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出“新質生產力”。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出,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審計緊跟時事,解放思想,立足經濟監督定位,以審計監督助推新質生產力發展,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服務保障經濟社會大局上,能夠展現更大作為。
審計在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聚焦新質生產力,需要審計的監督
審計,作為國家利益的“捍衛者”、經濟發展的“安全員”和國家財產的“看門人”,在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過程中亦扮演著重要角色。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要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全面準確理解黨和國家關于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決策部署的重要意義,分析經濟發展面臨的現實困難和挑戰,應對新質生產力帶來的經濟發展新活力新機遇。審計作為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力量,可以通過明確審計方向、謀劃審計項目、把握審計重點、針對性提出意見建議,促進新興業態與審計業務的深度融合,準確提出并及時糾正影響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典型性問題,切實以有力有效的審計監督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壯大。
(一)審計可以發揮監督職能
一方面,審計可以對新質生產力發展過程中的資金使用情況進行監督,確保資金使用合規、合理,保障培育新質生產力相關資金的安全和有效使用。另一方面,審計可以對新質生產力相關企業的經營行為進行監督,發現和糾正企業的違法違規行為,規范市場秩序,進而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二)審計可以發揮評價職能
審計通過審查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預算執行情況和經濟效益指標等,評價項目的投資回報率、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等,為項目的繼續實施或調整提供參考,從而對新質生產力發展項目的正確決策提供依據。
二、新質生產力賦能審計高質量發展
新質生產力的快速發展,同樣也改變著審計工作的方式方法,為審計事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著強勁推動力、支撐力。一方面,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可以打破傳統審計模式,創新優化資源配置,全面提高審計發展新動能,從而實現審計監督質的飛躍和提升。特別是,傳統審計向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是緩解當前審計任務繁重與人員力量不足矛盾的有效手段,對于全面提升審計質效能夠起到關鍵性作用。另一方面,發展新質生產力,培育審計新質生產力,是科技強審的必由之路。隨著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進程不斷加快,數據已成為當前驅動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生產要素,如何利用好數據資源,創造更大的數據價值是推動審計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課題。
助推新質生產力發展,審計如何發力
一、重點關注相關政策貫徹落實情況
為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各地各部門均出臺了相關政策措施或行動方案。作為政府職能發揮的重要組成部分,審計可以因地制宜、因時而異,選擇重點區域、重大項目、重點資金,適時組織開展落實推動發展新質生產力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關注被審計單位落實的時效性、程序性、實質性。例如,在相關審計中,審計人員可以關注有關新質生產力的政策落實情況;查看被審計單位是否對照重點發展領域規劃要求,加強系統謀劃;及時制訂適應本地區發展的實施方案并有效執行;是否存在對上級政府的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求敷衍塞責,空喊口號的現象等,從而確保推動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有關政策落實到位、所需資金及時足額到位和優質服務到位。
二、重點關注科研教育審計
充分發揮審計專業性強、觸角廣泛、反應快速等優勢,聚焦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成果轉化等全鏈條,對政策、資金、項目、平臺、人才等關鍵創新資源進行重點審計,重點關注影響科技創新的深層次問題,著力增強審計監督的針對性和時效性。例如,近兩年河南省審計廳立足“經濟監督”的功能定位,圍繞創新驅動、數字化轉型、換道領跑等“十大戰略”謀劃審計工作,重點關注全省創新驅動政策落實和項目資金管理使用情況,以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為著力點,為新質生產力發展加力賦能。
同時,審計還可以加強教育經費審計,促進高素質人才培養與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相適應。高等教育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結合點。審計機關可以因地制宜、有區域有重點地關注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相關項目有效落地落實問題,從而為新質生產力的人才培養理順通道。
三、重點關注包括金融在內的相關助企政策落實情況
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平臺。因此,助推新質生產力發展,審計必然要關注國有企業審計、營商環境專項審計等,從而對企業用地、用工、稅收、知識產權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為企業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發展新質生產力,既要積極培育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也要加強新技術應用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這些目標的實現,都需要加大政府資金投入。因此,審計還應該重點關注金融助企相關政策的落實。一方面,審計在預算執行審計和財政財務收支審計中,可以關注財政資金的支持力度、專項資金的實際到位情況、資金管理的風險防范。另一方面,金融行業特別是國有金融機構充分發揮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科技、教育等相關方面的重要支持作用?;诖?,審計可以關注金融機構對重大戰略、服務實體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提供優質金融服務的情況,促進信貸結構優化、服務創新發展,推動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等,營造金融服務科技創新的良好氛圍。
提升審計質效,更好地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
新時代新征程,面對新目標新任務,審計在推動發展新質生產力、走好依靠創新驅動內涵型增長之路上,如何更好地發揮作用?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可以參考借鑒:
一、提高政治站位,牢記“國之大者”
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是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作為審計機關,要提高政治站位,全面準確理解黨和國家關于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決策部署的重要意義,統籌整合審計資源,強化審計“督政”“督企”“督校”的創新治理功能,以有力有效的監督保障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與培育。
二、創新審計方式方法,發展審計新質生產力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質生產力重要論述,圍繞“為誰創新、誰來創新、創新什么、如何創新”等問題,推進審計理念、審計方式方法創新,特別是利用大數據技術對新質生產力相關企業的財務數據、業務數據和市場數據等進行分析,提高審計的效率和準確性。通過建立大數據審計平臺,實現數據的采集、存儲、分析和共享,為審計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三、加強與其他部門的貫通協同
加強審計監督與其他部門的貫通協同,協力推進重要創新資源、重大項目布局向綠色高效創新主體傾斜,打造高質量、富活力的創新生態。例如,審計可以加強與財政部門協作,通過對財政資金的使用情況提供審計建議,共同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加強與科技部門協作,通過對科技項目的審計,評價項目的創新性和可行性。
四、與時俱進,加快培養復合型審計人才
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前沿科技、未來產業,代表著各專業、各領域、各行業、各產業的領先水平。依法全面履行審計監督職責,助力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需要審計人員與時俱進、主動求索,加強審計人員多領域新知識的學習和積累。加快培養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的懂經濟、懂科技、懂金融、懂信息化等“多專多能”的復合型審計人才,不斷更新審計人員的知識結構,提高其審計技能和創新能力。同時,積極引進高素質的審計人才,充實審計隊伍,為審計助推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人才保障。(作者單位:河南省審計廳)
(責任編輯:白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