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雜交相思新品種具有生長迅速、根瘤固氮及耐干燥瘠薄、木材用途廣泛的特性,其輪伐期、收獲期適中,易于被投資者接受,其生態及經濟效益顯著,是一個生態型速生樹種,可以滿足樹種結構調整諸多要求,具有較高的開發潛力,但其仍缺乏規模化、規范化、科學化生產。為了解決這一短板,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科學研究院在田東縣百筆林場建設實施雜交相思新品種示范表現與豐產高效栽培技術研究項目,總結出了一套雜交相思新品種的豐產高效栽培技術,以及建成高標準的豐產高效栽培示范林,解決了田東縣雜交相思生產上科學技術不到位、示范樣板缺乏等問題,既可以讓桉樹產業區經營者看到雜交相思能在桉樹砍伐跡地快速成林、恢復土壤肥力、改變土壤物理性狀等生態功能,提高經濟效益。
關鍵詞:田東;雜交相思;栽培技術
采用“赤云相思”等雜交相思新品種在百筆林場營建高標準的豐產高效栽培示范林,在田東縣積極推廣雜交相思新品種的豐產高效栽培技術及示范作用,解決了田東縣生產上科學技術不到位、示范樣板缺乏等問題,同時為后續雜交相思新品種及良種選育提供豐富的資源和工作基礎,對促進雜交相思良種的創新利用具有現實科學意義。
1田東縣研究區概況
田東縣位于廣西西南部右江河谷中心地帶。地處東經106°53'~107°26',北緯23°16'~24°16'。東靠平果縣,南接德保、天等縣,西連田陽縣,北鄰巴馬縣。全縣林地面積304.2845萬畝,森林面積289.2312萬畝,森林覆蓋率68.59%,活立木總蓄積量1140.6129萬立方米。田東縣居北回歸線上,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光照充足,熱量豐富,雨熱同季,年均氣溫21.9℃,無霜期362天,年均降雨量1167毫米,年均日照時數1869小時,適宜亞熱帶作物生長。農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甘蔗、花生及其他經濟作物。林木有松木、杉木、桉樹、樺木、大葉櫟、酸棗、荷木等。為全面提升田東縣森林質量,調整樹種結構,很有必要開發示范有潛力的植物新品種并應用于生產實際。因此,在田東縣百筆林場營建了高標準的豐產高效栽培示范林120畝,并帶動祥周林場、紫膠林場推廣種植1000畝,為全縣科技推廣提供了強有力的示范帶動作用。
2雜交相思新品種豐產高效栽培技術
2.1選擇適宜造林地
綜合考慮雜交相思新品種的適生性和示范效果,造林地須具有良好的立地條件,如土層深厚≥40cm、肥力中等以上,土壤pH值為 4.0~7.0,排水良好、交通方便,土壤肥沃、土層疏松的中下坡位置,海拔200m以下的低山、丘陵、臺地、坡地和平地。只有這樣,新品種的生產潛力才能得以充分發揮。該研究區選擇在田東縣百筆林場第8林班26、29-1小班,面積共計120畝。
2.2選擇良種壯苗
雜交相思是良好的短周期速生豐產工業原料林樹種,可迅速美化環境,涵養水源,其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相當顯著。其常規繁殖方法以種子繁殖為主,由于種子育苗具有一定的分化性,其樹形、生長量、抗性、纖維含量等性狀表現差異大,開發利用受到約束。而通過培育無性系雜交相思,能使苗木保持母株應有的雜交優良特性,為生產單位提供優質苗木。在此,相關人員主要以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科學研究院提供的相思無性系苗來造林。主要選用苗高≥25cm、地徑≥0.25cm,頂芽保持完好、生長健壯、根系發達的優質無性系容器苗。
2.3選擇適宜整地方式
造林采用穴狀整地方式,在秋冬季進行砍草、煉山、清場。首先砍草應選在每年的10月份左右進行,待其充分枯死后進行煉山工作。煉山前在造林地周圍設計好防火線,其寬度不得小于15m,特別危害地段應在20m左右,做好安全措施,防火線必須閉合,應選擇在陰天無風或風力較小的清晨或晚間進行煉山工作, 煉山是對規劃造林地的一切雜灌草本植物進行燒除,這樣不但有利于造林工作,還可以增加造林地的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穴狀整地主要從改善幼樹生長環境和防止水土流失角度出發考慮,整地時沿等高線挖坑,所挖坑的規格為40cm×40cm×30cm,整地要求表土翻向下方,植穴要求土壤回填,先回填表土1/3穴,然后每坑施復合肥0.2~0.3kg或有機肥1.0~2.5kg與鈣鎂磷肥0.3~0.5kg,與回土充分攪拌均勻后回填至高出坑面5~10cm。
2.4栽植前苗木處理
種植前,應對苗木進行修剪。修剪時應遵循各種植物的自然形態特點和生物學特性,在保持基本形態的基礎上剪去陰枝、病弱枝、徒長枝、重疊或過密的枝條,并適當剪除部分葉片。對于斷根、劈裂根、病蟲根和過長的根也應進行適當修剪。剪口均應平而光滑,并及時涂抹防腐劑以防過分蒸發、干旱及病蟲害。
栽植前,苗木運到種植現場,要吸足水分,若不能及時種植,應建設臨時苗圃,把苗木平放于地面,排放整齊,周圍用土培好,適量澆水,做好光照管理,保持土壤濕潤,同時注意防治病蟲害。
2.5栽植技術方法
根據田東縣氣候特點,栽植宜選在3~5月雨后土壤淋濕透后進行,株行距為2m×3m,初植密度為1667株/公頃。栽植技術要求如下:根系舒展,切忌窩根,深度為根際以上3cm左右;栽植前一天,將苗木容器心土淋透水;定植時一定要剝除育苗塑料薄膜袋,保持袋里土團不松散,帶土團栽植,在植穴中間用竹簽挖一小坑,垂直放入苗木,保持根舒苗正,從兩側填土壓實,稍覆蓋松土3~5cm。幼苗栽植一個月后檢查造林成活率,要達到90%以上,否則要及時補苗。
2.6及時撫育管理
(1)及時除草。造林后1~3年即林分未郁閉前防止苗木受壓是保證造林質量的關鍵技術。造林后連續撫育2~3年,第1年至少進行3次鋤草,第一次在4~5月,第二次在7~8月,第三次在10~11月,防止苗木受壓;造林第2年除草至少2~3次;第3年除草至少2次。除草方式可采用人工除草,也可以用化學除草劑如草甘膦等兌水噴施。
(2)強化施肥。第一年第一次除草后馬上施肥,每株施復合肥250g,采用圈施方式,即在樹冠滴水外5cm處沿樹盆開挖圓形施肥溝,將肥料均勻撒施在溝內覆土蓋肥,確保根系全面吸收,化肥不能直接接觸根系,以免燒傷根系。第二、三年第一次除草后每株追施復合肥500g。
(3)及時除萌修枝。造林當年第一次撫育時或秋末冬初進行除萌修枝。保留1條健壯直立的主干枝,其余從基部砍除或鋸除。鋸除基部直徑大于其著生部位主干直徑1/3以上的側枝,鋸口離主干10~15cm。保留1條健壯直立的主梢,其余回縮1/2或1/3。
2.7采伐工作
一般用材林可在林木生長到10~13年時進行采伐。采用皆伐方式,為了不破壞非采伐森林資源,一般采用油鋸進行砍伐,要求伐跟不得高于15cm。
2.8病蟲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白粉病、心腐病等,主要蟲害有中華蟋蟀、黃翅大白蟻、桉蝙蛾等。
(1)白粉病的防治。白粉病一般發生在1年生林, 3~5月是病害流行發生季節,發生時的氣溫一般在15~25℃,6月下旬后停止流行,到了7~8月份多雨高溫季節會自己修復好,一般性發生,不用防治。發生嚴重時,可用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進行噴灑,每周噴施1次,連續噴2~3周;也可用30%醚菌酯1000~1500倍液或15%粉銹寧1000倍液噴灑樹冠。
(2)心腐病的防治。心腐病一般發生在成熟林,在進行除萌、修枝營林干預時發生。為了減少心腐病的發生,要避免在高溫高濕季節修枝,發生時可用95%敵磺鈉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施。
(3)中華蟋蟀蟲害防治。一般發生在幼齡林,取90%晶體敵百蟲0.25kg與20kg花生渣餅混合后于傍晚小堆狀點布誘殺,或用 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澆灌根際周圍或噴灑幼樹葉面。
(4)黃翅大白蟻蟲害防治。一般發生在幼齡林,在造林前取白蟻趨避劑兌水500~1000倍,浸泡苗木根部30分鐘可防止白蟻咬根。
(5)桉蝙蛾蟲害防治。一般在6~8月份幼蟲期為害樹干,受害樹主干基部出現一個或多個蟲糞木屑包,蛀道口發現樹皮煎傷組織增生,幼蟲在髓心蛀道向根基部蛀害,可用鐵絲等硬物插入被害植株蛀道內捅死幼蟲,捕捉懸掛在樹上的成蟲和即將羽化的蛾蛹。可采用根施土壤內吸性藥劑、藥棉塞孔、藥液注孔、藥液注干法進行防治。
在示范林營建工程中,對研究區實時進行病蟲害監測,定期對示范林進行病蟲害調查,通過調查發現有少部分單株遭受白粉病病害,在低洼積水處也有個別弱勢木枯死,沒有成災,使用石硫合劑防治。
3示范林生長情況測定
3.1方法步驟
選用廣西林科院提供的雜交相思無性系苗:赤云、灰桿、越16號(雜16)、組培4號(廣林4號)、115、97、100、129、2、89、99、104、125、140、223、229、231、234、236、259、270、277、284、287、289、291、300、302、雜1、雜2、直7、大葉共32個無性系號,設3個小區種植,每個小區為1次重復,每小區每個無性系號種植10株。前8個序號的無性系號(紅字)第一重復安排在山頂第一條機耕道(或安排不完時靠近此機耕道),這8個號最好能種在好測定的地方。標簽標識:紅色-單號、白色-雙號。A-B-C序號-重復-樣木。A:序號1-混號,B:重復1-3C,樣木號1-10 。
示范林建成后,每年對3個重復的不同無性系號進行跟蹤調查和生長量測定,并對測定數據及時進行總結分析。
3.2測定結果
2020年6月進行造林成活率調查,平均成活率為92.8%。2021年1月調查結果:林分平均高2.0m,年平均高生長量1.5m,存活率91.9%。2022年11月調查結果:林分平均高7.8m,林分平均胸徑6.8cm,年平均高生長量3.7m,保存率為90.5%。
截至2022年11月,2.5年生林分平均樹高7.8m,平均胸徑6.8m,年均樹高生長量3.7m,年均胸徑生長量3.4cm,示范林長勢良好(詳見表1)。
通過對造林時間、成活率、生長適應性和長勢情況進行調查和分析,總結出造林時間在溫暖潮濕季節成活率高;定植后一年生苗生長較快且林相整齊,長勢良好;半年苗生長較慢,個別幼苗長勢差。發現廣西林科院無性系號灰桿、99、115、140、223、234、大葉、291、236、277、284、2、129、270、97、229在田東縣生長表現比其他品種表現差,樹木側枝相對較多,出現分叉、斷頭現象較多,樹干通直度不具優勢;種植無性系號直7、302、287、289、300、302、雜1、雜2、259、100的死亡率高、成活率低;而無性系號赤云、組培4、越16、89、104、125、231、236的造林成活率相對較高,樹干明顯通直,長勢較好。
4示范效果及三大效益分析
4.1示范效果
該120畝試驗林建成田東縣雜交相思高標準的豐產高效栽培示范林,解決了生產上科學技術不到位、示范樣板缺乏等問題,既可以讓桉樹產業區經營者看到雜交相思能在桉樹砍伐跡地快速成林、恢復土壤肥力、改變土壤物理性狀等生態功能,還可以創造可觀的經濟效益,從而自發加入到調整樹種結構的隊伍中,實現該地區林業發展“民生林業”的目標。同時帶動祥周林場、紫膠林場推廣種植1000畝,示范效果明顯。
4.2三大效益分析
4.2.1經濟效益
該120畝示范林能產生直接經濟效益,第5年可以砍伐,但5年期相思木材心材較少,設計10年為輪伐期。木材按每年每畝產材 1.5~2.0m,銷售價1300~1500元/m計算,造林10年可創造直接經濟效益234萬~360萬元,經濟效益較為顯著。通過示范林的樣板作用,相思造林規模將逐步擴大,預計每年推廣面積達1000 畝以上,每年可創造產值 200萬~300萬元,經濟效益更為可觀。
4.2.2生態效益
相思適應性強、終年常綠、姿態優美、花期長、淡黃色,芬芳而美麗,對綠化、美化、香化國土家園富有獨特的效應。示范林的實施可以有效保護林區的森林資源,擴大森林面積,提高林分質量,增強森林生態功能,對于改善生態環境、增加森林資源儲備、維護地區生態安全以及改善區域性氣候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4.2.3社會效益
營建示范林120畝,輻射推廣1000畝,極大促進當地的民生發展,帶動當地木材產業生產力的提升,對增加產區農民收入、改善人民物質生活和健康水平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對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加快脫貧致富步伐,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實現財政增收都將產生良好的效益。
在試驗研究中發現,及時進行撫育管理能夠避免優良無性系雜交相思幼樹受壓,對提高造林成活率以及促進林木良好生長尤為關鍵。通過初步栽培試驗發現該品種具有良好的生長性狀與較強的抗逆性,年生長量較高,種植1.5年后即可郁閉成林。
總體來看,精準適生條件、適宜造林季節、培育良種壯苗、精準的栽培技術、及時的幼林撫育管理和強化施肥是獲得雜交相思造林速生、豐產、高效的關鍵技術,可使林木早日達到速生豐產,提高單位面積林木產量和質量,提高經營實體和林農的經濟效益。該示范林的實施和相關研究工作對調整林業產業結構、增加農民就業、提高職工收入、完善社會保障、改善民生以及保持社會和諧穩定具有積極推進作用,同時有利于提升田東縣科技創新人才隊伍的能力和加強高新技術人才的培養。
參考文獻:
[1]曹艷云,彭玉華,申文輝,等.雜交相思栽培技術規程[S].
[2]曹艷云,郝海坤,申文輝,等.相思新品種“赤云相思”[J].廣西林業科學,2016,45(2):235-236.
[3]梁瑞龍,黃開勇,項東云,等.LY/T1949-2011.相思紙漿原料林定向培育技術規程[S].
[4]曹艷云,何琴飛,申文輝,等.新品種‘赤云相思’幼林生長節律與氣象因子相關性[J].廣西林業科學,2018,47(3):263-267.
[5]覃永華,唐繼新,秦武明,等.三個相思樹種的造林對比試驗[J].廣西科學,2008(1):8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