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豬養殖行業是中國發展迅速的基礎家禽養殖行業,目前,隨著中國養殖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許多小型規模的養殖場數量也在不斷增多。但考慮到養殖戶經濟收益,為了能夠進一步推動小規模養豬場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就必須要針對生豬養殖過程中一些常見疾病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這樣才能夠最大限度地避免由于疾病帶來的損失,進一步提升生豬養殖行業食品安全及經濟收益。針對社會數據調查顯示,目前,中國許多北方地區的生豬養殖人員往往對常見疾病缺乏高度的防范意識及正確的防范認知,針對常見疾病的處理手段也不夠科學。為有效解決生豬養殖過程中常見疾病導致的大面積死亡和快速傳播問題,就必須要確保養殖人員及相關基層獸醫部門能夠提升重視程度,為有效解決小規模養豬場常見的疾病問題,需有效做好前期準備工作。本文主要針對小規模養豬場中常見疾病進行分析,并且就小規模養豬場常見豬疾病的防治措施進行了探討,以期推動小規模養豬場生豬養殖行業健康發展。
1小規模養豬場中常見豬疾病暴發原因
廊坊市屬于典型的北方生豬養殖區域,尤其在夏季及秋季交換時期,極易受到外界溫度、環境的影響,導致生豬在成長過程中產生應激反應。隨著外界溫度的驟然變化,生豬體內的菌群也會隨之波動,這也為病原微生物感染及散布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當病菌數量已經超過峰值后,常見的豬疾病就會快速暴露,并具備較強的感染性。通常情況下,小規模養豬場都處于偏僻的村鎮,養殖戶在養殖過程中的科學養殖意識較為淡薄,尤其在夏季炎熱和潮濕的條件下,若不及時采用有效的清潔措施和消毒措施極容易導致病原體感染。通過調查發現,大多數常見感染性豬疾病的暴發都是由于養殖意識不到位、清理不定期等引起的。除此之外,還有部分小規模農戶在養殖過程中為了追求經濟效益,會在豬飼料中添加過多的抗生素及生長激素,這些生長激素縮短生豬的成長周期,可為生豬健康成長和后續繁育提供保障。但是若長期采用,極容易導致生豬體內堆積過多的抗生素及激素,甚至還會對生豬肝腎功能帶來嚴重負擔,導致生豬對于外界疾病和病原體的抵御能力持續降低。與此同時,在生豬飼養過程中,許多小規模養殖戶沒有掌握科學的養殖手段,甚至直接飼喂過期的飼料和未經消毒處理的飼料,這些飼料中包含霉菌及其他病菌會直接感染生豬的腸胃,還會隨著生豬糞便在小規模養豬場中傳播。最后,農村養殖戶對于生豬疫苗接種意識不充分,一旦出現高危的感染性疾病和流行性疾病,在不注射疫苗的情況下必然會導致疾病快速傳播,對小規模生豬養殖造成極為嚴重的經濟損失[1]。
2小規模養豬場中常見豬疾病的臨床癥狀及治療方法
2.1消化系統疾病表征及治療手段
生豬養殖過程中消化性疾病涵蓋了細菌性腹瀉類疾病及病毒性腹瀉感染類疾病2種。生豬在感染病毒性腹瀉疾病病原體后,其糞便會呈現出液體水樣向外撒落,嚴重情況下生豬糞便會直接向外噴瀉。若生豬感染細菌性腹瀉類疾病,通常情況下糞便會呈現糊狀。因此,在日常飼養管理工作中,養殖人員可以通過定期觀察生豬糞便狀態及顏色來判斷生豬腸胃健康程度。若生豬體形消瘦、精神萎靡及食欲缺乏,首先要注重清潔豬圈,保證豬圈通風和干燥,做好消毒工作及灰塵處理工作,避免病原體入侵和大面積傳播。
2.2豬呼吸道系統疾病表征及治療手段
呼吸道系統疾病在暴發后大多數生豬群體都會出現食欲消減、氣喘氣虛、呼吸波動較大等問題,嚴重情況下,甚至還會直接引發肺部嚴重感染。在治療過程中,可以應用阿莫西林、多西環素及土霉素等藥片快速控制呼吸道系統中的病原體。在日常養殖過程中也要注意做好豬圈通風及消毒工作,避免生豬養殖空間中出現病原體。除此之外,還應注重在寒暑交換季節做好防范措施,避免季節交換病原體大規模傳播和感染。在治療呼吸道系統疾病時可以利用20%土霉素每隔2 d體外注射1次,每個療程需要注射5次。也可以利用抗生素藥渣或干粉,按照一定比例混入到生豬日常飼料中進行喂養,這對于呼吸道系統疾病具有有效的防治作用。
2.3圓環病毒防治工作
圓環病毒是生豬養殖過程中最為常見的病毒之一,這種疾病由亞型圓環病毒引起,一旦在小規模養豬場中爆發將會導致生豬在成長發育過程中出現功能性障礙類疾病。第一,在小規模養豬場中引入種豬時,必須要注意檢查種豬身上是否自帶病毒。若種豬本身攜帶豬圓環病毒,必然會導致這種疾病的大規模暴發和傳染,因此,在引入前必須要確保引入品種的身體健康,避免亞型圓環病毒的感染和入侵。第二,在生豬日常養殖過程中必須要注重飼料營養,確保改善生豬的飼養環境,也要注意控制生豬養殖密度。許多小規模養豬場養殖戶為了提高經濟效益,隨意增加養殖密度,在通風及保暖條件不良的情況下,豬圈內部可能會出現環境濕熱、通風不足、氧氣不足等問題,這也會導致生豬在成長發育過程中存在較強的應激反應,同時,還會導致豬舍空氣內部氨氣濃度較高,為病毒傳播和感染提供了溫床。因此,必須要注重在日常養殖過程中的通風措施及干燥調控措施,這樣才能夠確保豬圈整體環境[2]。
3小規模養豬場中常見疾病的有效預防措施
3.1注重采用科學的喂養手段
飼料是生豬養殖過程中最為關鍵的基礎環節,尤其是飼料配比,必須要根據季節變化、生豬不同成長階段進行靈活變動。除此之外,飼料的新鮮程度也是決定生豬消化系統健康性的關鍵點,為確保飼料保持新鮮和干燥,應經常使用脫霉劑來減少飼料中的霉菌數量,在保障營養和健康的前提條件下也要注重飼料口感及安全性。例如在日常生豬喂養工作中,養殖人員可以通過利用電解多維、多種維生素元素、黃芪多糖等藥物,保證豬飼料營養成分,進一步提升生豬機體抵抗能力。
3.2做好定期的疫苗接種工作
基層獸醫站通過定期的宣傳工作,使小規模養殖戶都能夠理解接種疫苗對于生豬健康發展的重要價值,并根據生豬抗體水平和成長階段采取不同的疫苗接種規劃措施,避免疫苗接種與生豬本體的排斥性。通常情況下,生豬在成長發育過程中應當服用相應的抵抗力藥物來提升對于外界疾病的防御能力及自身的免疫力。但是,為了避免生豬長期服用藥物體內產生抗體,在保障生豬日常服用抗生素的前提條件下,還應注重定期疫苗接種工作[3]。在接種工作正式開始前,必須要保證各類型接種醫療器械的清潔性,并且需要在生豬飼料投放前進行接種工作。若在排查工作中發現生豬已經暴發疾病,就應該及時進行隔離處理,在生豬身體健康恢復后再進行疫苗接種工作,也可以定期邀請基層獸醫站人員進行免疫檢測方式,判斷疫苗接種是否對疾病抵抗有效。
3.3做好定期的驅蟲措施
無論是生豬養殖區域、生豬飼料中都可能會有寄生蟲及病原體,若生豬體內長期存在寄生蟲,不僅會吸收生豬體內的營養成分,同時,還會導致生豬在成長發育過程中出現營養不良、抵抗力下降等問題。因此,小規模養豬戶必須要采用積極手段應用各類型驅蟲措施,避免生豬養殖區域內部出現寄生蟲感染源頭。可以根據小規模養豬場面積及實際養豬情況,采用定期驅蟲及不定期驅蟲相結合的方法,每3個月對養豬場的區域內進行1次驅蟲工作。除此之外,在季節交替及氣候變化劇烈波動的情況下,也應使用驅蟲性藥物。但是在使用過程中要注重對于藥物成分和藥物使用量的控制,避免大量使用藥物導致寄生蟲體內產生抗體。
3.4通過藥物注射的方式提升生豬的免疫力
在季節交替過程中及大規模疾病暴發過程中,為了能夠有效提升小規模養豬戶生豬群體集體抵抗能力,可以采用營養成分藥物注射的方式利用藥補提升生豬的機體抵抗能力。通過研究發現,口服補鹽液、可溶性黃芪多糖、亞硝酸鈉維生素E及電解多維等成分都能夠有效提升生豬機體抵抗能力,若在生豬養殖高危階段體外注射這些提升生豬抵抗能力的藥品,也能夠切實提升生豬對于病原體的抵抗能力。但是在體外注射過程中,必須要考慮到生豬體重及健康水平。可以通過定期為生豬注射免疫蛋白球或黃芪多糖的方式來幫助生豬抵御常見的豬圓環病、消化系統疾病及呼吸道系統疾病等,在注射過程中,應將每日注射量控制在0.2 mg/kg,連續注射3~5次。
綜上所述,廊坊市作為中國小規模養豬行業重要地區,在發展過程中已經積累了長期的養豬經驗。為了能夠有效防范小規模養豬場中常見的疾病,可以通過定期注射疫苗、攝入營養類飼料和元素、做好驅蟲工作及衛生工作等方式,確保小規模養豬行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藍偉忠.農村常見豬疾病預防和治療[J].畜牧獸醫科學(電子版),2020(6):61-62.
[2]劉永利.小規模養豬對常見豬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措施[J].畜禽業,2020,31(4):96.
[3]鄧仕軍.小規模養豬對常見豬疾病的預防和治療[J].畜禽業,2020,31(7):88.
(河北省廊坊市農產品質量綜合檢測中心周硯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