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業作為國民生產經濟建設中不可缺少的一環,所承載的龐大產業鏈,已然成為國家經濟的支柱產業。裝飾又是作為產業鏈下游企業,存在分包分供范圍廣、地域分布散、稅務管理復雜的特點。下面將結合公司實際,淺談不斷迭代的納稅環境下,如何應對做好稅務風險防范。
建筑企業稅收環境分析
建筑裝飾行業稅務管理特點 建筑裝飾企業相比于傳統加工制造業有著明顯的不同,項目施工地域分布決定了公司稅務管理的復雜性。一是承建項目分布廣,產生了跨區域涉稅經營業務,不同地區的稅務機關稅務政策及執法力度不一樣,沒有完全統一的稅務執行標準;二是承建項目產業鏈長,上游分包公司涉及材料、勞務、專業分包等,分包分供稅務管理標準、納稅信譽不一,給發票合規性帶來較大挑戰;三是承建項目所需物資種類繁多,涉及特殊品類不同稅率的增值稅進項發票。如農產品發票、海關進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稅收通用繳款書等等,涉及的進項抵扣方式、稅收優惠政策的不同也增加了稅務管理的難度;四是項目周期長,稅源分配及管理問題也會帶來項目資金占用。如何在規避稅務風險的同時降低稅務資金占用率也是項目稅務管理的關鍵。
“金稅四期”背景下的稅收環境 “金稅四期”是金稅三期的升級工程。金稅四期在金稅三期的基礎上納入“非稅”業務,利用大數據比對、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對納稅人業務更加全面地監控。“金稅四期”搭建了各部委、銀行等機構之間信息共享和核查渠道,通過稅務、市監、公安、社保、質監和國家統計局、銀行等所有行政管理部門各機構信息共享,全面推動“以數治稅”。金稅四期上線依托企業信息聯網核查系統,全鏈條、多維度、實時準確了解企業經營狀態,企業涉稅風險一覽無余。
公司稅務風險防范
項目全周期涉稅風險點
1.未履行納稅義務風險
一是項目隨征個稅未履行全期全員全額要求。根據《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5年第52號》文件,項目承包合同簽訂應立即辦理跨區域涉稅事項報告表,前往項目所在地稅務局進行報驗并進行稅種認定。項目人員個人所得稅的申報應覆蓋項目開工至完工的全周期,需滿足全期全額的查賬征收申報要求。中途存在管理人員新增或中途離場需有相應文件依據支撐。例如:武漢分公司工行廣場、上海分公司合肥農行項目因項目隨征個稅問題受到稅務相關核查。
二是建筑服務收款納稅義務。建筑業增值稅納稅義務時間按照開票時間、收款時間和書面合同約定的付款時間孰先的原則確認。通常情況,我們可能因甲方沒有取得發票的需求,實際業務已達到納稅義務時間未按稅法約定未進行納稅預繳、申報,可能會面臨產生延期申報增值稅的風險。
2.分包分供選擇及合同涉稅風險
一是分包分供選擇帶來的稅務風險。建筑裝飾行業分包分供商個體工商戶多、較大多數納稅評級不高,相對于管理完善的企業發生不合規發票風險或者是發票走逃風險的可能性較大。二是分包稅率變動的風險。營改增以來,發生多次增值稅稅率改動。若分包分供合同簽訂未嚴格履行價稅分離,約定不含稅銷售單價,未約定結算價將根據最新適用的增值稅稅率辦理結算情形或將因為稅率變動帶來相應經濟損失。
3.訴訟案件強制執行帶來的風險
企業在與分供商的訴訟案件中,根據合同法向分供商提供增值稅發票屬于合同附屬義務,企業不得以未收到發票這類附隨義務為由拒付尾款。根據判決結果,公司一旦被強制執行款項支付,未取得合法有效的增值稅發票將帶來增值稅稅金損失或面臨企業所得稅風險。
金稅四期背景下的稅務風險
1.收入確認方面的風險
按照會計收入準則建筑施工企業按照合同履約進度確認營業收入申報繳納企業所得稅。金稅四期背景下,通過大數據比對,申報企業所得稅收入與申報增值稅銷售收入之間可能存在數據不匹配,可能會存在少申報增值稅列報銷售收入的風險。主要原因是兩種收入的確認方法不一致:增值稅收入根據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確認,而企業所得稅下的收入根據建造合同準則確認。因此,要充分發揮財務數據分析預警,要關注收入列報與項目開票收入的匹配性。合同簽訂時要關注相關稅務條款,準確把握增值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
2.發票管理方面的風險
金稅四期對發票的監管也越來越嚴格。通過發票上下游鏈條查到企業賬面數據,經過大數據比對,統計企業上游開具的發票,與企業申報表中的成本費用進行對比,一旦比例異常就會進行預警。在更加強大的大數據評估、云計算以及多部門信息共享條件下,企業發票的取得和開具信息完全透明化,任何異常的發票數據,系統都能予以監控。稅收環境下的異常發票主要有以下幾種情形:
(1)收受稅務走逃分供商發票。如北方分公司新疆北屯項目洋馬軒豪分供商,被判定為稅務走逃企業,所開具的增值稅發票未履行納稅義務帶來所得稅風險。
(2)分供商發生偷稅漏稅行為。如西南分公司合作的會凌攬勝分供商存在3個月的稅款漏繳,稅務系統聯查該供應商曾經給我司開具增值稅發票,相應發票給公司帶來了系列的稅務稽核。
(3)收受無實體經營場所的空殼企業發票。如廣東分公司合作的賽爾盛建材,作為給無發票資質的企業代開增值稅發票的中間商,企業實為皮包公司,開具給我司的發票被稅務系統聯查。
(4)出售各類虛假發票的網絡賣家。常見于公司員工買票、找票的報銷行為,經辦賣家一旦被查封,名下企業開具的所有發票,都將被聯查至受票方,給我司帶來增值稅及所得稅風險。
3.金稅四期背景下的其他稅種風險
金稅四期背景下,各相關聯的稅種之間納稅申報數據將進行比對稽核,這對企業申報納稅的準確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常發現的數據比對帶來的風險主要是:
個人所得稅的納稅風險。公司應重點關注個人所得稅申報工資薪金基數與企業所得稅申報工資薪金數據之間的邏輯關系,同時還要注意是否有職工工資長期5000元以下或者職工工資每月保持在應納稅范圍以下的標準,都應核實其合理性。
印花稅的納稅風險。公司簽訂的各類建筑服務合同、勞務合同、運輸合同、采購合同、資本公積等多種書立應稅憑證,稅務局可根據云計算及大數據比對企業開具及收到的增值稅發票、企業所得稅中的收入成本費用,分析企業是否足額繳納印花稅。
類似的還有其他數據分析比對,比如上報的財務報表中固定資產無形資產與所得稅中折舊攤銷數據進行比對、不同年份同期納稅額數據比對等等,公司應重視申報稅務數據間的勾稽關系及關聯性,按時足額申報納稅,避免出現小稅種大罰款情況。
稅收風險防范建議
建立完善稅務風險管理體系。
1.加強宣傳培訓,增強稅務風險管理意識。涉稅問題可能涉及生產經營的各個方面,要通過內部培訓、宣傳等建立各級管理人員的合規納稅意識。
2.發揮成本員職責,構建完善的稅務管理體系。建筑企業的最大特點就是“偏、遠、散”,公司的項目遍布各地,由各地分支機構負責項目稅務管理,但企業的稅務管理理念和風險防控舉措總是難以得到項目落實。公司應充分發揮項目成本員委派職責,承擔起項目稅務管理的納稅申報及風險管理責任。真正的意義上發揮財務服務職能,讓稅務管理走進項目。
3.建立稅企共建,暢通稅務溝通協調機制。在當下信息化稅務管理時代,企業應強化與稅務機關的溝通,對于稅務政策內容不理解、理解不透徹,應虛心向稅務管理部門請教,并結合實際情況組織稅企共建,請稅務管理機關人員走進企業進行稅務宣貫。積極配合主管稅務機關稅收宣傳月活動,從中學習不斷變革的稅收政策,充分享受減稅降費政策的紅利,規避稅務風險。
企業稅務風險應對舉措
1.分包分供帶來的稅務風險管理舉措
一是應嚴格把關供應商的選擇,將銷售方的納稅信用納入《材料談判記錄表》或《合作方比價表》中,要提前充分了解供應商信用及經營能力相關的信息,在簽訂合同時要對供應商信用等級做出明確的要求,杜絕與納稅評級C級及以下納稅人進行業務合作。切勿僅因小規模的供應商單價低,付款比例低的原因做出選擇。
二是對分包分供的合同文本中,必須對增值稅發票的收取進行約束。例如:分供商提供的發票必須符合國家稅務規定,不得使用假發票、套開發票,必須規范且完稅。如因分供商擅自作廢發票、紅沖發票等情況,造成甲方無法抵扣認證的,分供商應承擔違約金。如因分供商提供發票不合法或最終無法正常使用等情況(包括但不限于未對發票進行完稅、企業走逃被稅務局納入失信名單等情況)的,給甲方造成的稅務風險及甲方無發票抵扣導致多承擔的稅負,由分供商承擔賠償責任,包括但不限于甲方因無合法發票抵扣而多承擔的稅負(含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等,甲方有權在任何一筆應支付乙方的款項中直接扣除,不足部分有權向分供商另行主張。
三是訴訟判決書強制執行支付尾款的稅務風險。公司可向分供商的主管稅務機關、地方稽查局進行舉報,在當下加大了稅收監管的環境下,地方稅務局對此配合度極高。在海南裝飾蚌埠市游泳跳水館項目的訴訟案件中,經過向分供商地方稽查所的舉報,當地稅務機關以極高的效率開展稽查,對該分供商發出稽查函件,迫使對方提供合規增值稅,并進行完稅。據此,即妥善執行了法院的判決結果,又為企業解決了稅金損失和稅務風險。
2.虛假業務發票應對舉措
一是公對私轉賬的付款方式所帶來的發票失控風險。公司應當杜絕一定金額以上的對私付款行為,與個人合作的業務必須取得代開增值稅發票,針對勞務報酬所得還應履行代扣代繳義務。
二是關于員工購買虛假發票的報銷行為給企業帶來的稅務風險,一貫存在管理疏、防范難的問題。公司應從員工的報銷管理入手,針對取得假票報銷行為予以退回報銷款并視情況罰款處理。二是財務人員加大審核付款流程的力度,所有報銷及成本類付款原則上要有輔助支撐依據,包括但不限于驗收單、服務清單、設計服務明細等等。筆記本電腦、零星物料采購、辦公用品采購、企業團建、工會活動舉辦等發票,必須附上與發票銷方一致的采購清單、服務明細等內容,并比對購置時間、服務提供時間與清單上的時間是否一致,驗明發票業務真實性。
隨著金稅四期工程的推進,在“以數治稅”的稅收環境下,只有將稅務風險管理工作落實落細到管理的各個階段、各個層級才能取得成效。強化稅務風險管理意識,逐步優化涉稅業務管理制度,企業才能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中建深圳裝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