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兒童康復
0~18歲是成長的關鍵階段,但有一部分孩子因為各種內外因素,如先天性疾病、急慢性疾病,以及各類損傷,導致身體機能出現缺陷,如動作障礙、語言障礙、認知障礙、行為障礙以及交流障礙等。此時,需要積極進行康復治療。
兒童康復的核心任務,是針對上述功能障礙進行改進和根除。但這一過程的實施并非簡單的治療行為,而是需要根據兒童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制定出一套綜合的康復方案。這不僅僅是為了治療孩子的身體障礙,更是為了激發他們的潛能,從而在未來的生活中能夠更好地融入社會,實現自我價值。
兒童康復的適用范圍
(1)高危兒早期干預:高危兒是指那些已經出現或有可能出現嚴重病情,并在臨床上引起高度關注的嬰兒。他們可能因為孕婦的疾病病史、年齡問題、生育史中的難產或外科手術,以及新生兒期的缺氧、多胎、低體重、早產等,而面臨健康風險。
(2)腦性癱瘓:這是一種常見的兒童運動障礙,表現為中樞性運動障礙和姿態異常,常伴有智力低下、癲癇、感知覺障礙、語言障礙和精神行為異常等。
(3)神經發育障礙性疾病:這類疾病會導致孩子的發育指標遲緩,包括全面性的發育遲緩、智力發育遲緩、學習障礙、自閉癥譜系障礙、交流溝通障礙、多動癥、抽動癥以及發育協調性障礙等。
(4)癲癇及共患病:癲癇癥患兒往往合并其他神經系統疾病、精神疾病和軀體疾病。與普通孩子相比,他們更容易出現偏頭痛、抽動癥、廣泛發育障礙、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情緒障礙及精神障礙等疾病。
(5)脊髓疾病:如脊髓炎、脊髓損傷等,會對患兒的脊髓功能造成嚴重影響。
(6)神經肌肉疾病:這類疾病包括先天肌性斜頸、炎性肌病、肌營養不良、脊髓性肌萎縮、吉蘭-巴雷綜合征、重癥肌無力、周期性癱瘓以及小兒麻痹癥等,會導致患兒的肌肉功能受損,影響日常生活和運動能力。
(7)內分泌疾病:如先天甲亢、矮小癥、肥胖癥和糖尿病等,會對患兒的內分泌系統造成紊亂,影響生長發育和身體健康。
(8)遺傳性疾病:如染色體病、遺傳性白質腦病、遺傳性痙攣性截癱以及遺傳性代謝障礙等,會對患兒的身體健康和生長發育造成嚴重影響。
(9)兒童腦卒中:包括腦梗死和顱內出血等,會對患兒的腦部造成嚴重損傷,影響神經功能和生命安全。
(10)小腦及錐體外系疾病:如急性小腦共濟失調、肌張力不全、四肢徐動、肌陣攣以及小腦癥和錐體癥等,會影響患兒的運動協調能力和身體平衡感。
(11)周圍神經系統疾病:如臂叢損傷、面癱以及腓骨肌肉萎縮等,會對孩子的周圍神經造成損傷,影響感覺和運動功能。
(12)骨關節疾病:如關節畸形、關節運動障礙、髖部發育不良以及脊柱側彎等,會影響患兒的骨骼和關節發育,導致運動功能受限。
(13)重癥康復:如昏迷、顱內壓力過大等,此時需要進行緊急的康復治療,以幫助患兒恢復意識和生命體征。
(14)其他疾病:包括聽力障礙、視覺障礙、睡眠障礙、顱腦損傷、小頭畸形、先天性腦積水、遺尿癥、先天性心臟病以及小兒頭痛眩暈等,會對患兒的身體健康和生長發育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
兒童康復的方法
針對兒童康復中的不同需求和挑戰,專業的康復師和醫生會采用多種方法來進行綜合治療。
(1)運動療法:這是一種結合積極主動和消極被動運動方式的治療方法。通過針對患兒軀干、四肢的運動、感覺、平衡等功能的鍛煉,提高他們的粗大運動功能,并矯正不正常的姿勢和動作。方法包括關節松動技術、軟組織牽伸技術、肌肉訓練技術、神經發育學療法、步態訓練技術以及平衡訓練技術等。
(2)作業治療:這種方法通過有針對性的任務游戲和作業活動,促進患兒的感覺和運動技能的發育,旨在保持并改善上肢及雙手的功能,進而提升患兒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衣、進食、洗漱、上廁所等。同時,還可以提升患兒的學習能力,如寫字、畫畫、手工等。
(3)物理因子治療:這種方法是利用物理因子,如電、光、聲、磁、水、溫度等,刺激患兒的身體機能,促進康復。
(4)語言訓練:針對孩子的語言障礙,語言訓練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包括呼吸訓練、構音器官運動、發音誘導、音位訓練、語言理解與表達以及交際等。通過這些訓練,可以幫助提高患兒的語言能力,更好地與他人溝通交流。
(5)認知訓練:認知訓練主要針對患兒的認知障礙,包括生活用品的認識、圖形的認識、數字的認識、物品的分類、圖形的類比、邏輯推理、記憶力、注意力和觀察力等。通過這些訓練,可以幫助患兒提高認知能力,更好地適應學習和生活環境。
(6)感覺統合訓練:這種方法具體包含了前庭覺、本體感覺、觸覺等多感覺刺激的全身運動。在進行訓練的過程中,可以對患兒前庭、肌肉、關節、皮膚觸摸、視、聽、嗅等多種刺激同步進行,并將其與運動有機組合起來,從而幫助提高患兒中樞神經系統對感覺信息的處理能力,改善身體協調性和平衡感。
(7)行為矯正治療:針對患兒的不良行為習慣,行為矯正治療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包括對壞習慣進行約束,培養和強化好習慣。在自閉癥患兒的不良行為矯正中,可以采用應用行為分析等方法。
(8)輔助器具的應用:在某些情況下,輔助器具可以幫助患兒更好地進行康復訓練和生活自理。這些輔具可以提高、補償或替代人體功能,幫助患兒糾正站立或行走時的不正常姿勢,如足踝矯形器、矯形鞋墊等。
結束語
綜上所述,兒童康復是一個綜合性的治療過程,要求專業的康復師和醫生根據患兒的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康復方案。這一過程中,運動療法、作業治療、物理因子治療、語言訓練、認知訓練、感覺統合訓練、行為矯正治療以及輔助器具的應用等多種方法被綜合運用,旨在幫助患兒克服各種機能障礙,提升生活質量,并實現全面發展。值得注意的是,家長在這一過程中的支持和配合也至關重要。家長需要與康復師、醫生保持緊密的合作,共同為患兒的康復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