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碳達峰”戰略目標的提出,碳排放財務會計信息披露問題備受關注,如何提升碳排放財務會計信息披露質量,已經成為理論界與實務界重點研究課題。文中先闡述了“雙碳”戰略目標,分析當前碳排放財務會計信息披露主要問題,并提出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以進一步提升碳排放財務會計信息披露水平、質量。
2020年,黨中央第一次提出了“雙碳”戰略目標,在社會各方面產生的深遠影響,各企事業單位積極落實減碳、降碳政策,控制污染,減少碳排放,保護生態環境。企業是自然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肩負環境保護責任,堅定不移地推行綠色生產。分析“雙碳”戰略目標下企業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現存問題,提升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質量,能夠為投資者決策提供參考依據,也對“雙碳”戰略目標實現,及美麗新中國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雙碳”概述
“雙碳”指“碳達峰”與“碳中和”,即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再增長,達到峰值后再緩慢減下去達到正負抵消,最后實現相對“零排放”。2023年在京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中習總書記發表了重要講話:“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守牢美麗中國建設安全底線”。唯有始終瞄準“雙碳”戰略目標,采取一系列措施控制對碳能源的依賴性,積極發展與使用新能源,從而倒逼產業結構的調整與轉變。我國作為一個大國,更應該肩負起環保責任,努力實現“雙碳”目標。
碳排放財務會計信息披露現存問題
信息披露不統一,信息缺乏可比性 碳排放財務會計信息披露方式的不統一,造成信息具有重復性,收集難度較大,形成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報告不利于使用者查詢進行對比分析。當前,我國企業已經開始按照有關規定披露環境會計信息,但部分企業存在明顯地重復披露環境會計信息現象,比如企業年報、官網披露的信息重疊。在社會責任報告中披露的信息具有明顯的集中性,也是當前企業披露環境會計信息的主要手段,但是實踐中披露形式的不規范、不統一,導致信息之間缺乏對比性。另外,不同企業在進行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時采用的報告載體不統一,需要從各類報告中篩選、收集、整理才能得到有價值的信息,消耗了大量時間與精力。另外,由于環境會計信息量多且復雜,若是篩選不到位就會直接影響到投資者的判斷。
選擇性披露信息,缺乏可靠性 目前,我國對于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研究與發展仍然比較落后,尚未出臺專門的環境會計準則或是相關規定,這就使一些企業有了可乘之機,按照自己的意愿選擇性披露信息。比如,部分企業為了追求更多的利益,就會選取一些對企業生產經營發展有利的環境會計信息進行披露。通過對企業過往披露的環境會計信息進行分析發現,很多企業披露的信息都是正面的,比如環保資金投入情況、節能減排取得成果、綠色技術研究等,由此可以看出企業是有選擇性地披露信息,導致信息缺乏全面性、真實性,不利于信息使用者決策。另外,一些企業直接抹去了負面信息,在環境會計信息披露過程中一筆帶過,很少會在社會責任報告中看到環保行政處罰、環境污染訴訟等信息。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可以反映出企業當前存在的風險、危機,讓報告使用者可以更加真實、全面地了解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從而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
披露內容不全,缺少定量信息 縱觀企業信息披露實際情況,仍然是以非財務定量信息為主,以及對企業利好的相關定性信息。由此可以看出,企業披露的環境會計信息不全,缺少財務定量信息。當前,企業常用的信息披露方式為年報與社會責任報告,但是在披露內容方面很少會提及定量信息,尤其是與環境會計相關的定量信息。雖然一些企業在其中披露了環保資金信息,但基本上是一筆帶過不夠詳細。對于報告使用者而言,其需要從報告中了解企業環保資金具體投入金額,以及資金分配與使用情況,掌握環境保護支出、收入效益比,從而判斷是否進行投資,事實上這些信息在報告中都難以找到。近些年來,雖然很多企業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質量得到了顯著提升,但是披露方式單一,內容不全等問題仍然沒有得到徹底地解決,導致信息存在片面性,不利于投資者作出正確的判斷決策。
碳排放財務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的解決措施
健全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法律法規 基于“雙碳”戰略背景下,政府部門要積極發揮職能作用,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動環境會計發展,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為進一步提高碳排放財務會計信息披露水平、質量創造有利條件,促進企業低碳發展。首先,政府部門需要盡快出臺并完善環境會計法律法規,同時保證現有環境會計法律法規的有效落實,針對違法違規問題要嚴肅處理,不留任何情面。其次,針對碳排放財務會計信息披露情況要盡快制定更加全面且具有操作性的制度體系,并對披露形式、內容等進行細化,為企業規范、統一披露信息提供依據。最后,加強相關理論研究與指導,根據國情建立碳排放執行標準,同時配套設計碳排放調查、監控、評價及反饋機制。除此之外,政府要發揮職能作用,引導企業在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時選用規范、統一的報告模板,全面、詳細地披露信息,方便信息使用者對比分析,從而判斷企業的生產經營發展情況。
完善碳管理內部控制 “雙碳”戰略目標的提出,企業要更加重視內部“碳管理”。首先,企業應結合具體情況設立碳管理崗位,由專人負責跟進與監督企業低碳發展情況,把建立和優化碳會計核算體系置于企業戰略高度。其次,成立低碳部門負責收集碳排放數據,實現企業碳排放數據的動態監測,并安排專人負責監督、評估碳排放數據與低碳進程,定期報告。最后,綜合分析上年度或上季度收集的碳排放數據,通過預算控制的方式要求各部門對未來年度或季度碳運行計劃編制具體的碳排放規劃表,并做好匯總處理,形成企業總碳排放預算表,分期、分階段跟進監管預算執行狀況。此外,制定可操作性的碳信息披露標準,針對關鍵信息要強制性要求企業披露。如今我國出臺的很多政策文件中已經提及信息披露應包括減排戰略、實施規劃、碳核算等指標,針對碳排放量、減排投入等信息必須強制性披露。明確各披露層面需要披露的關鍵績效指標或證據,避免象征性披露的漂綠行為。
統一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形式 “雙碳”目標下,企業低碳發展已是必然。通過對碳排放財務會計信息披露形式進行統一,可以使披露的信息更加直觀、簡潔、集中,從而顯著降低信息使用人員收集與使用企業信息花費的時間、精力以及資金成本,還能夠進一步增強信息的可比性,為企業低碳、綠色發展創造條件。首先,政府部門及行業協會要調整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規則,編制更加全面、詳細的信息披露指引,規范披露內容,使企業披露的環境會計信息更加全面、真實、可靠,增強信息可靠性。其次,企業要披露“財務+非財務”信息,在對碳排放信息進行定性描述的同時,探索定量披露信息的可能,比如可量化信息以數據指標披露方式為主,無法量化的數據可文字說明。另外,未來可以引導企業不斷地完善信息披露渠道,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內容進行規范,逐步形成一套成熟完善的標準,進一步增強信息公信力。對于國外的成功經驗要積極借鑒與學習,引入ESG評價標準和聲譽評分法等,建立符合國情的環境會計信息評價機制與審計標準等。
加強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審計監督 首先,政府部門要建立獎懲機制。對于高質量披露環境會計信息的企業,要適當擴大環保補助與借款比例,給予一定的經濟補貼或政策優惠;對于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質量低的企業,要加大懲處力度,并督促限期整改,提升企業自主披露環境會計信息自主性。其次,制定審計監督體系。嚴格審核企業披露的環境會計信息內容,若存在虛假信息、披露不全等問題,必須追究企業責任,將審計監督工作落到實處。最后,加強社會監督。通過大眾監督可避免企業夸大其詞,篡改環保績效,改善碳排放財務會計信息披露質量。
建立環境會計人才培養機制 基于“雙碳”目標下,各行各業對“碳管理”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尤其是兼具碳知識、環境會計的綜合人才。為此,企業應結合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可行的環境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機制,選派優秀財會人員外出進修,專攻環境會計知識、技能,不斷提升環境會計知識水平、專業能力與會計素養。同時在企業內部組織教育培訓,提升財會人員對環境會計的認識,認真完成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工作。另外,調整用人機制,升級財務人才體系結構,以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內容、形式等為考核指標,通過競爭上崗激勵財會人員努力學習,提升環境會計專業能力水平,提升職業操守,確保碳排放財務會計信息披露質量。
“雙碳”戰略目標的提出,我國更加重視自然生態環境保護。為實現經濟與環保的協調發展,企業需要肩負起環保職責,為“雙碳”戰略目標的實現做出貢獻。基于此,企業要積極落實節能減排政策,通過采取一系列措施提升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質量,加強環境保護,實現綠色經濟與環境保護的并行發展。
(作者單位:山西省安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