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錫繡是江蘇無錫地區刺繡的簡稱,其代表繡種“精微繡”精致細膩,遠看詩情畫意,近看神情畢現。然而,由于技藝復雜、學習長久、市場需求等問題,錫繡文化的傳播也面臨諸多挑戰。本文主要分析H5交互設計在文化傳播領域的應用價值,分析錫繡文化傳播的現狀與不足,探索H5交互設計在錫繡文化傳播中的應用方法,以期提高錫繡文化傳播效率。
一、H5交互設計概述
H5是超文本標記語言(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 5, HTML5)的縮寫。人們日常接觸到的移動端的動態邀請函、動態宣傳海報、小游戲等都是H5網頁。H5的本質與電腦網頁上的動態頁面在功能上并無根本區別,它們都是為了提升網頁的交互性和表現力。交互設計是H5的精髓所在,其核心價值在于構建一個多維度的、雙向互動的溝通橋梁,它將H5內容與用戶緊密相連。正因為有交互的存在,H5并非只是存放信息的載體。H5交互設計融合了內容呈現、交互機制及用戶情感體驗三大要素,實現了三者之間的互動增強。
二、H5交互設計在文化傳播領域中的應用價值及案例
(一)H5交互設計在文化傳播中的應用價值
1.增強文化傳播的吸引力和互動性
H5交互設計作品往往通過多媒體呈現,這樣的呈現方式比單一的紙媒介文化傳播方式要更加生動有趣,用戶在運用多媒體觀看H5交互設計作品時,能夠充分調動視覺、聽覺及觸覺感受。同時,現在大多數的H5交互設計會增設置游戲交互環節,這能夠吸引用戶的閱讀興趣,降低關注成本,促使用戶深化對文化的了解。
2.降低文化傳播的成本和門檻
首先是制作成本的降低。H5交互設計的制作成本低,通過網頁就能制作完成,能夠方便快捷地進行文化傳播。其次,H5交互設計降低了文化傳播的門檻,傳統的文化傳播需要依賴一定的媒介,H5交互設計可以在手機移動設備上良好運行,而手機作為傳播媒介使用,能夠更加快速地對文化進行傳播。鑒于此,將H5交互設計應用在文化傳播領域,有利于實現文化傳播范圍的更大化。
3.提高文化傳播的精準度和效果
提高文化傳播的精準度和效果是指在H5交互設計中,設計師可以充分利用數據分析技術與調研問卷等收集用戶的互動數據和行為信息,并對收集的信息加以分析,精準捕捉用戶群體,增強文化傳播的針對性。同時,設計師可以設置反饋互動環節,收集用戶的反饋意見,進一步對H5交互設計進行改良,及時有效地調整策略與方向,提高文化的傳播質量和效率,進一步降低文化傳播的隱含成本。
(二)《古籍自有答案》H5交互設計案例
《古籍自有答案》是映紛創意(INFINI )與字節跳動合作的公益宣傳H5交互設計作品,目的在于提升年輕人對古籍的閱讀興趣和保護意識,使年輕人可以在古籍中尋找慰藉,實現年輕人與古籍的雙向“治愈”。該H5交互設計以詩意盎然的開篇引領用戶穿梭于千年文脈,通過古籍在線閱讀平臺的引導使珍貴的文化遺產再度散發光芒。用戶通過觀看詩情畫意的視覺界面和體驗精心設計的交互方式,能夠感受到古籍數字化宣傳的文化魅力,這種設計極大地提升了傳統文化的傳播效果。
1.《古籍自有答案》H5交互設計中的視覺元素
《古籍自由答案》設計風格與“古籍”主題相呼應,該作品在主色調上運用卡其與碧綠色,在內容元素選取上采用中國山水,通過顏色與元素的巧妙結合展現中國古典美學的韻味。視頻中運用的金黃色的復古文字與手繪山水圖案不僅豐富了藝術效果,還增強了視頻的可看性和趣味性,圖畫與文字相互呼應,共同構成了完整的視覺敘事體系。《古籍自由答案》海報(見圖1)的設計師將山水背景與人生解惑的關鍵詞句相組合,更顯內容的深度與情趣。
2.《古籍自有答案》H5交互設計中的交互點
《古籍自有答案》H5交互設計中的交互點主要有動態翻閱、用戶選擇及非線性的閱讀三個部分。動態翻閱交互點中,用戶可以翻書的右滑手勢輕觸屏幕,歷史名篇與典籍如畫卷般展開,模擬了真實的翻書體驗。用戶選擇交互點中,《古籍自有答案》H5作品會引導用戶選擇點擊自己最關心的問題生成一張海報,生成的海報除展示答案外,還附有“再次體驗”和“識典古籍”兩個交互按鈕以供用戶選擇后面的閱讀進程,滿足了用戶個性化需求的同時,提高了用戶的參與度和滿意度。非線性的閱讀交互點中,用戶可以憑自己的意志選擇不同的方式進行閱讀,提高了用戶的閱讀體驗和閱讀趣味。
三、錫繡文化概述
(一)錫繡歷史發展
錫繡是無錫地區刺繡的簡稱。錫繡的代表繡種“精微繡”精致細膩,針腳非常短,與普通刺繡相比技術高、難度大,繡法用色也更加嚴謹。
錫繡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宋元時期,此時錫繡作為刺繡藝術的一種,開始萌芽并逐漸發展。明代中期特色初顯,獨樹一幟,無錫繡娘在此時期通過大量的探索和實踐,使得錫繡技藝逐漸成熟。清光緒年間,顧繡“畫繡結合”的技法對錫繡風格的形成產生了深遠影響。無錫“精微繡”于2008年作為蘇繡擴展項目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錫繡藝人在傳承傳統技藝的同時,也在不斷創新。
(二)錫繡藝術特色
錫繡保留了吳地刺繡圖案秀美、繡工細膩、針腳靈活、整體典雅細膩的藝術特點。無錫多發展特色“精微繡”,雙面“精微繡”更講究繡面的立體感與層次感,對針法、繡紋等要求更加精細。錫繡針法靈活多變,有精、細、難的特點,根據刺繡點、線、面式針法,錫繡基礎針法可分為點式的打籽針、結子針、拉尾子,線式的滾針、切針、接針、盤金,面式的齊針、搶針、套針、亂針繡等。錫繡的制作需要手工藝者對挑選的畫稿進行認真精準的分析與評判,根據表現物品的不同質地和形象特點靈活運用多種針法,嚴格控制繡線的張力和色彩搭配。
(三)錫繡文化傳播中存在的問題
1.線上傳播渠道少
針對于線上平臺來說,錫繡文化主要通過電視新聞報道的形式進行傳播,較少通過微信公眾號、微博、小紅書等進行傳播。一些個體用戶可能因為興趣愛好在這些平臺上進行了分享,但官方賬號等沒有利用這些平臺積極進行文化傳播。
2.內容表現形式單一
線上渠道發布的錫繡文化內容以視頻記錄、雜志報道,以及活動宣傳為主,更多是對錫繡文化的介紹,對傳承人及其錫繡故事的記錄以及相關活動的宣傳介紹,傳播者缺少對H5等現代媒體技術的利用。總體來說,錫繡文化的呈現方式以視頻、報道等單方的輸出為主,缺少宣傳物料和用戶之間的互動交流。
3.地域特色不足
通過研究可知,無錫錫繡傳播內容的地域特色不足,僅宣傳了江南水鄉共有的吳地刺繡風格,缺少對無錫地域文化的挖掘。傳播者應該在整合體現吳地錫繡風格的同時展現無錫錫繡的地域特色,吸引年輕人的關注。
四、H5交互設計在錫繡文化傳播中的應用思考
(一)充實傳播內容,突顯地域特色
設計者需要深度挖掘錫繡文化的豐富內涵與獨特的地域風情,利用H5交互設計使傳播內容更加飽滿且具有辨識度。
具體來說,除呈現錫繡本身的繡紋藝術特色和繡法外,設計者還可以更深入地挖掘錫繡的發展歷史與相關人物故事等。在錫繡發展歷史的呈現上,設計師可以將H5頁面設計成一個時間軸,沿著歷史的河流,逐一呈現錫繡從萌芽到繁榮的各個階段。在錫繡人物故事的呈現上,設計師可以將H5頁面設計成故事化的形式,通過精美的插畫和細膩的文字描述或語音解讀,將錫繡相關的人物故事影響娓娓道來。在增強地域特色方面,設計師可以將無錫地域文化作為切入點,可在H5交互設計中融入無錫建筑、風景等地域元素,營造地域氛圍,還可以在H5交互設計作品中融入方言旁白、無錫評彈或民間小調等特色音樂元素。
(二)豐富傳播形式,增強互動體驗
錫繡文化在傳播過程中存在內容表現形式單一的問題,傳播者需要了解更多樣化的傳播形式。例如,可以利用H5的交互性和多媒體特性,創建虛擬的錫繡工作室或展覽場景,使得用戶可以身臨其境般地感受錫繡制作工藝。在增強互動體驗層面上,除傳統的點擊、滑動、拖動等交互手法外,還可以增設互動游戲機制,通過游戲吸引用戶興趣,使用戶愿意主動獲取相關信息。例如,可以創設“針法連連看”游戲機制,使得用戶可以通過辨識針法步驟,連接對應的針法名稱進行游戲通關。又如“顏色填一填”游戲機制,使得用戶可以對所給出的經典錫繡樣式加以填色,形成獨創的錫繡圖案并得以保存下載。值得注意的是,在設計構思時,設計師應巧妙地將錫繡藝術特色與無錫地域文化融入游戲與交互設計中,構建富含故事性與場景化的情境。
(三)拓寬傳播渠道,擴大傳播范圍
針對錫繡文化傳播存在的問題,傳播者需要了解更多傳播渠道,以線上傳播渠道為例,要合理規整線上傳播渠道,可以設立錫繡官方賬號實現文化傳播。傳播者應在了解用戶閱讀需求的基礎上,通過微信公眾號、小紅書、抖音等發布更具藝術特色的錫繡H5交互設計內容。另外,傳播者可以積極使用數據分析技術、設置調研問卷等,根據用戶行為、分享情況等精準定位用戶需求,確保擴大傳播范圍的同時增強傳播精準性。
五、結語
H5交互設計的發展如火如荼,其創新性、交互性給用戶帶來了有別于其他傳播媒介的沉浸式體驗。其方便快捷的使用和傳播方式及較低的傳播成本正是錫繡文化傳播所需要的。要想更好地發展錫繡文化,實現錫繡文化的活化運用,首先就要讓文化走入大眾的視野。同時,如何利用H5交互設計更好地傳播錫繡文化,如何將錫繡文化生動巧妙地配合H5交互設計呈現,是傳播者需要重點思考和實踐的所在。
(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
責任編輯 李知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