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并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擘畫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舉措,是新時代新征程上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的總動員、總部署。《決定》堅持把高質量發展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在“健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等章節中,共有10處提法關乎資本市場改革,34次提到“金融”關鍵詞,其中“健全投資和融資相協調的資本市場功能,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完善長期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鼓勵和規范發展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健全投資者保護機制”等一系列部署,為創業投資未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如今,創業投資已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為進一步激發創業投資活力,促進行業的高質量發展,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促進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措施》),這是繼2016年國務院出臺《關于促進創業投資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來,國家層面出臺的又一部促進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的系統性政策文件。《措施》從培育創投主體、拓寬資金來源、加強引導扶持、健全退出機制、優化市場環境等方面為創投行業發展營造更好的政策環境,全面推動創業投資做大做強。
鼓勵長期資金投向創業投資
創業投資具有“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典型特征,更加適應種子期、初創期和成長期科技型企業的融資需求。可以說,沒有創業投資的支持,科技創新的效果將大打折扣,很多“小巨人”“獨角獸”等創新型企業將難以發展壯大、快速成長。在創業投資中,耐心資本是支持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深受中小企業青睞。
今年4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積極發展風險投資,壯大耐心資本。耐心資本,顧名思義,強調的是資本的“耐心”,也就是長期性。與追求短期利益的“熱錢”不同,它更注重發掘并投資那些具有長期增長潛力、創新能力和價值積累的企業。通過深入剖析企業基本面、行業趨勢及宏觀經濟,耐心資本致力于實現長期、穩健的投資回報。
《措施》在多渠道拓寬創業投資資金來源方面提出了四項舉措,其中亮點之一就是鼓勵長期資金投向創業投資。《措施》提出,鼓勵長期資金投向創業投資,支持保險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做好對創業投資基金的投資,同時鼓勵符合條件的創業投資機構發行公司債券和債務融資工具,增強創業投資機構籌集長期穩定資金的能力。這體現了鼓勵長期資金投向創業投資的鮮明導向,為引導耐心資本更好地“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明晰了路徑和方向。
金融監管總局政策研究司司長李明肖表示,近年來,金融監管部門持續優化保險資金監管政策,先后印發了保險資金投資創業投資基金、財務性股權投資等五份監管政策文件,全面破除阻礙保險資金開展股權投資、風險投資、支持科技創新的制度障礙,拓寬創業企業長期資金的來源。目前,保險資金投資創業投資基金在監管政策層面上是暢通的。為進一步引導保險資金發揮長期資金、耐心資本的作用,更好支持創業投資,金融監管總局于2023年9月發布《關于優化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標準的通知》,明確了科技保險適用財產險風險因子計量的最低標準,推動釋放更多保險資金進入到科技創新領域。
發揮國資創業投資關鍵作用
創業投資機構是創業投資的實施主體,創業投資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加快培育一批高質量的創業投資機構。近幾年,國有資本在創業投資市場上的活躍度不斷增加,其中中央企業開展的創業投資基金業務備受關注。據了解,截至7月初,中央企業共管理了126只創投基金,認繳規模529億元,已投資金額313億元,主要投向了先進制造、能源、電子信息等領域,在推動科技攻關、加大科研投入等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
為培育多元化創業投資主體,《措施》明確提出支持有條件的國有企業發揮自身優勢,利用創業投資基金加大對行業科技領軍企業、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鏈上下游中小企業的投資力度。健全符合創業投資行業特點和發展規律的國資創業投資管理體制和盡職合規責任豁免機制,探索對國資創業投資機構按照整個基金生命周期進行考核。
針對此方面,國務院國資委資本運營與收益管理局局長王海琳表示,一直以來,國資委高度重視并積極推動創業投資發展,近年來也出臺了一些政策文件,尤其是對創業投資基金提出了差異化的支持政策。下一步,國資委將立足自身職責定位,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協同,在放寬規模限制、提高出資比例、注重整體業績和長期回報考核、明確盡職免責容錯條件等方面,給予中央企業創投基金更大支持。同時,國資委將指導中央企業用足用好現行相關政策,聚焦主責主業,結合自身優勢和條件,利用創業投資基金加大對行業科技領軍企業、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鏈上下游中小企業的投資力度,鼓勵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助力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進一步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健全創業投資退出機制
創業投資的退出機制一直是各界關注的重要問題,對于創業投資的成效影響重大。在健全退出機制方面,《措施》主要是從拓寬創業投資退出渠道和優化創業投資基金退出政策兩個方面做了相應的安排。
《措施》提出拓寬創業投資退出渠道,充分發揮滬深交易所主板、科創板、創業板和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北交所)、區域性股權市場及其“專精特新”專板功能,拓寬并購重組退出渠道。對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科技型企業,建立上市融資、債券發行、并購重組綠色通道,提高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北交所)發行審核質效;同時優化創業投資基金退出政策,加快解決銀行保險資產管鏈理接產品投資企業的股權退出問題。支持發展并購基金和創業投資二級市場基金,優化私募基金份額轉讓業務流程和定價機制,推動區域性股權市場與創業投資基金協同發展。
證監會市場監管二司司長吳萌表示,近年來,證監會高度重視創業投資退出機制這個問題,不斷深化資本市場的改革和開放,努力為緩解“退出難”提供良好的基礎。在優化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功能和機制的同時多措并舉,拓寬多元化的退出渠道。如正在開展私募股權創投基金實物分配股票試點,允許將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通過非交易過戶的方式向投資者進行分配,既豐富了退出的渠道,也有利于緩解對市場的沖擊。此外,證監會將持續發力保持境外上市通道的暢通。2023年3月證監會發布《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管理試行辦法》,政策實施以來效果顯著,截至今年6月底一共有158家企業赴境外上市完成備案,其中85家在香港上市,73家在美國上市。后續證監會還將繼續加強和各方的協同配合,加強政策的動態評估,推動“健全創業投資退出機制”等措施的落實和落地。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下一步,相關部門將完善工作機制,加強統籌協調,進一步激發創業投資行業發展的動能和潛力。同時出臺配套措施,形成支持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的綜合性政策體系,并加強各項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的跟蹤監測,形成工作閉環,以務實有效的措施穩定市場預期、激發創投市場活力。
鏈 接
促進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的北京行動
早在2008年,北京市發展改革委聯合市財政局就印發了《北京市中小企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實施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旨在進一步轉變政府資金扶持方式,著力解決創業期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推動中小企業又好又快發展,同時還共同發起設立政府引導基金,主要幫助處于創業期的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
2016年初,市財政局和市經信委聯合發布了《北京市中小企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管理細則》(以下簡稱《細則》)。《細則》進一步彌補了《辦法》的不足,如規定了創業期中小企業劃定的標準,將創業期細分為天使期、初創期、早中期等3個不同階段。根據《細則》,北京市中小企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主要通過參股方式,吸引社會資本共同發起設立創業投資企業,由參股創投企業向創業期中小企業投資,以緩解融資難題,支持自主創新。值得注意的是,《細則》中明確指出,參股創投企業投資京津冀地區的天使期、初創期、早中期創新型中小企業的投資額比例不得低于全部投資額的70%,且投資于北京地區的份額不得低于全部投資額的50%。
為進一步優化北京創業投資發展環境,加大對創投機構的服務和支持力度,2022年初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金融監管局等相關部門聯合制定了《關于加快建設高質量創業投資集聚區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旨在加快培育一批聚焦硬科技投資、具有較高行業影響力和公信力的優質創投機構聚集,助力北京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業投資中心。《措施》提出多項措施,包括優化創投機構落地服務,以東湖國際中心為基礎,朝陽園功能區為核心,CBD功能區、奧運功能區等區域為重點區,形成區域生態要素聚集;加大市區政府投資基金的引導作用,支持創投機構多元化募資,加大對社保、保險、銀行理財等長期資本參與創投基金、私募股權二級市場基金(即S基金)的引導力度。同時,豐富創投機構投資退出渠道,在朝陽區率先設立股權投資和創業投資份額轉讓平臺專屬服務窗口,進一步拓寬私募股權和創業投資退出渠道。
近年來,北京發揮政府引導基金作用同時陸續出臺相關政策措施,有效促進了創投發展,助力中小企業快速成長。使用北京市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北京市高精尖產業基金等,接續助力優質中小企業發展成長。特別是北京中小企業發展基金致力于“投早、投小”,截至2023年8月,北京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累計投資1368家中小企業,實繳出資2 6 9 . 2 5億元,其中投資初創期及早中期企業金額占比約80%。隨著國家層面《措施》的出臺,北京將積極響應,進一步完善創業投資政策,為中小企業成長保駕護航。