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A
北大畢業女生擺攤賣手串:不用給自己設限一定是職場精英
80后女孩月川,北大在職研究生期間就開始了自己的創業生涯,開過咖啡館,也融過一大筆資金做過互聯網平臺。而今她進行二次創業,選擇在市集上擺攤賣手串。因為自己本身的工作經驗積累,月川的生意做得越來越好。對于身邊人的質疑,月川回應稱:“其實人的可能性有很多,不用給自己設限,我們盡自己所能讓自己過得開心”。
(摘編自“光明網”)
素材B
“勵志保安哥”:流浪旅行做博主
2012年,自幼熱愛美術的李城來到心心念念的首都,意外成為了央美的保安,這一年,他23歲。2017年,他以全國第8名的成績考上了中央美院,被媒體稱為“勵志保安哥”,這一年,他28歲。而后歷經創業失敗、工作被辭的窘迫,近日,李城坐上改裝房車,沒有既定路線,走哪算哪,開啟了他的旅行博主“流浪之旅”,今年,他35歲。
(摘編自“紅網”)
素材解讀
月川的成功,不僅僅在于她每月擺攤的高收入,更在于她對于生活和職業的態度。她沒有被學歷和經歷束縛,也沒有被外界的眼光左右。她堅信,每個人都有無限的可能性,而人生的價值并不在于你所從事的工作有多么“高端”,而在于你是否能夠從中找到快樂與滿足。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我們,無論是開設咖啡館還是擺攤賣手串,都是實現自我價值的方式之一。在當下社會,學歷往往被視為衡量一個人能力和價值的重要標準。然而,月川的故事告訴我們,學歷雖然可以為個人發展提供一定的基礎和優勢,但并非決定一個人未來走向的唯一因素。我們應該以更加開放和包容的心態看待不同的職業選擇和生活方式,尊重每個人的選擇和努力。
成功的意義更加多元化,人生才會有更多可能性。李城并沒有靠著央美求學的經歷實現階層的跨越,他開始走到鏡頭之后,拍攝路途中遇到的流浪者,希望通過網絡抓住命運的另一個機遇。很多人感到遺憾,覺得這書是不是白讀了?其實,學習原本就不能跟金錢、地位畫上等號,但卻一定能提升個人修養、開拓個人視野,也就是李城所說的“自我的跨越”。事實上,成功的意義更加多元化,人生才會有更多可能性,這個社會才會更豐富、更有活力。無論做什么,只要努力去發掘其中的意義,普通人也一樣能夠閃閃發光。人生哪有白讀的書、白走的路。人生本就是曠野,走的人多了才有道路一說,學美術的人以其對生活敏銳的感知力轉型為視頻博主,將美好傳遞;學農學的人深耕田地只為一株株顆粒飽滿的稻穗的成熟,將豐收傳遞;學中文的人也可在夜市搭建小攤沉浸于人間煙火,將美味傳遞。與其批評別人的選擇,不如理解每個人追求內心真實的努力,每個選擇都有其獨特的意義與貢獻。
適用話題:挑戰自我、不給人生設限、多元化、追逐夢想、包容、人生之路、成功與失敗……
(供稿 付增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