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河南省農業農村科技教育中心、河南省農廣校堅持以《全國農廣校農民教育培訓教材建設規劃》為引領,全面落實中央農廣校關于加強教材“建管用評”的要求,聚焦聚力聚效農民教育培訓精品特色教材的征訂發行、建設使用,為開展高質量農民教育培訓提供堅實的教材支撐。
一、提高認識,做好統規教材征訂
教材是開展教育教學的重要依據,是實現育人育才目標的重要依托。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加強教材建設和管理,充分說明了教材工作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去年召開的全國農廣校農民教育培訓教材工作座談會,專門從落實中央要求、農業強國建設、農廣校自身發展歷程三個層面,深刻闡述了抓好新時代農民教育培訓教材的重要性。長期以來,河南省農廣校一直重視教材工作,一方面組織全省農廣校系統學習領會會議文件精神,統一思想,明確要求,一方面從現代農業發展、鄉村振興人才培養、農業強國建設的高度出發,將農民教育培訓教材的規劃建設、管理使用列入農民教育培訓工作的重要內容,堅持需求導向,切實做好教材征訂發行,為農民中職教育學員、高素質農民培育學員優先配備農業農村部、中央農廣校組編的權威性精品教材。
二、結合實際,開發特色地方教材
針對河南省農業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和現代農業發展人才需求,以提升農民教育培訓質量為導向,在發揮用好部統教材和中央農廣校組編教材的基礎上,與河南省農業農村廳科教處結合,加強地方特色教材研發建設,提高教材的針對性、規范性、有效性。近三年共開發教材21種。一是明確方向。特色教材開發建設的總體要求是立足于三個“好”,即推廣好技術、建設好基地、傳播好模式。在具體定位上,面向覆蓋河南省的種養大戶、家庭農場主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產業技術人員和科技推廣服務人員等三支隊伍。在編寫內容上,圍繞產前、產中、產后三大環節的關鍵技術,宣傳綠色發展理念,推廣應用高效種養模式。二是科學選題。立足河南農業產業特點,針對優質小麥、花生等十大優勢特色產業,開發一套農民教育培訓教材共10冊。結合高素質農民培育需求,開發《高素質農民培育生產技能教程》《高素質農民培育百名典型》等教材。結合種植技術要點,開發《常見主要農作物生產技術》《優質西瓜生產技術》《設施農業生產技術》《農產品品牌建設》《職業農民教育心理》等教材。三是組建團隊。每本教材的主編均由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專家擔任,同時吸納優秀一線教師、農技人員,既保證了內容的權威性和先進性,又突出了較強的實用性和實操性。
三、統籌管理,建立體系聯動機制
將做好教材建設與推廣應用工作作為凝聚農廣體系力量、打造農廣校辦學品牌的重要抓手和著力點,加強系統謀劃,強化工作統籌。一是定制。制定并及時修訂《教材工作管理辦法》,明確省、市、縣教材管理工作職責,建立由省校統一管理的教材規劃和選用機制。二是強員。要求教材管理人員不能就教材而論教材,要將教材工作融入到農民教育培訓中去研究。經過多年培養,已逐步建立一支具有較強綜合能力的教材管理員隊伍,形成了以省校為統領、市級校為紐帶、縣級校為支撐的教材管理網絡。三是重考。強化考核、典型引領,將各市(縣)分校教材工作納入年度辦學績效考評方案,對成績突出的分校進行單項表彰,樹立典型,激發全系統教材工作活力。
四、多措并舉,促進教材推廣應用
始終將規范教材選用作為教材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斷強化措施,確保優質教學資源進課堂。一是標準不降低。省農廣校印發教材征訂文件,分別對高素質農民培育及中職教育教材征訂發行工作進行安排,具體要求高素質農民培育及中等學歷教育中統考課程教材優先訂購中央農廣校、省農廣校組編教材。2023年,結合河南省新型職業農民培養中職教育教學計劃及工作安排,整理出適合中職教育的教材目錄,積極推廣宣傳,增加使用量。二是統管不放松。堅持對教材發行工作統一管理,征訂流程規范,服務到位,不但凝聚了體系內的力量,也逐步拓展了高校、培訓機構、合作社等前來征訂教材。三是力度不減弱。充分發揮教材基礎支撐作用,緊跟相關培訓、送科技下鄉等活動,將教材免費贈送農民朋友來擴大社會影響。
2024年《千萬工程”簡明手冊》學用工作座談會召開后,河南省積極學習兄弟省(區、市)農廣校的經驗做法,開拓工作思路,統一思想、明確方向,強化責任,進一步推動高素質農民和鄉村人才隊伍學好用好“千萬工程”經驗,統籌推進《“千萬工程”簡明手冊》進學校、進農場、進企業、進課堂,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作者單位:河南省農廣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