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起,柏子零落。
翻開新一期的水利文學專輯,清涼的況味撲面,夏季的溽熱仿佛淡去。
一條線,擘畫了700多年,從中國的元代起筆,縱貫明朝的斑斕歲月,穿越清朝的風云際會,記錄革故鼎新的篇章,揮如椽之筆書寫新中國的歷史。這條線,就是縱貫南北、連接古今的北京中軸線。
本期,從邱華棟的筆端感受到北京中軸線蘊含的中華文化:“明代北京城形成了一條壯闊且筆直的中軸線,成為明北京建城600年以來最為突出的一個特點。”“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上,藝術家蔡國強設計的焰火‘大腳印’,就是沿著從南到北的中軸線,在空中呈現出大腳印走路的樣子,象征歷史的步伐從過去一步步走向今天,從南城走向北城,一直走到奧運會主場館鳥巢的上空。這一焰火設計非常巧妙,其構思基礎,就是北京中軸線所牽動的歷史脈絡,這也是北京城市空間結構的一個重要脈絡。 ”
站在壤土之上,眺望遠方的山巒連綿,觸摸遼闊壯美的母親河,詩人們不禁吟唱:
你以長龍作喻/你以慈母為名/你以滄桑書寫人間史詩/你以壯闊擁抱天下群雄/你奔流到海不復回/任它山重水復/你咆哮萬里觸龍門/直向柳暗花明/你倒瀉銀河事有無/盡顯赫赫之勢/你掀天濁浪只須臾/總現磅礴威風。
詩思合一,向美而生。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數千年,自三皇五帝夏商周乃至歷代至今,道儒法墨陰陽等百家匯流,加之不斷吸納外來文化,盡管其形態不斷隨著時代改變,但中華文化始終有一個清晰的內核,而這個內核決定了什么是中華文化。本期推送的《沐浴穿越千年時空的智慧之光》,深入探究傳統道德典范的哲學內涵。正如黑格爾盛贊老子是“與哲學密切相關的生活方式的創始人”,尼采稱贊《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
從古以來,人們都把秋天看成成熟和收獲的季節,因為他們是在秋天才得到自己春夏時節艱苦勞作的豐厚回報。因此,他們的心情是愉悅、歡快的,這使他們看到的是滿山的紅葉在金色的陽光映照下,有說不盡的美麗。當我們的讀者再次翻閱這本水利文學專輯,也進入了我們收獲的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