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鹮極為珍貴,被譽為“東方寶石”,號稱秦嶺四寶之一。曾廣泛分布于中國、俄羅斯、朝鮮和日本。但因棲息地被破壞、過度狩獵等,20世紀中葉以來,數量急劇減少,幾近滅絕。1981年,全球唯一的野生朱鹮種群在陜西洋縣被發現,僅有7只。自此,中國科學院研究團隊及當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保護措施,種群數量才得以逐步恢復到當前的一萬余只,其中大部分棲息于陜西境內,活動范圍覆蓋漢中、寶雞、安康等三市十多個縣(區),約15000平方公里。
去年國慶節赴四川成都休假,返程繞道漢中逗留兩天,我有幸在漢江支流牧馬河畔拍攝到野生朱鹮的一個種群,見證了各級政府及國家科研團隊保護野生動物多樣性的成就及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碩果。
———2023年10月拍于陜西漢中
知識小點:
朱鹮,古稱朱鷺、紅朱鷺,屬于鹮科,鹮科鳥類生活在距今約6000萬年前的始新世,是一枚難得的“活化石”。它對自然保護區和當地經濟有積極影響,它的形象也被用于中國的郵票、紀念幣,甚至是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的吉祥物。
朱鹮的體型較大,體長可達70厘米左右,翼展超過1米。它的頭部和頸部呈白色,身體大部分為紅色,翅膀和尾部有黑色斑紋。朱鹮的喙長而彎曲,適合捕食水生昆蟲、小魚和甲殼類動物。它們通常在樹上筑巢,每次產卵二至四枚。
朱鹮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中被列為瀕危物種,并在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被列為一級保護動物。中國曾向日本等國家贈送朱鹮,以促進合作和擴大種群。
責編:王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