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是一種深受大眾喜愛的蔬菜。它不僅營養豐富,而且還有一定的美容效果。黃瓜在生長過程中還會受到害蟲和病毒侵擾。盡管目前已有藥劑防治,但其在黃瓜上極易產生殺蟲劑殘留,對食用安全性造成一定威脅。本文對溫室大棚黃瓜栽培技術進行歸納和總結,包括選種、種子處理、育苗、定植、苗期管理及病蟲害防治等,以期為廣大瓜農提供參考和指導。
1溫室大棚黃瓜栽培技術要點
大棚黃瓜種植主要以春、秋、冬3個季節為主,冬季和春天適合溫室栽培,通常在1月末到2月底將其種下,直至植株生長到2個月后;黃瓜秧苗可以在1個月以后進行種植,大約5月拉秧。大棚黃瓜通常在8月上旬至9月下旬進行種植,大約1個月左右就可以進行育苗,再過1個月可以收割,12月下旬到次年1月下旬就可以拔出秧苗。在秋季和冬季大棚黃瓜種植中,要加強溫室內空氣流通,以防高溫損傷植株。本文介紹了溫室大棚內黃瓜主要生產技術[1]。
1.1選種
在栽培黃瓜前,要進行選種。在選擇黃瓜新品種時,要求其品質好、產量高、成熟快、多籽。另外,對植物抗病、蟲害、免疫及環境的適應性也要求很高。通過對不同品種進行篩選,可以降低病害發病率,提高植株整齊度。
1.2苗期管理
從定植后到心葉開始成長的時間是緩苗期,要降低高濕的程度,同時要注意晨開風口、晚蓋棉被,盡可能提高土壤氣溫,白天要保持室內氣溫在21~28℃,夜間氣溫不能少于12℃。根據室外環境的采用不同的通風方式,在室外空氣平均溫度大于12℃的情況下,可以進行全天換氣。
1.3苗床管理
黃瓜喜歡溫暖,卻不習慣高溫。由于其喜濕性,而不能抗水淹,主要采取壟作、膜下暗澆等種植措施。育苗期:應保證日間室溫為28℃,夜間為20℃。當幼苗生長到一定程度后,要進行適當調整,將室內溫度控制在20~25℃,在夜晚則要控制在16℃左右,此時地上溫度就會稍微增高。在育苗時,必須按照規范的育苗周期,對育苗水溫進行調整,才能生產出優質的育苗[2]。萌芽期要注意給植株澆水,溫度要保持20~25℃,以確保植株能成功出土,之后要注意光線,不能把室內封閉。若對土壤溫度掌握不好,則對黃瓜生長有不利影響。
1.4苗定植后的田間管理
在黃瓜種植完后,要調節室內的溫度。晚上房間溫度要高于15℃,日間溫度要控制在25~28℃。適時地給黃瓜澆水。從種植到最后收獲大約需要噴4次水,及時施用有機肥料和磷肥。隨著藤蔓成長,藤蔓需要被牢牢地綁在1個支架上。待到果實成熟時,應將日間氣溫保持在22~24℃,夜間氣溫保持在8~15℃。平時要做好溫室大棚衛生工作,及時清除雜草,防止害蟲和疾病發生。
1.5結瓜期管理
在黃瓜幼苗生長緩慢后期,可以采取控制水分的方法進行蹲苗,除去根瓜,確保幼苗期生長。在延長到開花過程中,要注意水分控制,花期要控制好水分,要保證溫室氣溫在25℃以上,肥多水多,高溫多雨,對作物健康有促進作用。在結瓜期7~8 d,每公頃追施尿素4 500 kg、鉀肥3 000 kg、磷2 250 kg。在黃瓜生長7~10 d內,采用滴灌方式施肥,每公頃追施225 kg多元素肥和225 kg微生物菌劑,必要時還可以噴葉面肥。避免在下雨時澆水,最好在早晚氣溫較冷時澆水。待黃瓜苗生長到25 cm時,用吊蔓夾將尼龍繩綁在黃瓜的主莖條上,將其一端綁在上部的鋼絲繩上。在苗期內,要注意修剪側枝、卷須,做到一節一瓜、二節一瓜。當苗快到頂端時,要將其拉出,去掉下面的病葉。在陽光充足的天氣修建葉子,有利于傷口恢復。
2溫室大棚黃瓜常見病蟲害防治
2.1霜霉病防治
生物療法。可以采用2%農抗120可濕性粉劑200倍液進行噴灑,以預防病害發生。化學療法。煙熏防治:每公頃用百分百凈煙劑200~250 g。分放4至5個位置。在封閉大棚內用暗火熏蒸1晚,間隔7 d使用1次。降塵方法:每8~10d噴灑1 kg百分百菌清粉劑(或10%防霉靈)進行噴霧,每8~10 d噴灑1次。噴灑方法:采用58%甲霜靈錳鋅、72%克露、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400倍液、69%安克錳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進行噴灑[3]。
2.2白粉病防治
三保奇花2 000倍加竹醋液100倍、200倍防治效果分別為100%,三保奇花2 000倍加竹醋液100倍、50倍防治效果分別達99.18%和55.68%,較單獨使用三保奇花1 000倍(抑制率40.91%)預防效要好。結果表明:適量的竹醋液對農藥三保奇花白粉病抗性具有明顯的協同效應,當其用量為常規劑量的1/2時,其控制效果更佳。生物療法。噴灑2%農抗120可濕性粉劑200倍或2%武夷霉素可濕性粉劑200倍藥液,噴灑控制病害。采取物理控制措施。用27%高脂薄膜乳劑70~140倍或500倍小蘇打預防和治療。化學療法。采用50%硫黃懸浮劑200倍或500倍多硫懸浮劑噴灑控制。
2.3灰霉病防治
2.3.1混配藥劑對黃瓜灰霉菌菌絲生長的抑制作用
在黃瓜灰霉菌菌絲生長方面;三保奇花 2 000倍與竹醋液50倍的防效為88.83%,單一施用三保奇花1 000倍(抑制率79.61%)更好,差異達到顯著水平。三保奇花2 000倍、100倍、200倍、1 000倍處理的控制作用可達7416%,比單用1 000倍(79.61%)的控制作用相近,兩者都有顯著差別,但沒有達到非常顯著的水平。三保奇花2 000倍、竹醋液400倍處理,其抑殺作用分別為62.21%和僅用三保奇花2 000倍(62.08%)稍有提高。表明適量的竹醋液對農藥三保奇花菌絲的抑制具有明顯的增強效應,即使只用普通劑量的50%,也能取得與之相同或更好的控制效果。
2.3.2混配藥劑對黃瓜灰霉菌孢子萌發的抑制作用
混配藥劑對黃瓜灰霉病芽孢的影響。三保奇花2 000倍、竹醋液50倍、100倍對黃瓜灰霉菌的孢子生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且與單一施用1 000倍(相對抑制率99.5%)相近,無明顯差別。結果表明,三保奇花2 000倍配以竹醋液200倍處理,其種子發芽受抑的比例為63.5%,而僅用2 000倍處理(種子發芽受力60.41%)則稍好。三寶奇花2 000倍配上竹醋液400倍的種子發芽抑制,只有12.7%的發芽率,除此之外,再也沒有其他的控制作用。結果表明:適量的竹醋液對農藥三保奇花芽孢的抑制具有顯著的協同效應,即使只用常規劑量的50%,也能取得與之相同或更優的控制效果。
2.3.3植物源浸提液對黃瓜灰霉病原菌絲生長的抑制作用
植物源提取物對灰霉菌的控制作用可能是通過抑制灰霉菌的生長發育和芽孢的發芽來實現的。從不同的提取物對灰霉病的影響來看,無論是哪種提取物,其總體防治效果均較差,僅在較高濃度下才能有效控制灰霉病。而醋菖漫提液在50倍濃度下的抑菌作用最強,3 d后菌落直徑基本不變,最高為79.23%,與藥劑三保奇花處理相比無明顯差別。其次為醋辣(64.86%)、醋檳(63.74%)、醋姜提取物(62.46%),但與對照組比較,其控制作用明顯低于三保奇花的功效,且達顯著水平。醋蜜提取物對黃瓜灰霉菌病的抑菌效果最好,50倍濃度下,對黃瓜灰霉菌病抑制率達39.94%;醋姜提取物和醋蜜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分別為30%~40%,只有三保奇花1 000倍的濃度50%。植物源提取液對灰霉病的抑制作用隨其濃度下降而快速下降,200倍以上的植株提取液對真菌的抑菌作用均小于10%,400倍醋姜提取物則表現出相反的抑制作用。這表明,當處理濃度過小時,植株源提取物無法達到對灰霉菌的抑制作用。
2.3.4灰霉病其它治療方法
生物療法。采用2%武夷霉素可濕性粉劑200倍液進行噴灑,以防止病害發生。化學療法。煙霧法:每公頃可用百分百凈煙劑3 000~3 750 g熏1晚,或用10%敵殺死3 750 g煙霧3 h進行預防。降塵方法:每公頃可用0.5%萬霉靈粉劑(或百分百菌清粉劑)噴霧進行控制。藥液噴灑:用65%甲基霉靈乳油800~1 000倍液、50%農利靈可濕性粉劑1000~1 500倍液、65%抗霉威可濕性粉劑1 000~1 500倍液、50%速克可濕性粉劑1 000~1 500倍液噴霧防治。
2.4蚜蟲防治
2.4.1醋蜜混合液對黃瓜蚜蟲防治
在黃瓜上噴灑醋酸--蜂蜜混懸劑可以有效防治黃瓜蚜蟲,隨著噴灑劑量的變化,其對棉蚜的控制效應也不相同。以50倍、100倍、300倍的醋液蜂蜜混合液配比,對受蟲危害比較大的黃瓜,3~7 d均有顯著的防治效果,主要是新生的若蚜,老蚜大多死亡。而控制組蚜量則明顯增多。但用藥7 d、50倍藥液處理后,葉片開始變黃,表明50倍藥液對作物的生長發育有不利作用。在藥劑處理7 d后,對黃瓜蚜蟲的控制作用大于50%,而藥劑處理后7 d,其對黃瓜蚜蟲的控制作用優于對照。因7 d未用藥,10 d后,蚜蟲大規模爆發,控制組蚜量是實驗初期的3倍以上;盡管各品種間的蚜量均有提高,但總體上只有對照組的一半左右,說明醋液蜂蜜混合液對防治棉蚜種群生長有效。
3黃瓜蚜蟲的其它治療方法
采取物理控制措施。采用銀灰色塑料薄膜或在棚圈周圍掛上銀色塑料條帶,也可以采用黃板誘(在30~40 cm厚的硬紙板上抹上潤滑油,間隔7~10 d再刷1次),或者采用黃蠟紙,懸掛于行間或株間,高于植株頂端;每公頃起吊450~600株。生物控制措施。常用藥劑有1%苦豆子懸浮劑5 000倍液、7051殺蟲3 000~4 000倍液、10%煙堿類1 000倍液等。化學控制措施。選用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10%吡蟲啉1 500~2 000倍液、3%噻嗪酮3 000倍液進行噴霧。
總之,篩選抗病的黃瓜優良品種,掌握育苗、嫁接等關鍵技術,對溫室大棚溫度和肥料進行調控,是實現溫室大棚黃瓜高產的關鍵。在實踐中,要結合當地條件,選用適宜的化肥,適時地進行通風,合理調節大棚溫度和濕度。在病蟲害防治上,應以防病為先,在無病期噴灑殺菌劑。
參考文獻
[1]晏玉霞.大棚黃瓜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家參謀,2022(21):43-45.
[2]丁瑞榮,李桂香,遲瑞蘋.大棚黃瓜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J].中國農業文摘-農業工程,2022,34(3):73-75.
[3]吳革瑛,張文華,劉娜等.大棚黃瓜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9(4):52.
(陜西省安康市寧陜縣農業技術推廣站張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