣賞作品時產生一種舒適愉悅的感受。
中國畫忌“四平八穩”的對等式構圖,而多用“秤砣壓千斤”的方式來取得畫面的平衡。潘天壽說:“畫材布置于畫幅上,須平衡,然須注意于靈活之平衡。靈活之平衡,須先求其不平衡,再求其平衡。”
三、花鳥畫對稱布局的發展
對稱布局在中國花鳥畫中經歷了漫長的演變和發展過程。隨著歷史的變遷,不同歷史時期對稱布局的運用方式和風格也發生了變化。在古代,對稱布局常常以折枝構圖的近景方式呈現,避免動勢過大,且在有限的構圖范圍內巧妙地處理畫面的主次布置和意象均衡。這種所謂的“均衡”不是對構圖范圍進行平分,而是運用面積的大小、色彩的冷暖、空間的虛實等創造出平衡感,再對畫面形象進行輕重、大小和疏密的分布與安排,使畫面更具節奏感,取得和諧、舒暢、穩定的視覺效果。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藝術觀念的轉變,多種多樣的視覺元素影響著藝術的發展,對稱布局的運用方式也發生了變化。在近代,一些畫家開始嘗試在對稱布局中引入新的藝術觀念和技法,以打破傳統對稱布局的呆板。他們通過調整畫面形象的比例和形態、引入透視原理、增強空間感等方式,賦予作品個性化和現代感。這種對稱布局的創新,使中國花鳥畫的藝術表現形式更加多樣化。
在當代花鳥畫創作中,分割構圖法蘊含著傳統中國畫四條屏的構圖思路,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進行了錯位處理,使整個畫面呈現出分而不散的藝術效果。這種構圖方式可以增強視覺上的對稱性和平衡感,使畫面更加美觀,從而賦予花鳥畫獨特的美感。畫面構圖中常用的分割方法有等形分割、等量分割和自由分割,根據分割方法和比例把畫面分為不同的圖形,這種畫面分割突破了傳統的畫面布局方法,給觀者帶來耳目一新的視覺體驗,創造出一種獨特的視覺美感。
四、花鳥畫中對稱布局的藝術表現
(一)畫面元素的對稱
花鳥畫創作要在視覺上實現畫面的和諧統一,整體呈現出一種平衡美,這要求畫面元素在數量、尺寸、形態及色彩等方面達到一種相對的均衡狀態。通過對稱手法的巧妙運用,能夠有效增強作品的視覺沖擊力與和諧美感,是藝術創作與設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則。值得注意的是,在花鳥畫創作中,作為相對概念的對稱布局旨在促進畫面和諧統一,賦予觀者以均衡、安定而又不失莊重的審美體驗,若過度追求絕對對稱,則可能落入單調機械之窠臼。元代畫家王冕的《墨梅圖》中,一枝梅花橫斜于畫面之中,畫面留下大量空白,左上方有一首題畫詩,詩畫結合,計白當黑,給人元素分布的平衡感。
(二)視覺的平衡
在繪畫領域,視覺平衡超越了傳統物理學的范疇,成為一種基于形狀、色彩、空間位置及面積分布的綜合考量,旨在構建視覺上的和諧美感。尤其在現代花鳥畫的構圖中,畫家巧妙運用這種動態平衡與視覺張力的相互作用,不僅強化了畫面的視覺沖擊力,還豐富了作品的表現層次與藝術感染力,使觀者在欣賞過程中感受到更為獨特的美學體驗。花鳥畫中的花葉相讓,有氣口就是開;花、葉向同一處聚集,沒有氣口就是合,開合之間創造出整個畫面的節奏感和韻律感。
五、花鳥畫中對稱布局的美學價值
(一)增強作品的視覺吸引力
對畫面元素進行對稱安排,能夠使畫面更具吸引力。對稱的布局形式能夠吸引觀者的目光,激發觀者對作品產生濃厚的興趣,使其對作品進行深入探索。在花鳥畫中,對稱布局常被用來表現花卉、鳥類等自然元素的美麗與和諧。例如,在描繪牡丹、菊花等花卉時,畫家會利用相對對稱的布局來突出花卉的形態美和色彩美,使畫面更加生動,引人入勝。
(二)營造穩定、平衡的畫面氛圍
對稱布局通過對畫面元素進行排列,能賦予畫面平衡感和穩定感。觀者在欣賞對稱布局的作品時,往往能夠感受到畫面中各元素之間的和諧關系和平衡狀態。在視知覺理論中,魯道夫·阿恩海姆提出,平衡是繪畫不可或缺的因素。例如,在描繪一只鳥站在樹枝上時,畫家會利用對稱布局來平衡鳥和樹枝的位置和形態,使畫面更加穩定和諧。這種平衡感能夠給觀者帶來一種安定和舒適的感受,使其更好地欣賞和理解作品所傳遞的意境和情感。
(三)呈現莊重肅穆的視覺效果
通過相對平衡和對稱布局,花鳥畫可以呈現出秩序感和穩定性,使觀者在欣賞作品時能夠感受到一種嚴肅、莊重的氣氛。在花鳥畫創作中,一些表現莊重主題的作品常常采用對稱布局,如宋徽宗趙佶《瑞鶴圖》、潘天壽的《葫蘆菊花》等作品,通過對稱布局表現出畫面的莊重感。
(四)體現“中和”的觀念
中國傳統文化強調“中和”觀念,即事物達到平衡與和諧的理想狀態。對畫面元素進行對稱布局,能創造出一種平衡的視覺效果,體現了這種“中和”的觀念。觀者在欣賞作品時,往往能夠感受到畫面中元素之間的平衡關系,從而引發觀者對平衡與和諧的思考和追求。
六、對稱布局花鳥畫作品賞析
(一)于非闇《白牡丹》
20世紀北方“京派”工筆花鳥畫的杰出代表于非闇,其工謹明麗、重色濃妝的工筆畫風,繼宋畫之周密不茍、揚現代之審美時尚,對現代工筆花鳥畫產生了重要影響。其1957年力作《白牡丹》不僅是對傳統立軸工筆畫技藝的精湛展現,更蘊含了深刻的藝術理念,堪稱對稱布局的典范之作(如圖1)。此作中,白牡丹之姿,其生命力沿枝干悠然攀升,指向畫面的左上方,既展現了一種靜態的和諧與寧謐,又輕盈懸浮,洋溢著一種靈動之美。這種寧靜與生命力的勃發、穩固與飄逸之間的精妙交織,構筑了一幅理想化的力學構圖典范,深刻揭示了畫家在探索主題表達時所追求的力與美的和諧統一。
此作品中畫面布局巧妙,各元素間通過隱性的力量對抗與融合,構建了一種內在的動態對稱與平衡,使整幅作品既展現出牡丹旺盛的生命力,又不失其飄逸脫俗的自然韻味。于非闇巧妙地將牡丹的盎然生機與超凡脫俗的輕盈感并置,讓內斂的沉靜與外向的奔放這兩種看似對立的情感在畫面中和諧共生、相互映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藝術高度,為工筆畫的創新發展樹立了典范。
(二)葉芃《法蘭西映像3》《時空·領域17》
葉芃的花鳥畫空間排列是忠于傳統的,畫面中元素的分布離不開對傳統文化精神的深入研究。在《法蘭西映像3》中,鳶尾花、人物雕像、云、山等系列元素在傳統的線性表現之外加以拓展變化,布局在對稱中找到平衡(如圖2)。《時空·領域17》采用中心對稱構圖的方式,使畫面穩定,利用中國的透視觀與西方的透視觀并置的方法,使兩者在同一空間內互不干涉,創造出空靈的視覺效果;將散點透視、焦點透視、平面造型這三種不同的透視法相結合,顯現出畫面平衡、對稱的美感。
(三)陳林《云山·欄》
《云山·欄》這幅畫作精妙地劃分為室內與室外兩大空間,以一只正低頭細致整理羽翼的白鷺為核心,巧妙地構成了視覺上的平衡焦點。畫家匠心獨運,通過對對稱布局的創新應用,有效規避了畫面的單調與刻板,賦予作品更為靈動和諧的視覺效果。整幅畫面籠罩在一片溫暖的赭石色調之下,半開的門扉如一扇通往心靈深處的窗戶,映射出畫家對于傳統與現代、現實與想象的深刻哲思。畫家仿佛化身為畫中的白鷺,穿越云海、高山,不懈追求著內心深處的傳統繪畫精髓與創新的藝術之境。此作品不僅主體形象鮮明,背景處理亦彰顯出鮮明的當代藝術符號語言與獨特的構圖美學,其對稱布局特點突出,使觀者視覺產生平衡感,緊密契合了當代審美趨勢。
隨著花鳥畫藝術的不斷發展,當代畫家在繪畫創作中基于傳統推陳出新。受西方藝術理論諸如黃金比例等構圖法則的深刻影響,當代花鳥畫的創作手法已逐步打破傳統繪畫布局的束縛,展現出別具一格的藝術風格。眾多畫家積極借鑒現代繪畫的構圖美學,通過幾何分割、拼貼技術及繁復密集的滿構圖等新穎手法,重新詮釋傳統的均衡理念。很多畫家沒有陷入既定的傳統模式,而是大膽打破了固有觀念,探尋造型及布局發展的新方向,如巧妙地運用等長線條,將畫面細分為多個寬度各異的區域,雖線條長度一致,卻創造出豐富的視覺層次感,通過精心布局畫面空間,實現了傳統與現代、均衡與創新的和諧共生,為花鳥畫領域注入了新的活力。
七、結語
對稱布局在中國花鳥畫創作中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和應用前景。在多元文化的持續影響下,傳統意義上單一的構圖樣式難以適應花鳥畫創作的發展要求。通過深入研究對稱布局的藝術表現形式、美學價值,對不同時期的花鳥畫作品進行深入研究,我們可以了解到對稱布局的發展歷程和變化趨勢,認識到當代中國花鳥畫創作以傳統的構圖理論為基礎,不斷進行創新發展。新時期只有更全面地了解花鳥畫中布局的美學意義與應用原則,才能更好地推動中國花鳥畫藝術的不斷傳承與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瑤.全景式與折枝式構圖對比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23.
[2]曹煬森,嚴波.基于視知覺理論的工筆花鳥畫構圖探析[J].上海第二工業大學學報,2024,41(01):109-113.
[3]王藝.設計構成在當代工筆花鳥畫創作中的運用[D].云南藝術學院,2022.
[4][5]陳健容.論《瑞鶴圖》的圖式構成對現代工筆花鳥畫的影響[D].云南大學,2020.
[6]趙晴晴.中國畫創作中構圖藝術的研究[J].新美域,2023(10):4-6.
[7]代成.當代工筆花鳥畫創作形式語言研究[D].成都大學,2024.
[8]紀蕾蕾.當代工筆花鳥畫中的平面構成元素探析[D].曲阜師范大學,2023.
[9]張越.新工筆花鳥畫構圖中構成性的表現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22.
(作者簡介:常烊茹,女,碩士研究生在讀,廣西師范大學,研究方向:中國畫lt;工筆花鳥畫gt;)
(責任編輯 王瑞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