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內蒙古呼倫貝爾大草原上,不僅草香彌漫,還有書香浸潤心田。結合牧民四季游牧的實際情況,為緩解部分牧民看書難、借書難的問題,呼倫貝爾市圖書館在基層蘇木、嘎查創新建立了“索倫嘎”(蒙古語,意為彩虹)移動書屋,實現了呼倫貝爾牧業旗市區全民閱讀各點位之間的共建共享、互惠互通,在牧區構建起“牧馬放羊聽書,移動書屋看書”的牧區特色閱讀生態。
“索倫嘎”移動書屋采用圖書統一配置、參與者就是管理者的服務方式,根據不同地區的不同需求開展閱讀、文藝、科普等活動。圖書每年更新一次,部分健康養生、少兒圖書會直接贈送給牧民。“索倫嘎”移動書屋的建立,豐富了牧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書屋建設工作開展4年來,與“草原書屋”工程共建書屋53所,覆蓋呼倫貝爾市31個蘇木(鎮),年流通圖書總量達70萬冊以上。
“索倫嘎”移動書屋為牧民配置優秀紅色讀物,將紅色基因根植于草原深處,并與“送紅書送黨課”活動相結合,聚焦主題主線,通過研究、討論、體驗等方式,及時向牧區群眾宣講黨的方針政策,還通過舉辦讀書分享會、紅色經典朗誦會等,營造濃厚的書香氛圍。
鄂溫克族自治旗輝蘇木巴彥烏拉嘎查,是當地比較偏遠的嘎查之一。輝蘇木黨委書記額爾德尼說:“現在,牧民的牛羊多了,物質生活富裕了,我們更需要精神文化方面的扶持。呼倫貝爾市圖書館根據牧民的實際需求,挑選了革命經典、法律常識、畜牧養殖等方面的圖書,為我們建立‘索倫嘎’移動書屋,對基層牧民來說就是最大的實事、好事。”
草原四季都很美,在旅途中感受草原上的書香,別有一番味道。呼倫貝爾市圖書館結合當地文旅資源,逐步在牧區景區景點建立“索倫嘎”移動書屋,并在景區開展“閱讀+研學”活動,還結合古籍保護和珍貴地方文獻資源,開展“書說呼倫貝爾”系列文化講壇,講好呼倫貝爾故事。通過這些文旅融合的方式,增強了旅游目的地的文化魅力,為開展全民閱讀提供了新思路。
為豐富牧民的體驗,“索倫嘎”移動書屋還開通多種社交媒體平臺賬號,通過在線上同步開展形式新、頻次高、接地氣的閱讀推廣活動,增強牧民的閱讀興趣。據統計,“索倫嘎”移動書屋建成4年來,累計開展閱讀推廣活動275場,牧民直接參與1.2萬人次,惠及牧民群眾約20.7萬人次。
如今,“索倫嘎”移動書屋已經成了牧區群眾豐富精神文化生活的“聚集地”、游客的“打卡地”,也成為在牧區深入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紅色堡壘”。
(源自《中國文化報》,有刪節)
責編:馬京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