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北京市密云區農廣校堅持多方參與、多部門合作,不斷完善農民教育培訓機制,協同推進開放教育,探索全民終身學習鄉村振興可持續發展人才培養模式。
一、黨建引領促發展 凝心聚力譜新篇
(一)開展“忠誠”黨建,教育賦能鄉村振興
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辦好農村事情,關鍵在于黨。鄉村振興戰略是綜合性戰略,需要從農業產業化、農村人居環境建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和農村社會發展等方面協同推進,其中最關鍵的就是要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提升新時代黨領導鄉村工作的水平。
為此,密云區農廣校與不老屯鎮政府通力合作,以黨建為引領,以“教育+鄉村振興”模式,推進“忠誠”黨建助力鄉村振興先鋒行動,推動教育進村鎮、進農村、進田間、進千家萬戶,形成了關注農村、熱愛農業、尊重農民的新風尚。同時,密云區農廣校與不老屯鎮村黨支部牽手共建,合力提升鎮域學習風尚。如今的不老屯鎮呈現出一幅美麗的山水田園畫卷,被譽為湖畔明珠。
(二)深化“產教融合”,培育高素質農民
為助力密云區鄉村振興實踐,密云區農廣校在區委組織部和區教委的指導下,向密云東北角的新城子鎮東溝村派駐第一書記,助力山村增收、引領農民進步。同時與不老屯鎮大窩鋪村、河南寨鎮套里村、石城鎮石塘路村聯動開展農民教育實踐。以習近平總書記“兩山理論”為指引,通過綠色發展為鄉村注入新動能,科學謀劃河南寨套里村綠色果園基地項目,掛牌“市級開放教育思政基地”,打造以產教融合有機栽培基地為主體、以推廣綠色種植產業和組織學員綜合實踐活動為鄉村可持續發展模式。
二、專家走進基層,普及科學種植
(一)專家深入基層,引領蔬果產業新發展
為推動蔬果產業的發展,密云區農廣校積極邀請市區社會服務部的農林專家深入基層,進行實地指導。專家深入田間地頭,對果蔬大棚中所存在的問題逐一進行細致地分析和解答,并講解處理辦法以及后續需要注意的事項。在專家們的幫扶下,東邵渠鎮億畝地生態園、河南寨神奇種子農場生態園成功實現了扭虧為盈,并呈現出持續向好的發展態勢。如今,這兩個生態園在北京市域樹立了良好的企業口碑,成功走出了一條以特色蔬果種植為主的特色品牌發展之路。生態園的成功經驗,為周邊地區的農業產業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和示范。這不僅為村民帶來了福祉,還極大地促進了密云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
(二)開班講學促交流,搭建交流互動的平臺
培訓意義遠不止講學和知識傳授,更重要的是搭建一個交流互動的平臺,讓學員能夠實現信息的共享、思維的碰撞、優勢互補,進而達成合作共贏的良好局面。
開展科普惠農興村工程以及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有力地推動了農業科普的傳播,不僅提高了農民的科技素養,還提升了農民的生活質量以及種植水平,更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了有力支撐。農村法治、健康生活、糧農經濟、密云品牌發展等一個個具體而實際的小課題,將村域區域內外有見識的青年和有志于發展農業的農民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成就了他們的創業夢想。《北京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層科普行動實施方案》一經出臺,創業者們便積極踴躍參與其中。
密云區農廣校通過“共筑美麗鄉村——密溪美濃兩岸民宿交流”“魚王美食節”“西邵渠蔬菜種植”“石馬峪文化節”等節日推廣密云當地的歷史文化,線上線下互動宣傳,吸引著八方來客。
三、新農人帶動,培育鄉村振興之力
密云區農廣校深入服務頭雁領航工程,助力密云興農人才隊伍建設。以安立輝、李紅士、梁晴、張佑等新農人,領銜建立“密云鄉村人才頭雁領航工作室”“密云新農村康養人生工作室”“密云鄉村振興晴姐工作室”“密云社區教育心動力工作室”,促進優秀本土人才交流學習成長。同時,邀請市內外致力于農村發展研究的專家教授走進密云線上線下講學。
學校在教學工作中教導學員要有服務社會、造福他人的意識,積極參與農業技術的傳播和推廣,帶動周邊農戶共同發展。同時,學校建立長期的跟蹤指導機制,及時了解學員的產業情況和發展狀況,并給予指導。
四、教育先行,推動鄉村富強之路
(一)打造高素質農民隊伍,激活農村發展新動力
近年來,密云農廣校聯合區農業農村局共同推出密云高素質農民培訓項目。邀請專家教授和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農民,為學員們提供系統的產業培訓,培訓內容包括現代農業技術、農產品市場營銷、農村電商等方面。通過這一項目的實施,學員的農業技能得到了顯著提升,能夠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產中,提高了農產品的產量和品質。學員利用所學技能開展農產品銷售和電商業務,增加其收入來源。這一項目的成功實施,為密云區農村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二)以多元活動服務社會,助力密云全民終身學習
為更好地服務密云區經濟社會發展,密云區農廣校持續推進數智密云——密云全民學習網終身學習平臺、扶智助農項目運行機制的建設。2023年,密云全民學習網電腦端新注冊人數 6956 人,發布資訊共計 845 篇,總閱讀量達到 200 多萬次。一系列活動的打造與推進,不僅豐富了密云人的學習需求,為幸福密云、學習型密云貢獻力量,更有力地服務于密云全民學習、終身教育的發展,構建密云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終身教育體系。
在扶智助農項目運行機制中,實施“文化駐鄉工程”。以“新農村、新農民、新文化”為主題,依托農廣校教學體系和鎮街文化活動中心,開辦農民文藝中專班,實施“文化駐鄉工程”。既能讓農民真正學到文化知識,又能獲得文憑,畢業學員達1000多人。學校與石馬峪村共同打造話劇項目,成立“夢源美麗鄉村原創作品工作室”和漁陽明珠話劇團,先后推出原創話劇“保水三部曲”——《蒲公英的鄉愁》《奮斗的幸福》《奔騰不息的潮白河》,曲藝作品《紅色密云 英雄頌歌》等一大批思想性、藝術性俱佳的文藝作品,出版《文學滋養心靈》《密云生態資源讀本》《密云水庫的故事》《乘學習的翅膀飛翔 伴祖國的脈搏律動》等書籍,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
(三)打造利益聯結新模式,助力鄉村減貧與振興
密云區農廣校與當地農業主管部門、當地政府共同構建“農民教育+多維主體”鄉村減貧的利益聯結新模式,促進城市郊區鄉村的減貧事業,創新生態涵養區內的鄉村振興新模式。該項目以培訓前摸底、培訓中動態調整、培訓后的反饋監測三階段來進行,針對城市返鄉創業人員、普通村民及村內脫貧人員不同受益群體來實施教育培訓。
近年來,密云區農廣校在不老屯鎮、河南寨鎮、溪翁莊鎮等地建設農民教育實訓基地,協同當地政府、農業主管部門共同推動農民知識技能、文化素養、增收致富能力的提升。通過該項目的實施,試圖探索出一條“城市郊區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減貧模式,以期為同類型的郊區鄉村提供案例借鑒,共同推進中國減貧事業的發展。
(作者單位:北京市農廣校密云區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