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文章面向江蘇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開展高校物流專業畢業生就業質量綜合調查,主要采用差異性分析,探究性別、身份、學歷、學校類型、戶籍、就業區域等變量對高校物流專業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和就業質量的差異影響。研究結果表明,已經畢業的物流專業大學生和即將畢業的物流專業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存在顯著差異,不同學歷的高校物流專業畢業生在就業能力和就業質量上存在顯著差異,不同學校類型的物流專業大學生在就業質量方面具有顯著差異。
關鍵詞:物流專業;高校畢業生;就業能力;就業質量
中圖分類號:G642" " 文獻標志碼:A" " 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4.17.010
Abstract: This paper conducts a comprehensive survey on the employment quality of college graduates majoring in logistics in Jiangsu Province and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Mainly using differential analysi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fluence of gender, identity, educational background, school type, registered residence, and employment area on the difference of employ ability and employment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majoring in logistics. The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employment ability between college graduates majoring in logistics who have already graduated and those who are about to graduate.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employment ability and quality among college graduates majoring in logistics with different educational backgrounds, and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employment quality among graduates majoring in logistics of different school types.
Key words: majoring in logistics; college graduates; employment ability; employment quality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開始向普及教育的方向發展,全國高校的畢業生人數每年都在呈現出指數增加的態勢。國家大學生就業服務平臺數據顯示,2024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1 179萬人,同比增加21萬人。教育部從1999年開始把就業率納入評價高校工作成果的指標體系。也正因如此,各大高校、社會開始高度關注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進而推動了就業率的持續上升。然而,大學生的就業情況僅用就業率來作為衡量的唯一標準顯然是不全面的。就業率僅能反映高校在促進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工作中獲得的數量成績,不能評判就業質量中的“質”,因此,在關注解決大學生就業數量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大學生的就業質量問題。
高艷等[1]在研究大學生就業能力結構時認為大學生在就業面試過程中的表現與其心理資本存量有關。羅瑩[2]在關于當代大學生就業能力與就業質量的關系研究中,通過對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測量,驗證了就業能力與就業質量之間存在相關關系,并且通過回歸分析發現,大學生的溝通合作能力與大學生就業能力線性相關。程瑋等[3]基于64所高校調查數據展開關于大學生就業能力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就業能力對就業質量有著預測性的影響作用。物流行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物流行業人才緊缺[4],物流專業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引起學校和社會的關注。因此,開展高校物流專業大學生就業能力與就業質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際價值。
1" 調研對象
本文以江蘇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部分高校物流專業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采用線上發放電子問卷的方式面向江蘇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部分高校物流專業同學發放。回收問卷249份,其中有效作答239份,問卷有效率為95.98%。
2" 管理類本科畢業生就業能力與就業質量差異性分析
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和單因素方差的方法,從個體的基本信息特征出發,討論不同性別、被調查者身份、學歷層次、學校類型、戶籍所在地、就業區域選擇的物流專業大學生在就業能力與就業質量上是否存在顯著性差異。
2.1" 性別差異。由表1可知,在就業能力方面,物流專業男大學生的平均值(3.672)高于物流專業女大學生平均值(3.495)。在就業質量方面,物流專業男大學生平均值(3.733)高于物流專業女大學生平均值(3.412)。但均沒有顯著差異。
2.2" 身份差異。由表2可知,即將畢業的物流專業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平均值(3.506)低于已經畢業的物流專業大學生的平均值(3.627)。就業質量方面,即將畢業的物流專業大學生的平均值(3.469)同樣低于已經畢業的物流專業大學生的平均值(3.563)。已經畢業的物流專業大學生和即將畢業的物流專業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存在顯著差異。
2.3" 學歷差異。碩士學歷物流專業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平均值(3.958)明顯高于物流專業本科(3.529)和專科(3.319)大學生的平均值;且物流專業碩士生的就業質量均值(3.833)也高于物流專業本科(3.494)和專科(3.206)大學生。可以看出,無論是就業能力,還是就業質量,物流專業碩士生與本科生、專科生之間都存在著顯著差異如表3所示。
2.4" 學校類型差異。985、211重點院校物流專業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平均值(3.689)高于雙一流學校物流專業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平均值(3.584)、普通院校物流專業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平均值(3.533),獨立、民辦院校物流專業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平均值(3.309)最低。重點院校物流專業大學生就業質量的平均值(3.636)略低于雙一流院校物流專業大學生就業質量的平均值(3.657),高于普通院校物流專業大學生就業質量的平均值(3.477),獨立、民辦院校物流專業大學生就業質量的平均值(3.162)最低。985、211重點院校與雙一流學校、普通院校、獨立民辦院校的物流專業大學生在就業質量方面具有顯著差異,如表4所示。舉例來說,高職院校的物流專業畢業生主要進入物流企業、鐵路、航空、港口、工商等物流部門,主要是一些初級崗位如采購員、調度員、倉管員、貨運代理助理等[4]。
2.5" 戶籍差異。從表5可知,城鎮戶籍物流專業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平均值(3.589)略高于農村戶籍物流專業大學生的平均值(3.490);城鎮戶籍物流專業大學生就業質量的平均值(3.540)也略高于農村戶籍物流專業大學生的平均值(3.450)。但均沒有顯著差異。
2.6" 就業選擇區域差異。就業區域選擇東部地區的人數最多,有117人,其次是西部地區,有69人。結合調查地區江蘇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來看,被調查者傾向于就地擇業如表6所示。不同就業選擇區域在物流專業大學生就業能力和就業質量方面均沒有顯著差異。
3" 研究結論
3.1" 性別差異。不同性別的物流專業大學生在就業能力、就業質量方面沒有顯著差異,物流專業男性大學生和物流專業女性大學生在對其個體的就業能力、就業質量上的認知與判別上高度相似。
3.2" 身份差異。已經畢業的物流專業大學生與即將畢業的物流專業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存在著顯著差異。這是由于已經畢業的物流專業大學生步入職場,為更好地滿足工作需求,與即將畢業的物流專業大學生相比,就業能力有較大的提升。但兩者的就業質量沒有表現出顯著性的差異,這可能是被調查者工作年限不長,就業質量還未得到顯著性提升。大學生在步入職場之前以及步入職場之后,應積極主動提升自身就業能力,提高實踐素養[5],提升職業生涯規劃能力[6],進而提升自己的就業質量。
3.3" 學歷差異。學歷差異對物流專業大學生就業能力、就業質量方面存在顯著影響。在就業能力上,物流專業研究生就業能力的平均水平要明顯高于物流專業本科生的就業能力。這意味著碩士階段也是物流專業大學生提升就業能力的重要階段。學歷的差異對物流專業大學生就業質量方面也存在著顯著影響。物流專業碩士比物流專業本科生和專科生會有更多的就業優勢和更多的就業選擇機會。這體現在現實社會中,大學畢業生在工作時要想擁有更好的福利待遇、更高的工作滿意度,就需要更高的文憑[7]。
3.4" 學校類型差異。在就業能力方面,重點院校的物流專業大學生與非重點院校的物流專業大學生之間未能體現出明顯的差異。究其原因,不同類型院校針對生源質量不同,采用不同的培養模式,以發揮不同類型院校物流專業大學生的優勢。用人單位會根據自身企業和崗位需求選擇合適的勞動者,綜合實力高的學校物流專業學生和綜合實力低的學校物流專業學生有著不同的就業市場定位,因此,學校差異在物流專業大學生就業能力方面沒有顯著的影響。
物流專業大學生的就業質量因學校類型的不同有著顯著差異。究其原因,不難發現,重點院校擁有更加雄厚的師資力量、濃厚的學術氛圍和更多的杰出校友,在此環境下培養出來的物流專業學生往往擁有高度的擇業自信,心理素質也較好,能夠及時感知就業市場的變化,對自身的核心競爭力進行調整,為實現高質量的就業而努力。并且重點院校的課程設置、培養方案等也能更好地順應就業市場需求的變化。而綜合實力較低的院校的物流專業大學生質量參差不齊,總體來說優秀學生偏少,因此就業質量表現會較重點院校有所差距,不同類型學校的物流專業大學生在就業質量上存在著明顯差異。
部分高校在培養物流專業大學生時,由于物流企業、電商企業等用人單位的用工需求信息不對稱,導致高校培養方案未能及時跟上社會需求的變化[8],造成物流專業大學畢業生在接受高等教育中所掌握的技能與專業就業崗位緊密度不夠[9],使得一部分物流專業大學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屢屢受阻,這是造成高校物流專業畢業生就業質量不高的重要原因。
3.5" 戶籍差異。從本文可以看出,在就業能力、就業質量方面,城鎮戶籍物流專業大學生的均值均高于農村戶籍的物流專業大學生。不難想象,城鎮戶籍的物流專業大學生相比于農村戶籍的物流專業大學生,往往家庭教育普及程度較高,也有一定的社會地位,人脈資源也相對更廣。但隨著城鄉差距的縮小,城鄉教育水平、經濟水平差距縮小,因此在就業能力和就業質量方面未能體現出城鎮與農村的物流專業大學生之間存在顯著差異。
3.6" 就業選擇區域差異。在就業能力、就業質量方面,物流專業大學生就業選擇區域未呈現出明顯的差異。結合調查區域不難看出,物流專業大學生更傾向于留在學校所在地就業,江蘇地處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擁有更多發展機會。趙川等[10]研究發現東部地區高校的就業質量總體上高于西部地區的高校。但在本文中,就業選擇區域對物流專業大學生就業能力、就業質量沒有顯著性影響。
參考文獻:
[1] 高艷,喬志宏. 大學生就業能力結構及其內部關系:質的研究[J]. 中國青年研究,2016(11):93-97,110.
[2] 羅瑩. 當代大學生就業能力與就業質量的關系研究[J]. 中國青年研究,2014(9):85-88,92.
[3] 程瑋,唐一鵬. 大學生就業能力及其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基于64所高校調查數據的分析[J]. 職業教育研究,2017(3):57-63.
[4] 朱嘉俊,哈英萍,馬宗良. 東西協作背景下物流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分析——以青海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物流管理專業為例[J]. 物流科技,2023,46(15):41-42,59.
[5] 胡耀飛,胡凈. 當前大學生就業質量提升的困境與路徑[J]. 創新與創業教育,2023,14(3):62-69.
[6] 劉軍偉. 大學生就業指導服務質量研究[J]. 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3,36(13):54-55.
[7] 黃小賓,趙怡蓉. 文憑篩選視域下我國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理性思考[J]. 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40(1):133-140.
[8] 郭瑋娜. 高職物流畢業生就業情景構建與分析[J]. 物流科技,2022,45(15):42-44.
[9] 蘇夢然. 物流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以H大學為例[J]. 物流工程與管理,2023,45(10):179-181.
[10] 趙川,鄧艾. 大學生就業質量測度與評價的因子分析模型及其應用[J]. 中國大學生就業,2022(4):2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